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伴我成长丨九龙坡地名故事(一)
九龙坡历史悠久,文脉厚重,人杰地灵,多元包容。自古依长江运河形成了重要的驿道、商路,是货运集聚中转之地。不同的群体创造着不同的传奇,不同的地名流传着不同的故事。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之前,区社科联、区融媒体中心携手连环画社科基地,将陆续刊载辖区十三个镇街的地名故事连环画,反映九龙坡区风土人情、神话传说、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延续历史文脉,推进连环画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敬请关注。
石桥与铺递
——根据石桥铺街道提供内容改编
据《石桥铺街道简志》说:“在石桥铺正街东段建有两孔石墩桥一座,并在此设有铺递。石桥铺也因为有此石桥和店铺而得名。”
明朝正德年间,有一位姓王的商人来到巴县西里石龙场,定居在一座双孔石墩桥附近,并在这里购置产业,名扬一方。
他为了发展商业,又在石墩桥附近大兴土木,修起了一排排店铺。许多商人见状,纷纷赶来租店,所以旅栈、茶馆、油蜡铺比比皆是。
因为地处成、渝官道,朝廷就在此设立铺递,让传递军报和公文的官兵歇脚,是为“石桥铺”。
石桥铺也日渐繁荣,成为渝西的商贸重镇。时至今日,这里早已商贾云集、欣欣向荣。
灌口李二郎
——根据二郎街道提供内容改编
传说“二郎”得名于辖区内的一座二郎庙,供奉着修建都江堰的蜀郡太守李冰次子李二郎。从今天的“重庆留学生创业园”一路前行,由“上桥”上山至半山腰,就能看到李二郎修建的“二郎关”,即为古重庆至成都的一条重要的驿道,位于重庆西北。
灌口李二郎随父亲治理都江堰以后,便带着哮天犬来到巴郡,在一个半山腰建筑关隘,狙击妖魔,这关隘便是“二郎关”。
击退妖魔之后,李二郎返回灌口,众乡亲感念他的恩德,将其尊奉为神。同时还修了二郎庙,希望能镇住魍魃魈魉,保卫一方安宁。
当时成、渝通商,二郎关为必经之道,所以南来北往的商户云集,形成一个布满“幺店子”和“车歇铺”的二郎铺。
众客商通过二郎关,来到二郎铺歇脚,然后叩拜二郎神,以求路途平安、生意兴隆。所以二郎庙香火鼎盛。该地区也被称作“二郎”。
西盆与西彭
——根据西彭镇提供内容改编
西彭原名彭家场,早年的位置应该是靠近长江边上,坐落于瓮坝沱、泥壁沱一带。由于当时在巴县有两个彭家场,于是就把靠巴县衙门南边的彭家场取名南彭,西边的取名西彭。民国十四年(1925)称西彭联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复称西彭乡,也就是今天的西彭镇。
巴县集思镇,坐落于中梁山西面盆地,号称“西盆”。辛亥革命后,有个姓彭的财主用钱买了镇长官衔,为了显摆自己,他便将集思镇改为“彭家场”。
财主有钱有势,但他两个儿子却为了争夺继承权大打出手,闹得整个彭家场鸡飞狗跳。
财主无奈,只好让儿子抓阄。结果是大儿子留在彭家场,小儿子则带走三百石黄谷另谋生路。
小儿子来到南温泉,又重新建了一个彭家场,后人为了区分,便将新彭家场称为“南彭”、老彭家场称作“西彭”,也就是今天的“西彭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