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第1眼 | 加速下线 加速出海 渝车迎战"最卷"竞争时代

重庆第1眼 | 加速下线 加速出海 渝车迎战"最卷"竞争时代

来源:第1眼-重庆广电2024-03-02

时序更替,迈入阳春三月,一季度抢拼“开门红”,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对重庆来说,作为支柱产业的汽车,博了一个“开年大吉”。根据“乘联会”数据:2024年1月,长安汽车在全国“零售榜”上,位居亚军,占据了9.3%的市场份额,同比去年增长了61.8%。新能源汽车市场,长安汽车占据7.7%的份额,同比去年增长了181.9%。似乎可以预见,今年的重庆汽车业,荣光理应不输于去年。

焊接、组装、调试,各条生产线运转不停,在长安汽车两江工厂,7000多名工人满负荷生产,每天可生产2700辆新车。

在刚刚投用不久的赛力斯超级工厂,智能化产线也马力全开,一台台“问界M9”排队下线。

赛力斯智慧工厂,可实现彻夜不休的生产,上千个机器人和上千名工人,与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协同,搭手造车:5秒,就能冲压好一个部件。十多秒,就能安好一个轮胎。

阿维塔智能工厂的自动化率,同样出色。制造工序90%以上“自动完成”,“3天1万台”的行业纪录,足见其生产能力。

轰轰烈烈的造车,背后是销售的一片红火。“重庆造”汽车延续了去年的势头。以“龙头”长安汽车为例,去年的高点是:1分钟卖5辆车。今年一开年,卖车速度就可与旺季持平。

借着“新能源”赛道的东风,中国汽车连续“产销两旺”。作为汽车重镇的重庆,也不断打开新的想象空间,“渝车”加速下线。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新能源”的风口之上,还有广阔的市场。产销高峰之上、还有更高峰。先从竞争中胜出,方能顶峰相见。

在汽车业的诸多高光中,出口是一大亮点。中汽协数据,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491万辆,出口对汽车销量的贡献率,占到了一半以上。重庆坐拥通道优势,2023年,“渝车”出海36.8万辆,增长了29.8%,出口金额达到331.7亿元,同比增长51.9%。其中,经铁路出口的汽车,数量增长了9.9倍,价值增长了15.9倍。

汽车市场,并非是缩水了,而是进入到了“最卷”的时代,只有想方设法、赢得全球化的竞争,才拓展市场,风口上“起飞”。

783辆长安汽车,分搭3列出口专列,从重庆东环铁路古路站启程,经由太仓港出境,前往俄罗斯。这是重庆东环铁路,首次发运“渝车”出海。相比以往的“公水”联运,“铁公水”联运“要快6天,时间节省一半。重庆坐拥通道优势,东西南北、四向国际通道汇集,通陆达海。在重庆,“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无缝衔接。一路通则百业兴。重庆汽车打开了机遇之门,找到了更广阔的市场,远销80个国家和地区。

汽车的运输,是物流中的难点,一是很难码放,二是容易碰撞。这是JSQ商品线专列车厢,下线的新车整齐列队、驶入车厢, 准备奔赴欧洲。传统方式,一厢只能装4台车。JSQ,一节车厢能装6到8台车,不仅摊薄了成本,还能减少磕碰。

为了渝车加速“出海”,重庆颇费了一番思量。创新运输模式、拓宽出口渠道、压缩通关时间、开行汽车专列,通盘考虑。同时,围绕通道布局产业链,通道加经贸加产业,从费用上、效率上形成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每一分竞争优势,都是抢占份额的商机。黄金大通道的含金量,为重庆汽车业带来一场“泼天财富”。“渝车”加速,跨山出海、行遍世界。

汽车被公认为,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如果把长长的产业链加起来,汽车业占世界GDP的15%左右。汽车的产量和产值,直接作用于GDP增长:2023年,重庆汽车产业的产值,达到4802.9亿元。2024年的产值目标,高于这个数字,为5500亿元。汽车产量,2023年为232万辆,全国第二。2024年的目标,是260万辆。

