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80米施工 来看27号线如何“智慧”穿江
近日,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公布了2024年重庆市智能建造试点项目(第一批)名单,22个项目榜上有名。其中,肩负重庆轨道交通领域首条穿江隧道建设的轨道交通27号线土建工程8标段,成为本次唯一上榜的轨道类智能建造试点项目。

水下80米施工 来看27号线如何“智慧”穿江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2024-03-01
水下80米施工 来看27号线如何“智慧”穿江

轨道交通27号线土建8标效果图

近日,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公布了2024年重庆市智能建造试点项目(第一批)名单,22个项目榜上有名。其中,肩负重庆轨道交通领域首条穿江隧道建设的轨道交通27号线土建工程8标段,成为本次唯一上榜的轨道类智能建造试点项目。

所谓智能建造,是指在建造过程中充分利用智能技术,通过应用智能化系统和智能化技术提高建造过程智能化水平,达到高效建造的目的。那么,被称为“长江上游轨道第一隧”的27号线穿江隧道建设到底有多“智慧”?近日,记者进行了现场打探。

采用双模平衡盾构 

可自动降温、超前地质预报

27号线土建工程8标段起于重庆站,经南滨路站止于南坪站,共1站2区间,线路长度5.38公里,其中下穿长江过江通道是长江上游首条轨道交通下穿长江的隧道工程,也是27号线控制性节点工程之一。

走进27号线8标穿江盾构始发井工区,通过智慧工地监控系统可以看到,地下80多米以下的现场机械高效运转,一片繁忙景象。在盾构展示中心电子屏幕上,不断变换着盾构机各个子系统的实时参数。

据中铁一局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土建8标副总工司洪亮介绍,由于区间隧道地质比较复杂,可能会遇到涌水和软硬不均的地质,不能像传统的轨道区间施工,单纯使用土压或泥水盾构模式。因此,创新定制了具备土压盾构机和泥水盾构机两种功能的双模盾构机。

“这个盾构机名叫‘渝江号’,由于它负责重庆轨道交通首条穿江隧道建设,意义特殊,名称是向社会征集而来。”司洪亮介绍,整个盾构机包括主驱动、拼装机、螺旋输送机、泥水循环系统、保压系统、推进系统、铰接系统、注浆系统、导向系统等,多个智能机器人系统共同组成一套智能化盾构系统,共同实现掘进、出渣、管片运输、拼装、注浆,整个建设过程的自动化。

该盾构机可谓是全能型,它安装有超前地质预报设备,在掘进时,遇到的不同地层情况,它可根据掘进过程中刀盘的振动信号,对前方50米的地质进行分析和预测,并可以实现一键切换,进行快速掘进,工期比传统的盾构至少节约3个月。

不仅如此,它还可以自动降温。因为隧道处于地下80多米深,相当于近30层楼高,隧道正常温度为40多度。为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盾构机设有智能通风降温系统,可以自动降温,确保施工时的正常温度。

首设泥水分离设备

分离出的水可二次利用

在现场,一个黄色建筑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建筑名叫“泥水分离设备”,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产生的泥浆或渣土,通过自带的泥水处理设备,对分离出的水和渣土实现二次利用。

“这是为建设穿江隧道特别设计的,也是重庆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中首次设计运用。”司洪亮介绍,隧道施工要产生许多渣土,并要全部运送出来。而穿江隧道与一般轨道交通隧道建设不同的是,江底地下水较丰富,盾构在泥水模式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都变成了泥浆,不便运输和处理。

因此,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产生的泥浆或渣土,通过泥水分离设备,使得其中大部分的水通过滤布,从滤板上的沟槽流出,再进一步用高压脱掉其中残留的水分,直至压滤后的渣土含水率<30%,适合卡车运输。

通过泥水分离设备分离出的水和渣土也都能进行二次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目的。其中,水可以作为系统运行时内循环系统所需水补充,也可作为内循环系统管道清洗;渣土运送到固定的渣场,也有相应的用途。

全程可视化施工

盾构管片都有“身份证”

