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非遗风采 | 合川峡砚:千雕百刻 石上生花
“弘扬好合川峡砚制作技艺,让更多人了解学习我们合川本土的技艺。”张礼雄说。

合川非遗风采 | 合川峡砚:千雕百刻 石上生花

来源:合川区融媒体中心2024-02-23

近日,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合川峡砚代表性传承人张礼雄收到好消息,其创作的峡砚作品“枯木逢春”获得了“巴渝工匠”杯重庆市首届珠宝玉石首饰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工艺品雕刻(玉雕)赛项职工组二等奖。

谈到此次获奖,张礼雄难掩喜悦之情,“这个奖项将激励我继续学习、不断创新,在传承发扬合川峡砚制作技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张礼雄制作的精美峡砚

“土生土长”的合川峡砚

作为合川“土生土长”的独特技艺,合川峡砚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至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兴盛的宋代。合川作为嘉陵江水陆要道,商贾云集,商业的发达促进了峡砚的生产与流通。经历朝代更迭,峡砚的制作曾一度停滞,直到民国初才渐渐稳定。

除由合川民众创造外,合川峡砚身上的“合川基因”还有不少。最关键的制作原材料——峡砚石材便分布在合川草街街道麻柳村(磨刀溪)后山一带,又名“墨玉石”。与其他石材相比,墨玉石细腻温润,材质软硬适中,色泽淡雅,磨墨快速、不损笔锋,做成砚台后砚中蓄水数日不干、储墨不腐,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是巴渝三大名砚之一。

▲张礼雄正在雕刻峡砚

坚持学习创新 不断精进制作技艺

说起张礼雄和合川峡砚的故事,则要追溯到1997年。当时,做过一段时间木匠的张礼雄来到姐夫周捷的工厂担任漆工。业余时间,他看着厂里的雕刻工人雕花雕龙,自己也边看边学,自学雕刻技艺。

“姐夫学习过峡砚制作,他雕刻的峡砚更美更精致,我便产生了向他学习的念头。”于是,“姐夫”成了“师傅”,张礼雄跟着周捷正式学习制作峡砚。为了精进技艺,学习之余,张礼雄四处寻找雕刻花样学习,翻阅淘来的旧书旧画册还不够,他还专门买了一台电脑,学会了上网浏览各类雕梁画栋、花鸟鱼虫图样,再细细临摹,融会贯通,不断充实自己雕刻峡砚的“素材库”。

正是这份常年的积累,如今的张礼雄从青涩地模仿他人作品的“初学者”,成长为能按照原石形状,根据脉络走向设计雕刻花样的“非遗传承人”。

为更好地传承弘扬合川峡砚制作技艺,张礼雄还积极思考如何让合川峡砚呈现更多“亮色”。为此,他和姐夫周捷有时间就去山上寻找新石材。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前后,在合川盐井,张礼雄找到了色彩艳丽,质地同样细腻的石材,并将其称为“红绫石”。张礼雄介绍,红绫石相较墨玉石更坚硬,但也能制作砚台,而且色彩艳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张礼雄雕刻的峡砚作品

加入传习所 更好传承非遗项目

2017年,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合川峡砚代表性传承人后,张礼雄更觉肩上担子重了。“作为非遗传承人,也是合川峡砚的制作者,我们要传承好、弘扬好合川峡砚制作技艺,让更多人了解学习我们合川本土的技艺。”张礼雄说。

在众多合川峡砚制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沉寂一时的合川峡砚行业协会“重振旗鼓”。2023年,该协会在文峰古街开设了峡砚非遗馆技能大师免费带徒传习场所,对合川峡砚制作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前去观摩、学习。“我们每个周末都会在那里教授制作技艺。”张礼雄介绍,自从传习所开设后,他已经收了七八个徒弟了,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其中还有个小学生。“看到大家喜欢合川峡砚,我们也倍感欣慰。”张礼雄笑着说道。

为了让合川峡砚制作技艺传得更远、更广,在区非遗中心的支持下,张礼雄多次前往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移通学院、合川巴蜀小学等校园,为广大师生讲授合川峡砚的历史故事、制作技艺,指导学生体验峡砚制作,让更多人爱上合川峡砚。

