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位非遗传承人“赴约”西政 共建非遗教学科研实践基地

15位非遗传承人“赴约”西政 共建非遗教学科研实践基地

来源:华龙网2024-03-01

华龙网讯(邓鑫芸)3月1日,来自川渝贵地区的15位非遗传承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正如大足石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能风所说,这是一场老朋友间的“聚会”。

这场“聚会”是由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融媒体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媒介素养科普基地共同主办的一场“2024非遗传承与传播座谈会”。

当15位非遗传承人放下手中的工具,拿起话筒走进西政的校园,走上讲台,他们开始讲述有关非遗传承、非遗保护的共同期待。

2024-03-01 19:41:08.833000
活动现场。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非遗教学实践基地揭牌

八方共赴非遗之约

传承是文化的延续,创新是时代的呼唤。做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如何让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在新时代下散发新的活力,是每一位非遗传承人需要肩负的时代使命。

座谈会当天,川江号子、大足石雕、重庆面塑、璧山微刻、四川隆昌双凤龙灯舞、贵州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等十余位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齐聚一堂,聚焦非遗保护与传承、新时代非遗传播、非遗融入美育等话题进行交流分享。

2024-03-01 19:41:49.280000
传承人进行交流发言。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西南政法大学媒介素养科普基地主任李韧、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娴、西南政法大学美育教研室主任王翼飞、大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陈学文分别作主题发言和微课展示,从非遗作为“活态”传播媒介、非遗进课堂等角度展开,探索非遗传承与传播的发展新视角。

2024-03-01 19:42:28.017000
西南政法大学媒介素养科普基地主任李韧。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在西南政法大学媒介素养科普基地主任李韧看来,非遗的核心特点是活态。非遗的传播,需要传承人、传习人以及非遗的研究者、爱好者等等的共同努力。

李韧的发言一语道破非遗传播更大的使命:使非遗成为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活态”传播媒介。

因此,为进一步挖掘非遗文化的深层内涵与“活态”传承的可能路径,活动现场,大足石雕、苗族银饰锻制技艺、重庆面塑等9项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与西南政法大学媒介素养科普基地签约,共建非遗传播教学科研实践基地。

2024-03-01 19:43:30.068000
传承人聘书颁发暨授牌仪式。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精彩绝活现场亮相

共话非遗传播新路径

“大家看,我做的面塑永远不会坏。”只见重庆面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谭先华将手中捏好的面塑重重摔向桌面,而面塑依旧完好无损。

这是发生在座谈会现场的一幕。活动现场,为进一步用非遗文化增强师生文化自信,展示非遗魅力,非遗项目烙画、双凤龙灯舞、重庆面塑的代表性传承人现场进行了非遗微课的展示。在场师生近距离对苗族传统工艺、璧山微刻项目、垫江角雕项目进行了观赏。

2024-03-01 19:45:21.785000
重庆面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谭先华进行非遗微课展示。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国际传播班2023级学生肖雪表示:“在这之前,我不知道重庆有这么多的非遗。作为年轻人,我们很多人可能都没有时间和机会去了解非遗,所以这更需要我们去创新非遗的传播渠道,让更多的人看见非遗之美。”

每一种非遗都是历史的沉淀,每一种非遗都承载着数代人的传承与数载的光阴。此次座谈会的举办,不仅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更多人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和学习非遗文化的宝贵机会。

座谈会虽然结束,但这群非遗人共同推动形成非遗“活态”传承、多元传承新路径的步伐还在继续……

2024-03-01 19:46:28.729000
合影。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15位非遗传承人“赴约”西政 共建非遗教学科研实践基地

2024-03-01 20:55:15 来源:

华龙网讯(邓鑫芸)3月1日,来自川渝贵地区的15位非遗传承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正如大足石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能风所说,这是一场老朋友间的“聚会”。

这场“聚会”是由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融媒体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媒介素养科普基地共同主办的一场“2024非遗传承与传播座谈会”。

当15位非遗传承人放下手中的工具,拿起话筒走进西政的校园,走上讲台,他们开始讲述有关非遗传承、非遗保护的共同期待。

2024-03-01 19:41:08.833000
活动现场。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非遗教学实践基地揭牌

八方共赴非遗之约

传承是文化的延续,创新是时代的呼唤。做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如何让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在新时代下散发新的活力,是每一位非遗传承人需要肩负的时代使命。

座谈会当天,川江号子、大足石雕、重庆面塑、璧山微刻、四川隆昌双凤龙灯舞、贵州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等十余位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齐聚一堂,聚焦非遗保护与传承、新时代非遗传播、非遗融入美育等话题进行交流分享。

2024-03-01 19:41:49.280000
传承人进行交流发言。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西南政法大学媒介素养科普基地主任李韧、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娴、西南政法大学美育教研室主任王翼飞、大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陈学文分别作主题发言和微课展示,从非遗作为“活态”传播媒介、非遗进课堂等角度展开,探索非遗传承与传播的发展新视角。

2024-03-01 19:42:28.017000
西南政法大学媒介素养科普基地主任李韧。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在西南政法大学媒介素养科普基地主任李韧看来,非遗的核心特点是活态。非遗的传播,需要传承人、传习人以及非遗的研究者、爱好者等等的共同努力。

李韧的发言一语道破非遗传播更大的使命:使非遗成为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活态”传播媒介。

因此,为进一步挖掘非遗文化的深层内涵与“活态”传承的可能路径,活动现场,大足石雕、苗族银饰锻制技艺、重庆面塑等9项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与西南政法大学媒介素养科普基地签约,共建非遗传播教学科研实践基地。

2024-03-01 19:43:30.068000
传承人聘书颁发暨授牌仪式。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精彩绝活现场亮相

共话非遗传播新路径

“大家看,我做的面塑永远不会坏。”只见重庆面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谭先华将手中捏好的面塑重重摔向桌面,而面塑依旧完好无损。

这是发生在座谈会现场的一幕。活动现场,为进一步用非遗文化增强师生文化自信,展示非遗魅力,非遗项目烙画、双凤龙灯舞、重庆面塑的代表性传承人现场进行了非遗微课的展示。在场师生近距离对苗族传统工艺、璧山微刻项目、垫江角雕项目进行了观赏。

2024-03-01 19:45:21.785000
重庆面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谭先华进行非遗微课展示。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国际传播班2023级学生肖雪表示:“在这之前,我不知道重庆有这么多的非遗。作为年轻人,我们很多人可能都没有时间和机会去了解非遗,所以这更需要我们去创新非遗的传播渠道,让更多的人看见非遗之美。”

每一种非遗都是历史的沉淀,每一种非遗都承载着数代人的传承与数载的光阴。此次座谈会的举办,不仅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更多人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和学习非遗文化的宝贵机会。

座谈会虽然结束,但这群非遗人共同推动形成非遗“活态”传承、多元传承新路径的步伐还在继续……

2024-03-01 19:46:28.729000
合影。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