重庆汽车业已经重回“决赛圈”,足可与广州叫板。两地的GDP,这两年也是交替领先。某种意义上而言,汽车业影响 "第四城 " 花落谁家。

“重庆是一座充满魔幻色彩的山城。”这是社交媒体上对重庆的热评,独具辨识度的景点,层出不穷,不断重新塑造着新重庆的城市形象。其中,最魔幻的交通,为这座山高谷深、沟壑纵横的“山城”,定下了基调。重庆可以称得上“车轮上的城市”,到2023年,汽车保有量已突破600万辆,位居全国第三。GDP助推汽车消费。汽车业,是GDP的重要支柱。二者互为因果。

作为著名的 " 汽车城 ",重庆曾经拿下“汽车产量”三冠王,连续三年登顶冠军,全国每8辆车,就有1辆是“重庆造”。2017年,重庆的汽车产量被广州超越。自此,陷入低迷,在全国汽车业版图中,一路滑落,从“第一城”跌至“第七城”。对于这个转变,更多人将原因归结为:船大难掉头。重庆有着庞大的汽车产业基础,需要先完成智能化、新能源化转型,加入新能源车的赛道。重庆打造的“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排在首位的,就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转型后,重庆汽车业终于一改颓势,杀回决赛圈。重回产量第一,也许只是时间问题。但汽车产业决赛的下半场,不只比拼造车技术,更是综合竞争力的对垒。

一切过往皆是序章。汽车业决赛进入下半场,重庆优势何在?

在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权看来,我们形成了长安系为龙头、十多家整车企业为骨干、近千家零部件企业为支撑的“1+10+1000”的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超过70%。我们应该抓住政策机遇,把握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发展趋势,按照整零协同、软硬结合、共建生态的思路,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一方面,我们要加速推动长安、赛力斯等重点企业的新能源整车产能释放,尽快做大新能源汽车规模。另一方面,要大力提升汽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汽车芯片、汽车软件等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瞄准用户需求,持续开展产品的迭代升级,丰富我们重庆新能源汽车产品线,打造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应用生态。

作为造车界的“前浪”,重庆有着厚重的造车史。大象转身,并非易事。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这是一步巨大的突破,其间的差距,等同于从制造大市迈向制造强市。突破的过程,比突破的结果,更加动人。与转型之路左右为伴的城市,都是如此,不念旧日荣光,只走向未来的期许。

(第1眼-重庆广电 吴霜 吴静 张月藐 尹力 李波 袁媛 李嘉博 综合报道)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重庆第1眼 | 加速下线 加速出海 渝车迎战"最卷"竞争时代

2024-03-02 10:29:10 来源:

时序更替,迈入阳春三月,一季度抢拼“开门红”,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对重庆来说,作为支柱产业的汽车,博了一个“开年大吉”。根据“乘联会”数据:2024年1月,长安汽车在全国“零售榜”上,位居亚军,占据了9.3%的市场份额,同比去年增长了61.8%。新能源汽车市场,长安汽车占据7.7%的份额,同比去年增长了181.9%。似乎可以预见,今年的重庆汽车业,荣光理应不输于去年。

焊接、组装、调试,各条生产线运转不停,在长安汽车两江工厂,7000多名工人满负荷生产,每天可生产2700辆新车。

在刚刚投用不久的赛力斯超级工厂,智能化产线也马力全开,一台台“问界M9”排队下线。

赛力斯智慧工厂,可实现彻夜不休的生产,上千个机器人和上千名工人,与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协同,搭手造车:5秒,就能冲压好一个部件。十多秒,就能安好一个轮胎。

阿维塔智能工厂的自动化率,同样出色。制造工序90%以上“自动完成”,“3天1万台”的行业纪录,足见其生产能力。

轰轰烈烈的造车,背后是销售的一片红火。“重庆造”汽车延续了去年的势头。以“龙头”长安汽车为例,去年的高点是:1分钟卖5辆车。今年一开年,卖车速度就可与旺季持平。

借着“新能源”赛道的东风,中国汽车连续“产销两旺”。作为汽车重镇的重庆,也不断打开新的想象空间,“渝车”加速下线。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新能源”的风口之上,还有广阔的市场。产销高峰之上、还有更高峰。先从竞争中胜出,方能顶峰相见。

在汽车业的诸多高光中,出口是一大亮点。中汽协数据,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491万辆,出口对汽车销量的贡献率,占到了一半以上。重庆坐拥通道优势,2023年,“渝车”出海36.8万辆,增长了29.8%,出口金额达到331.7亿元,同比增长51.9%。其中,经铁路出口的汽车,数量增长了9.9倍,价值增长了15.9倍。

