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岁中国著名岩土及地下工程专家孙钧院士在沪逝世

98岁中国著名岩土及地下工程专家孙钧院士在沪逝世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03-02

中新网上海3月2日电 (黄艾娇许婧)同济大学2日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岩土及地下工程专家、地下结构工程力学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孙钧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3月1日21时58分在上海中山医院病逝,享年98岁。

孙钧1926年10月3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49年6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系结构学组,1952年9月全国院系调整后在同济大学任教。曾任同济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务长、结构工程系主任、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名誉系主任,兼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士、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副主席暨中国国家小组主席、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土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博士后专家委员会土建学科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土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教诲永记,风范永存,永远的榜样!”“名副其实的大先生,我们永远怀念您!”……同济师生纷纷向这位可敬的同济学人表达深切的缅怀和由衷的景仰之情。

“孙钧先生是同济教授的杰出代表,是同济精神和文化的传承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孙钧先生不仅孜孜不倦地探求科学真理,还坚持躬耕实践,推动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我们要学习传承孙钧先生身上鲜明的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团结奋斗,科教报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同济人更大贡献。”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说。

孙钧长期从事岩土力学与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在岩土流变力学、地下结构粘弹塑性理论、地下防护工程抗震抗爆动力学、城市环境土工学等理论与应用方面具有深厚学术造诣并作出了卓越贡献。参与一大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研究和建设咨询,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他严谨治学,师德高尚,锐意开拓,无私奉献,是同济人永远怀念的师长和人生楷模。

孙钧经常告诫弟子们:“Never say too old and too late to learn and to do.”(学习、做事,永不言老、言晚。)他曾对一个年近半百的学生笑言:“人生四十刚起步,你今年还不到10岁呢。”耄耋之年的他总是自认为正值壮年,“数十年来,兢兢业业,自问没有一天敢稍有懈怠。”

在同济师生印象里,孙钧始终保持着年轻人奋进、拼搏的战斗姿态。

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孙院士带领他的团队成员一起组成了大桥岛隧工程技术咨询团队,为大桥建设奉献专业智慧。老先生频繁往来于上海和珠海,奔走于工地和会议室,前前后后参加各类技术风险评估会、技术咨询和方案论证会议达四十来次。

近年来,孙钧密切关注隧道与地下工程中的节能环保新技术,不断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在学术研讨会上,孙钧向青年弟子们介绍未来工程领域发展的新态势,那就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和网络技术等在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中的风险预测预报、图像视频显示与分析、结构变形控制和专用程序软件研发等各门类子学科的开拓与创新。他谆谆告诫年轻人:“我们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发现工程设计施工中的关键性标靶,设计优化新型创意性更好的土建结构,预控不测的投资和施工风险,有效弥补在传统技术研发中当前存在的投资大、效率低、周期长以及成果转化慢等缺点和存在的问题。”这些论述,令在座后辈们深深折服。

孙钧曾这样表露自己晚年学术生涯的心路历程:

鬓须尽霜耄耋年,老骥方知伏枥难;

科海遨欢忘荣辱,苦思求索总无闲。

孙钧先生告别仪式定于2024年3月7日上午9时30分在上海龙华殡仪馆1号大厅举行。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98岁中国著名岩土及地下工程专家孙钧院士在沪逝世

2024-03-02 15:31:00 来源:

中新网上海3月2日电 (黄艾娇许婧)同济大学2日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岩土及地下工程专家、地下结构工程力学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孙钧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3月1日21时58分在上海中山医院病逝,享年98岁。

孙钧1926年10月3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49年6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系结构学组,1952年9月全国院系调整后在同济大学任教。曾任同济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务长、结构工程系主任、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名誉系主任,兼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士、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副主席暨中国国家小组主席、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土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博士后专家委员会土建学科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土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教诲永记,风范永存,永远的榜样!”“名副其实的大先生,我们永远怀念您!”……同济师生纷纷向这位可敬的同济学人表达深切的缅怀和由衷的景仰之情。

“孙钧先生是同济教授的杰出代表,是同济精神和文化的传承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孙钧先生不仅孜孜不倦地探求科学真理,还坚持躬耕实践,推动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我们要学习传承孙钧先生身上鲜明的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团结奋斗,科教报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同济人更大贡献。”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说。

孙钧长期从事岩土力学与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在岩土流变力学、地下结构粘弹塑性理论、地下防护工程抗震抗爆动力学、城市环境土工学等理论与应用方面具有深厚学术造诣并作出了卓越贡献。参与一大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研究和建设咨询,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他严谨治学,师德高尚,锐意开拓,无私奉献,是同济人永远怀念的师长和人生楷模。

孙钧经常告诫弟子们:“Never say too old and too late to learn and to do.”(学习、做事,永不言老、言晚。)他曾对一个年近半百的学生笑言:“人生四十刚起步,你今年还不到10岁呢。”耄耋之年的他总是自认为正值壮年,“数十年来,兢兢业业,自问没有一天敢稍有懈怠。”

在同济师生印象里,孙钧始终保持着年轻人奋进、拼搏的战斗姿态。

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孙院士带领他的团队成员一起组成了大桥岛隧工程技术咨询团队,为大桥建设奉献专业智慧。老先生频繁往来于上海和珠海,奔走于工地和会议室,前前后后参加各类技术风险评估会、技术咨询和方案论证会议达四十来次。

近年来,孙钧密切关注隧道与地下工程中的节能环保新技术,不断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在学术研讨会上,孙钧向青年弟子们介绍未来工程领域发展的新态势,那就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和网络技术等在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中的风险预测预报、图像视频显示与分析、结构变形控制和专用程序软件研发等各门类子学科的开拓与创新。他谆谆告诫年轻人:“我们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发现工程设计施工中的关键性标靶,设计优化新型创意性更好的土建结构,预控不测的投资和施工风险,有效弥补在传统技术研发中当前存在的投资大、效率低、周期长以及成果转化慢等缺点和存在的问题。”这些论述,令在座后辈们深深折服。

孙钧曾这样表露自己晚年学术生涯的心路历程:

鬓须尽霜耄耋年,老骥方知伏枥难;

科海遨欢忘荣辱,苦思求索总无闲。

孙钧先生告别仪式定于2024年3月7日上午9时30分在上海龙华殡仪馆1号大厅举行。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