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静音
三成青少年耳朵处于疲劳状态,专家提醒:常戴耳机 或致永久性耳聋

华龙网-重庆晨报

2024-03-04 06:43:13

听新闻

3月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记者从中心城区多家医院获悉,目前,因听力损伤到医院就诊的年轻人群比例越来越高。据介绍,平常来医院耳鼻咽喉科检查的青少年中,有三成以上人的耳朵处于疲劳状态,甚至患有听觉衰弱症,他们大多是因为戴耳机所引起。专家介绍,无论哪种耳机,长期使用都会对听力造成危害。

案例1 

常戴耳机 听力明显下降

“你的听力出现了一定的损失,请注意科学护耳,特别是少戴耳机,远离高噪音场所。”3日上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在沙坪坝区举行义诊,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钟诚为18岁的女孩小刘进行了相关检查。

小刘告诉钟诚,她从小就特别喜欢戴耳机听音乐,“我很喜欢把声音调到70%以上,这样就听不到外面的声音,可以沉浸其中。”小刘说,最近一年多,她发现自己经常出现耳鸣,而且感觉有时别人给自己打电话,也会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经过钟诚的诊断,发现她的听力已明显下降。

钟诚介绍,事实上,类似小刘这样的年轻患者,这一两年在耳鼻咽喉科还有很多。钟诚告诉记者,从该院耳鼻喉科门诊接诊情况看,平常来医院检查的青少年中,有三成以上人的耳朵处于疲劳状态,甚至患有听觉衰弱症。

案例2

一场感冒 险些丧失听力

“有时候感觉耳朵闷闷的,像蒙了一层膜,听别人讲话的声音比较遥远。”

以为是感冒,吃药却无效。半个月来,家住南岸区的蒋女士饱受鼻塞流涕、听力下降的折磨。此前,蒋女士出现了鼻塞、流涕的感冒症状,没多久,耳朵闷胀的情况愈发明显。她说:“症状像感冒后期,可吃了感冒药完全没有好转。”而且情况越来越糟,甚至逐渐“丧失听力”。这可把蒋女士吓坏了,此时的她“心乱如麻”。

经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市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李明红诊断,原来,所谓的“感冒症状”都是假象,真正的原因竟是“分泌性中耳炎”在作怪。经过对症药物治疗一周后,蒋女士耳胀、听力下降的情况明显得到缓解。

记者了解到,近期,由于气温变化快,呼吸道感染患者增多,到医院就诊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也呈上升趋势。

为什么呼吸道感染会诱发分泌性中耳炎?李明红表示,“感冒以后,鼻咽部和咽鼓管的黏膜会出现肿胀的情况,通气功能障碍、中耳腔呈负压状态,分泌较多的液体。如果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案例3 

一觉醒来 右耳听觉丧失

蒋女士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因为感冒引发相关耳疾的案例还真不少。相较于蒋女士的着急上火、心乱如麻,22岁的女孩小雪则差点崩溃。

小雪从小左耳没听力,在一次感冒后,睡了一觉起来竟发现右耳突然也听不见了。这下,不光小雪心理险崩溃,她的家人也急坏了。据了解到,“突聋”的最佳治疗时间就几天,耽误不得,当地医院建议他们做人工耳蜗。为了不耽误孩子,他们四处打听医院和专家。

小雪和她的家人本以为,手术植入人工耳蜗是唯一的治疗方案。但在重庆仁品耳鼻喉医院就诊后,通过中西医专家联合会诊,仅用10天,小雪的听力就得到了逐步恢复,后康复回家。给小雪看诊的一位主任医生张朝梅介绍,小雪是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这是一种先天性的内耳畸形,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突聋、发作性眩晕伴波动性听力下降等症状。在会诊后,决定先通过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突聋。如果效果不佳,再考虑人工耳蜗。

专家提醒

长时间使用耳机都会损伤听力

突聋,即突发性耳聋,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其困扰,特别是爱戴耳机的年轻人,尤其是爱戴着耳机听音乐入睡的年轻人。

记者通过重庆仁品耳鼻喉医院专家了解到,戴耳机后,即使释放的音量很小,但是声源离耳朵太近,而外耳道又被紧紧扣住,声音几乎没有损耗,直接集中到很薄的耳膜上,对耳神经有很大的刺激。专家表示,耳细胞有一个能量代谢的过程,如果长时间佩戴耳机,使耳部一直处于噪音暴露的环境中,能量代谢过度,有可能造成听力损伤,严重者还可能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耳聋。

重庆大学附属沙坪坝医院(沙坪坝区人民医院)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李劲松提醒,无论使用什么样的耳机,长时间大音量使用都会损伤听力,正确佩戴耳机、控制音量、控制使用时间才是保护听力的重点。

李劲松介绍,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耳机大致分为三种:耳塞式耳机、入耳式耳机和头戴式耳机。耳塞式耳机指的是塞在耳道里的耳机,它们本质上是小型的扬声器,将诸如音乐声传入耳道里。在嘈杂的环境中,使用者往往会不自觉地调高音量。入耳式耳机因为紧贴耳道,声波传播的范围小而集中,对耳膜听觉神经的刺激比较大。相较于耳塞式耳机,头戴式耳机的耳罩在音乐和耳道之间提供了一定的缓冲空间,但仍不建议长时间使用。

“其实无需过多纠结到底使用哪种耳机,保护听力的最好方法是限制听高音量音乐的时长和频率,无论哪种耳机长期使用都会对听力造成危害。”李劲松提到,长时间佩戴耳机会导致耳道内环境潮湿闷热,这就创造了适合细菌、真菌繁殖的条件,如果再加上皮肤屏障的破损,就会导致外耳道炎的发生。

另外,长时间佩戴耳机会造成头晕、心悸和注意力分散等问题,周边环境被忽略,容易造成潜在的危险,增加安全隐患。如果长时间、频繁地接受高强度声音刺激,毛细胞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可能导致不可逆的损伤。

新闻多一点

如何科学地爱耳护耳

①了解听力健康知识。了解听力损伤的危害,增强防护意识,了解哪些环境和活动可能对听力造成损害。

②采取保护措施。在噪声环境下,应佩戴耳塞或耳罩来减少噪音对耳朵的刺激。

③避免不良挖耳行为。注意保持耳朵清洁,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清理耳道,尽量减少或规避采耳行为,不重复使用或共用挖耳器具。

④定期检查听力。这是保护听力健康的重要手段,及时发现听力问题,可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避免病情加重。

⑤远离有害因素。远离噪声污染,避免接触耳毒性药物等有害因素。

⑥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整体健康,也有利于听力的保护和提升。

如何正确使用耳机

①选择合适的耳机。在安静环境下,耳机款式的安全度可分为:头戴式=半入耳式>入耳式。

②在嘈杂环境下,尽量不要使用耳机,如果一定要用耳机,可选择品质较好的降噪耳机。

③遵循“60-60使用法则”,即耳机音量不超过60%,耳机使用时间一次不超过60分钟。

④切记不要戴耳机睡觉。定时清理耳机,防止耳道细菌滋生残留。

综合新重庆-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重庆晚报记者 蔡静 西南医院供图

责任编辑:李辉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评论(0)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