在隧道盾构施工中,盾构管片是主要装配构件,是隧道的最内层屏障,承担着抵抗土层压力、地下水压力以及一些特殊荷载的作用。记者看到,每个管片上都有一个二维码,扫码即可看到管片的编号、尺寸、生产日期、制作人员等信息。

“这些管片全部在长寿管片厂预制生产,上面的二维码可对工业化批量生产的预制管片实现全过程质量追溯,相当于它们的‘身份证’。”据同炎数智科技(重庆)有限公司、27号线土建工程8标段监理+BIM负责人张皓然介绍,每个管片宽1.8米,直径7.7米,单片管片重约25.5吨,盾构机边掘进边拼装,每掘进一环需要用到7片这样的盾构管片。

“本标段在2023年就被评为铁路集团数字化管理示范点,2024年智能建造试点项目由重庆交通开投铁路集团组织设计单位中铁二院、施工单位中铁一局和同炎数智共同申报。”张皓然介绍,该项目除了双模盾构智能化施工、装配式建造外,还从数字化设计和信息化管理上推进。在数字化设计上,全过程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信息化管理上,基于铁路集团的建管平台、安管平台、投资控制平台,参建各方实现建设协同管理,进度、质量、安全、投资等工程数据全记录、可追溯。

目前,27号线土建工程8标段也已通过三星级智慧工地评定,对现场人员、设备、环境等实施可视化、信息化管理。工地出入口处安装的人员实名制门禁系统,实现人脸识别进场、考勤、行为判定等功能,能阻止非工地人员、未佩戴安全帽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预计今年完成

穿江段盾构区间施工

27号线穿江隧道目前进展如何?据介绍,27号线土建工程8标首台TBM“渝江号”已于2023年10月盾构始发,正在进行区间左线施工。截至2月26日,已掘进66环,约118米,区间右线近期将盾构始发。预计今年完成整个穿江段盾构区间施工。

重庆交通开投铁路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27号线建成通车后,将服务城市中心区、西永及茶园组团中心,支撑沿线沙坪坝、大坪、南坪、茶园、大学城等商圈及人口聚集地区发展,串联重要门户枢纽,实现城市内外交通快速转换,提升轨道交通效率。

新重庆-重庆晚报记者 张春莲 受访者提供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水下80米施工 来看27号线如何“智慧”穿江

2024-03-01 07:09:12 来源:
水下80米施工 来看27号线如何“智慧”穿江

轨道交通27号线土建8标效果图

近日,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公布了2024年重庆市智能建造试点项目(第一批)名单,22个项目榜上有名。其中,肩负重庆轨道交通领域首条穿江隧道建设的轨道交通27号线土建工程8标段,成为本次唯一上榜的轨道类智能建造试点项目。

所谓智能建造,是指在建造过程中充分利用智能技术,通过应用智能化系统和智能化技术提高建造过程智能化水平,达到高效建造的目的。那么,被称为“长江上游轨道第一隧”的27号线穿江隧道建设到底有多“智慧”?近日,记者进行了现场打探。

采用双模平衡盾构 

可自动降温、超前地质预报

27号线土建工程8标段起于重庆站,经南滨路站止于南坪站,共1站2区间,线路长度5.38公里,其中下穿长江过江通道是长江上游首条轨道交通下穿长江的隧道工程,也是27号线控制性节点工程之一。

走进27号线8标穿江盾构始发井工区,通过智慧工地监控系统可以看到,地下80多米以下的现场机械高效运转,一片繁忙景象。在盾构展示中心电子屏幕上,不断变换着盾构机各个子系统的实时参数。

据中铁一局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土建8标副总工司洪亮介绍,由于区间隧道地质比较复杂,可能会遇到涌水和软硬不均的地质,不能像传统的轨道区间施工,单纯使用土压或泥水盾构模式。因此,创新定制了具备土压盾构机和泥水盾构机两种功能的双模盾构机。

“这个盾构机名叫‘渝江号’,由于它负责重庆轨道交通首条穿江隧道建设,意义特殊,名称是向社会征集而来。”司洪亮介绍,整个盾构机包括主驱动、拼装机、螺旋输送机、泥水循环系统、保压系统、推进系统、铰接系统、注浆系统、导向系统等,多个智能机器人系统共同组成一套智能化盾构系统,共同实现掘进、出渣、管片运输、拼装、注浆,整个建设过程的自动化。