记者 陈钰铃

来源 合川区融媒体中心 合川区非遗中心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合川非遗风采 | 合川峡砚:千雕百刻 石上生花

2024-02-23 06:00:00 来源:

近日,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合川峡砚代表性传承人张礼雄收到好消息,其创作的峡砚作品“枯木逢春”获得了“巴渝工匠”杯重庆市首届珠宝玉石首饰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工艺品雕刻(玉雕)赛项职工组二等奖。

谈到此次获奖,张礼雄难掩喜悦之情,“这个奖项将激励我继续学习、不断创新,在传承发扬合川峡砚制作技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张礼雄制作的精美峡砚

“土生土长”的合川峡砚

作为合川“土生土长”的独特技艺,合川峡砚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至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兴盛的宋代。合川作为嘉陵江水陆要道,商贾云集,商业的发达促进了峡砚的生产与流通。经历朝代更迭,峡砚的制作曾一度停滞,直到民国初才渐渐稳定。

除由合川民众创造外,合川峡砚身上的“合川基因”还有不少。最关键的制作原材料——峡砚石材便分布在合川草街街道麻柳村(磨刀溪)后山一带,又名“墨玉石”。与其他石材相比,墨玉石细腻温润,材质软硬适中,色泽淡雅,磨墨快速、不损笔锋,做成砚台后砚中蓄水数日不干、储墨不腐,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是巴渝三大名砚之一。

▲张礼雄正在雕刻峡砚

坚持学习创新 不断精进制作技艺

说起张礼雄和合川峡砚的故事,则要追溯到1997年。当时,做过一段时间木匠的张礼雄来到姐夫周捷的工厂担任漆工。业余时间,他看着厂里的雕刻工人雕花雕龙,自己也边看边学,自学雕刻技艺。

“姐夫学习过峡砚制作,他雕刻的峡砚更美更精致,我便产生了向他学习的念头。”于是,“姐夫”成了“师傅”,张礼雄跟着周捷正式学习制作峡砚。为了精进技艺,学习之余,张礼雄四处寻找雕刻花样学习,翻阅淘来的旧书旧画册还不够,他还专门买了一台电脑,学会了上网浏览各类雕梁画栋、花鸟鱼虫图样,再细细临摹,融会贯通,不断充实自己雕刻峡砚的“素材库”。

正是这份常年的积累,如今的张礼雄从青涩地模仿他人作品的“初学者”,成长为能按照原石形状,根据脉络走向设计雕刻花样的“非遗传承人”。

为更好地传承弘扬合川峡砚制作技艺,张礼雄还积极思考如何让合川峡砚呈现更多“亮色”。为此,他和姐夫周捷有时间就去山上寻找新石材。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前后,在合川盐井,张礼雄找到了色彩艳丽,质地同样细腻的石材,并将其称为“红绫石”。张礼雄介绍,红绫石相较墨玉石更坚硬,但也能制作砚台,而且色彩艳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张礼雄雕刻的峡砚作品

加入传习所 更好传承非遗项目

2017年,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合川峡砚代表性传承人后,张礼雄更觉肩上担子重了。“作为非遗传承人,也是合川峡砚的制作者,我们要传承好、弘扬好合川峡砚制作技艺,让更多人了解学习我们合川本土的技艺。”张礼雄说。

在众多合川峡砚制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沉寂一时的合川峡砚行业协会“重振旗鼓”。2023年,该协会在文峰古街开设了峡砚非遗馆技能大师免费带徒传习场所,对合川峡砚制作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前去观摩、学习。“我们每个周末都会在那里教授制作技艺。”张礼雄介绍,自从传习所开设后,他已经收了七八个徒弟了,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其中还有个小学生。“看到大家喜欢合川峡砚,我们也倍感欣慰。”张礼雄笑着说道。

为了让合川峡砚制作技艺传得更远、更广,在区非遗中心的支持下,张礼雄多次前往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移通学院、合川巴蜀小学等校园,为广大师生讲授合川峡砚的历史故事、制作技艺,指导学生体验峡砚制作,让更多人爱上合川峡砚。

记者 陈钰铃

来源 合川区融媒体中心 合川区非遗中心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张佳雯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