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告别肾结石烦恼
人体中每天有约1/5的血液需要经过肾脏的过滤,而血液当中的水分、水溶性物质、毒素都会跟着肾脏进行循环、筛选和过滤。一生中,肾脏过滤的血液足以填满一个小湖泊。
肾脏相当于是人体中的净化器,能够把身体当中多余的毒素垃圾,比如尿素氮、肌酐、尿酸等各种物质随着尿液一起排出体外。肾脏同时可以生成促红素,在红细胞的生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预防贫血的发生。肾结石就是血液与肾脏循环的阻碍,一旦发生,危害肾脏健康。
接下来,重医附一院健康管理中心的健康管理师郭中青教您如何通过体检尽早发现肾结石。
小石头 大麻烦
1.普遍性
肾结石是在肾脏当中形成的像小石头的块状物,是泌尿系结石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据统计,几乎每15个人里就有一个肾结石患者。
2.剧烈疼痛
当肾结石没有堵塞时,患者可能会感觉无症状或只有轻微的疼痛感,但只要患者开始活动,体内的肾结石也开始移动。当肾结石被尿液冲下来进入输尿管时,患者就能体验到“比生孩子还痛”的感觉。急性发作时,疼痛剧烈甚至会产生恶心、呕吐等反胃感。
3.及时就诊(止损)
出现以上相似征兆时,千万不要硬撑,及时到医院泌尿外科就医,并通过做泌尿系超声或者泌尿系CT等影像学检查,确定是否有结石。
当肾结石刮伤某个区域并造成小伤口,又恰好有细菌经过伤口处,很容易引发肾炎甚至慢性肾炎;当结石被卡在了输尿管的狭窄处,则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血、尿不尽”。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个小石头,还会反复地引发尿路感染。
罪魁祸首:导致肾结石发生的因素
饮食
吃太咸、太甜、太油腻的食物以及茶和咖啡,都可能增加肾结石的风险。
喝水少
人体产生尿液需要水分的支持,若是水分摄取不足,没有办法产生足够的尿液稀释与代谢体内的矿物质时,肾结石也会随之产生了。
生活习惯
长期坐着或者缺乏运动可能会增加肾结石的风险。同时,过度劳累或者压力过大也可能导致肾结石。
遗传因素
有些肾结石是遗传的,这可能导致尿液中某些物质的代谢异常,增加肾结石的风险。
疾病因素
一些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也可能会增加肾结石的风险。
药物因素
一些药物,比如维生素D、某些抗生素、利尿剂等,也可能会增加肾结石的风险。
以上因素可能会导致肾结石的发生和复发,需要尽可能避免。但是不要以为只要避免以上因素,就可以不再担心肾结石的烦恼。因为每个人的风险因素可能不同,所以还需要通过专业医生的建议来确定具体的预防措施。
常见治疗方法:别怕,我们有办法
好痛好痛,怎么办?别怕,这里有几种常见的手术方法可以帮你治疗:
1.体外冲击波碎石
利用高能量冲击波将肾结石震碎,然后排出体外。
2.经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
经尿道利用钬激光器将肾结石碾碎成小颗粒,然后排出体外。
3.经皮肾镜的取石术
需要在腰部划开一个小口子,将肾镜放入肾脏内,在镜下观察结石后使用钬激光进行碎石。
复发率高:肾结石的惊人“复活”能力
虽然肾结石的手术算不上复杂,也不会给患者带来太大的伤口和痛苦,但是它让人最头疼的是,复发的概率很大。
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肾结石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变化很大,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复发率也较高,尤其是在未能及时发现和治疗的情况下。
早期发现:抓住小小肾结石
如果肾结石能在较小时发现,通过适量的跳绳、弹跳等运动、增加饮水摄入量以及在排石药物的帮助下,可让小直径的结石有较大概率直接排除,避免其日渐增大到必须做手术的情况。
为了发现早期肾结石,在常规体检时可以进行以下检查:
1.尿液检查
可以检查尿液的颜色、透明度、PH值、比重、尿蛋白、尿糖、尿胆原、尿酮体等指标,还可以检查尿液中是否有潜血,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肾炎、肾结石等问题。
2.血液检查
可以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肾功能障碍、感染、代谢性疾病等问题。
3.彩超检查
可以直观观察肾脏结构、大小、形态、肾内肿块、肾结石等情况,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肾结石、肾结晶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泌尿系彩超检查前需做好憋尿的准备。
4.X线检查
可以用来检查肾结石的大小和位置,但是对于小于5毫米的结石不太敏感。
5.CT检查
相对于X线检查,CT检查可以更为精准,对于小的肾结石和复杂的结石也更敏感。然而,CT检查需要更高的辐射剂量。通常情况下,在进行肾结石手术前的检查方面,会使用CT检查来确认结石的大小、位置和形状。这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法,并确定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6.MRI检查
可以观察肾脏结构、大小、形态、肾内肿块、肾结石等情况,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肾结石、肾结晶等问题。

郭中青 健康管理师
三级健康管理师,主管护师,星级红十字志愿者。护理学本科毕业。获重医附一院“五心”优质护理明星称号。在《大众健康报》发表科普文章等。
(来源:重医附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