该盾构机可谓是全能型,它安装有超前地质预报设备,在掘进时,遇到的不同地层情况,它可根据掘进过程中刀盘的振动信号,对前方50米的地质进行分析和预测,并可以实现一键切换,进行快速掘进,工期比传统的盾构至少节约3个月。

不仅如此,它还可以自动降温。因为隧道处于地下80多米深,相当于近30层楼高,隧道正常温度为40多度。为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盾构机设有智能通风降温系统,可以自动降温,确保施工时的正常温度。

首设泥水分离设备

分离出的水可二次利用

在现场,一个黄色建筑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建筑名叫“泥水分离设备”,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产生的泥浆或渣土,通过自带的泥水处理设备,对分离出的水和渣土实现二次利用。

“这是为建设穿江隧道特别设计的,也是重庆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中首次设计运用。”司洪亮介绍,隧道施工要产生许多渣土,并要全部运送出来。而穿江隧道与一般轨道交通隧道建设不同的是,江底地下水较丰富,盾构在泥水模式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都变成了泥浆,不便运输和处理。

因此,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产生的泥浆或渣土,通过泥水分离设备,使得其中大部分的水通过滤布,从滤板上的沟槽流出,再进一步用高压脱掉其中残留的水分,直至压滤后的渣土含水率<30%,适合卡车运输。

通过泥水分离设备分离出的水和渣土也都能进行二次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目的。其中,水可以作为系统运行时内循环系统所需水补充,也可作为内循环系统管道清洗;渣土运送到固定的渣场,也有相应的用途。

全程可视化施工

盾构管片都有“身份证”

在隧道盾构施工中,盾构管片是主要装配构件,是隧道的最内层屏障,承担着抵抗土层压力、地下水压力以及一些特殊荷载的作用。记者看到,每个管片上都有一个二维码,扫码即可看到管片的编号、尺寸、生产日期、制作人员等信息。

“这些管片全部在长寿管片厂预制生产,上面的二维码可对工业化批量生产的预制管片实现全过程质量追溯,相当于它们的‘身份证’。”据同炎数智科技(重庆)有限公司、27号线土建工程8标段监理+BIM负责人张皓然介绍,每个管片宽1.8米,直径7.7米,单片管片重约25.5吨,盾构机边掘进边拼装,每掘进一环需要用到7片这样的盾构管片。

“本标段在2023年就被评为铁路集团数字化管理示范点,2024年智能建造试点项目由重庆交通开投铁路集团组织设计单位中铁二院、施工单位中铁一局和同炎数智共同申报。”张皓然介绍,该项目除了双模盾构智能化施工、装配式建造外,还从数字化设计和信息化管理上推进。在数字化设计上,全过程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信息化管理上,基于铁路集团的建管平台、安管平台、投资控制平台,参建各方实现建设协同管理,进度、质量、安全、投资等工程数据全记录、可追溯。

目前,27号线土建工程8标段也已通过三星级智慧工地评定,对现场人员、设备、环境等实施可视化、信息化管理。工地出入口处安装的人员实名制门禁系统,实现人脸识别进场、考勤、行为判定等功能,能阻止非工地人员、未佩戴安全帽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预计今年完成

穿江段盾构区间施工

27号线穿江隧道目前进展如何?据介绍,27号线土建工程8标首台TBM“渝江号”已于2023年10月盾构始发,正在进行区间左线施工。截至2月26日,已掘进66环,约118米,区间右线近期将盾构始发。预计今年完成整个穿江段盾构区间施工。

重庆交通开投铁路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27号线建成通车后,将服务城市中心区、西永及茶园组团中心,支撑沿线沙坪坝、大坪、南坪、茶园、大学城等商圈及人口聚集地区发展,串联重要门户枢纽,实现城市内外交通快速转换,提升轨道交通效率。

新重庆-重庆晚报记者 张春莲 受访者提供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