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城走出的大经济:曹县“新年战袍”马面裙热销3亿的背后
近日,“曹县卖了3亿的马面裙依然供不应求”话题冲上热搜。2月18日,山东菏泽,汉服马面裙成爆款“新年战袍”,在曹县,以马面裙为主的龙年拜年服,销售额已经超过了3亿元。曹县汉服马面裙商家称,生产供不应求,线下销售额翻了几十倍,线上单个直播账号日均20万。
2024年央视春晚,四位女明星分别身着四个时代的传统服饰演唱歌曲《年锦》,汉的衣袂翩跹、唐的雍容华贵、宋的清新风雅、明的考究雅致,让无数观众沉浸汉韵之美。
汉服,作为一种被穿在身上的传统文化,正从复苏逐渐走向火热。
从“洋”气,到“国”潮
十几年前,H&M、ZARA、C&A等漂洋过海而来的快时尚品牌雨后春笋般占领了各大商场的门店,势头迅猛。然而,2019年,包括H&M、ZARA、优衣库、MJstyle、无印良品、UR、C&A、GAP在内的8个快时尚品牌仅在内地新增门店218家,创下历史新低。
与快时尚“洋货”遇冷对应的,是“国潮”的回归。线上,来自四川的博主“周宝宝”将汉服服饰带到国外,将汉服妆造体验带给外国人,她的足迹遍布布鲁克林大桥和旧金山艺术宫,为世界打开了中国国风美学新视角。其在抖音平台拍摄并发布短视频,记录下弘扬汉服文化的点滴,累计获赞高达1.1亿次,收获540余万粉丝。线下,随着汉服热的兴起,各城市大街小巷,尤其是在热门旅游景点附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穿汉服出行、旅游、拍照,向人们展示汉服文化。
2023年双十一大促期间,从预售开启到双十一结束,淘宝平台卖出了超73万条马面裙,能铺满105个足球场。
从“洋”气,到“国”潮,从线上到线下,东方之韵以沉淀千年的魅力打动着越来越多的人。
汉服“破圈”带动产业“扩圈”
汉服的“破圈”带来的是产业的“扩圈”。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中国汉服市场销售额约36.2亿元,而曹县一季度的汉服销售额就达到了10.38亿元,创历史新高。截至2023年5月,曹县汉服上下游相关企业已达到2000多家。
订单的火爆也带动了企业的品牌意识,从原来的单纯模仿、低端路线逐渐演变成走中高端路线的原创定制。目前,曹县有汉服企业2282家,其中原创汉服加工企业1578家,并且形成了一个集原创研发、设计制作、辅料辅具、体验展示、网络营销等于一体的完整汉服生态圈。曹县汉服的网店达到13989家。
除了汉服所属于的服装行业本身,“汉服+文旅”的模式也让一些城市“热出圈”。
2023年4月,汉服成为了洛阳旅游的重要标签之一,五一期间,六百万人入隋唐,一览神都风华,满城汉服的盛景。“洛阳汉服”成为了河南重要的文旅符号。2023年五一假期,受“汉服经济”推动,洛阳旅游总收入52.39亿元,较2019年分别增长98.62%和63.1%。
“扩圈”之后何以“固圈”
汉服经济助力产业扩圈,一方面是因为汉服的背后是中华文化积淀千年的审美内涵,作为承载民族文化的符号,在复古的流行和现代的接轨中重回人们的视线,其所彰显的文化底蕴自然能够获得高度的认同感。
另一方面,官方对于传统文化的支持、影视作品和媒体平台对于国风之美润物细无声地宣传,都使得汉服文化释放出巨大发展潜力。
然而,在相关产业乘汉服热的东风扶摇而上的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如果仅通过走秀、选美、艺术摄影等外在活动强行为汉服“续热”,很难进一步激发消费者对于汉服的更大的热情,毕竟,除了一种服饰,汉服还是连接古今的一道门——无论是魏晋风流、大唐盛世、繁盛汴梁还是大明风华,人们或许都可以透过不同形式的汉服窥知一二。
因此,相较于向外追逐“中国风元素”,向内挖掘我们与生俱来的东方气韵,深入汉服背后的设计之美、历史之美,以汉服文化展现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以底蕴和传承打动消费者,寄情于衣,才是汉服经济健康发展的持续动力。
(海报新闻编辑 张卿彬 综合整理自澎湃新闻、中国经济网、大众网等)
原标题:海报漫谈丨小县城走出的大经济:曹县“新年战袍”热销3亿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