汽车市场,并非是缩水了,而是进入到了“最卷”的时代,只有想方设法、赢得全球化的竞争,才拓展市场,风口上“起飞”。

783辆长安汽车,分搭3列出口专列,从重庆东环铁路古路站启程,经由太仓港出境,前往俄罗斯。这是重庆东环铁路,首次发运“渝车”出海。相比以往的“公水”联运,“铁公水”联运“要快6天,时间节省一半。重庆坐拥通道优势,东西南北、四向国际通道汇集,通陆达海。在重庆,“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无缝衔接。一路通则百业兴。重庆汽车打开了机遇之门,找到了更广阔的市场,远销80个国家和地区。

汽车的运输,是物流中的难点,一是很难码放,二是容易碰撞。这是JSQ商品线专列车厢,下线的新车整齐列队、驶入车厢, 准备奔赴欧洲。传统方式,一厢只能装4台车。JSQ,一节车厢能装6到8台车,不仅摊薄了成本,还能减少磕碰。

为了渝车加速“出海”,重庆颇费了一番思量。创新运输模式、拓宽出口渠道、压缩通关时间、开行汽车专列,通盘考虑。同时,围绕通道布局产业链,通道加经贸加产业,从费用上、效率上形成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每一分竞争优势,都是抢占份额的商机。黄金大通道的含金量,为重庆汽车业带来一场“泼天财富”。“渝车”加速,跨山出海、行遍世界。

汽车被公认为,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如果把长长的产业链加起来,汽车业占世界GDP的15%左右。汽车的产量和产值,直接作用于GDP增长:2023年,重庆汽车产业的产值,达到4802.9亿元。2024年的产值目标,高于这个数字,为5500亿元。汽车产量,2023年为232万辆,全国第二。2024年的目标,是260万辆。

重庆汽车业已经重回“决赛圈”,足可与广州叫板。两地的GDP,这两年也是交替领先。某种意义上而言,汽车业影响 "第四城 " 花落谁家。

“重庆是一座充满魔幻色彩的山城。”这是社交媒体上对重庆的热评,独具辨识度的景点,层出不穷,不断重新塑造着新重庆的城市形象。其中,最魔幻的交通,为这座山高谷深、沟壑纵横的“山城”,定下了基调。重庆可以称得上“车轮上的城市”,到2023年,汽车保有量已突破600万辆,位居全国第三。GDP助推汽车消费。汽车业,是GDP的重要支柱。二者互为因果。

作为著名的 " 汽车城 ",重庆曾经拿下“汽车产量”三冠王,连续三年登顶冠军,全国每8辆车,就有1辆是“重庆造”。2017年,重庆的汽车产量被广州超越。自此,陷入低迷,在全国汽车业版图中,一路滑落,从“第一城”跌至“第七城”。对于这个转变,更多人将原因归结为:船大难掉头。重庆有着庞大的汽车产业基础,需要先完成智能化、新能源化转型,加入新能源车的赛道。重庆打造的“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排在首位的,就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转型后,重庆汽车业终于一改颓势,杀回决赛圈。重回产量第一,也许只是时间问题。但汽车产业决赛的下半场,不只比拼造车技术,更是综合竞争力的对垒。

一切过往皆是序章。汽车业决赛进入下半场,重庆优势何在?

在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权看来,我们形成了长安系为龙头、十多家整车企业为骨干、近千家零部件企业为支撑的“1+10+1000”的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超过70%。我们应该抓住政策机遇,把握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发展趋势,按照整零协同、软硬结合、共建生态的思路,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一方面,我们要加速推动长安、赛力斯等重点企业的新能源整车产能释放,尽快做大新能源汽车规模。另一方面,要大力提升汽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汽车芯片、汽车软件等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瞄准用户需求,持续开展产品的迭代升级,丰富我们重庆新能源汽车产品线,打造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应用生态。

作为造车界的“前浪”,重庆有着厚重的造车史。大象转身,并非易事。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这是一步巨大的突破,其间的差距,等同于从制造大市迈向制造强市。突破的过程,比突破的结果,更加动人。与转型之路左右为伴的城市,都是如此,不念旧日荣光,只走向未来的期许。

(第1眼-重庆广电 吴霜 吴静 张月藐 尹力 李波 袁媛 李嘉博 综合报道)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