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旧扫帚的传承故事
2月28日,一个小型的“学雷锋”衣钵传承仪式在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翠华社区举行。一把极具反差感的扫帚是传承仪式的“主角”——外观破旧,却扎着一朵崭新的大红花。82岁的吴克彬老人举起这把旧扫帚,端详几秒,又珍而重之地交给了年轻居民王容。
这把旧扫帚背后有什么故事?事情还得从11年前讲起。
1个人 :
老人主动为公厕“善后”
2013年,吴克彬与老伴扶玉书购房搬入翠华社区翠柏小区3栋。翠柏小区是一个2000年投用、有900多户居民的农转非安置房小区。搬来不久,吴克彬就被小区大门一侧的公厕吓了一跳:“简直是臭气熏天、无法下脚。”
那时的翠柏小区物业呈亏损、瘫痪状态,再加上老旧楼房都没有电梯,许多老人下楼后,一内急就爱去这个公厕,过往行人也图个方便,如厕的人一多,卫生状况就差。
生性爱干净的吴克彬坐不住了,没和人商量,他主动从家里取来水桶、扫帚、垃圾篓,开始清扫公厕。
第一次开荒大扫除,吴克彬足足用掉八桶水、倒了三篓垃圾,才把公厕打整清爽。“现在公厕干净了,一点味道都没有。”老伴扶玉书记得,那天吴克彬一身臭气回到家里,像孩子一样炫耀自己的劳动成果。
自此,打扫公厕就成为吴克彬每天的“必修课”。很快,他就形成了自己的规律和心得:每天公厕的瓷砖墙壁至少要清理一遍,至于里面就不论次数了,只要见到地上有水、厕所冲不干净,他就要马上清理。“有时路过看见上厕所的人皱着眉头出来,我就知道脏了,要赶紧去扫地、倒垃圾。”他回忆说。
后来,翠柏小区换了物业,清洁工每天中午、晚上固定清理两次公厕。但随着小区所处地段日渐繁华,大门外几十个门面的经营户和顾客也爱用这个公厕,人流量呈倍数增长。吴克彬的“工作量”不减反增。
让扶玉书没想到的是,扫厕所这种又脏又累的活儿,吴克彬从古稀坚持到耄耋之年,还干得津津有味。
不管是烈焰夏日,还是寒冬腊月,他每天都会拎着水桶,拿着扫帚,义务打扫这个公厕。夏天天热,老人还自己配制灭蚊剂、消毒水,保持公厕卫生。
“你莫累到了哦!”面对老伴善意的提醒,吴克彬总是乐呵一笑:“事情又不复杂,每天抽点时间做就好了,我当锻炼身体。天天看到它干干净净,心里也舒坦嘛。”
3个人:
两位“宝妈”加入清扫的队伍
“咦,公厕现在怎么变干净了!”时间一长,便有居民发现,是吴克彬在默默做着这一切。居民们赞扬吴克彬了不起,是身边的活雷锋和“最美扫厕人”。
2019年10月开始,清扫公厕的队伍从1个人,增加到3个人。
居民王容那时全职在家带娃,经常路过小区门口时看到吴克彬在扫厕所,心里很有感触。“人家年纪这么大了还那么热心、不计回报。我的娃上学了,平时我除了送娃娃上学就没什么事情了,就想着有空的时候是不是也去帮下老人家。”
居民张利和王容的情况类似,两人以前同住一个村,一次聊天偶然间谈起这事,她俩一拍即合,携手到公厕去“堵”吴克彬。
“吴爷爷,我们来帮帮你如何?”
“那求之不得!”吴克彬看着两个和自己儿女一样大的后辈愿意分担,露出笑脸。随即又提醒她们:“脏哦,臭哦,妹妹。”
“你放心,我们既然来了,就不怕脏臭。”张利和王容说。
于是,吴克彬和张利、王容3人形成了默契,清晨6点到8点和下午3点到6点,正是张利、王容接送孩子的时间,而吴克彬就比较空闲;其余时间两个年轻人多搭个眼,谁刚清理了公厕垃圾,都会相互告知。
工作量减少后吴克彬开始还有些不习惯,从维持公厕的干净整洁,又发展到捡拾周边的白色垃圾。
7个人:
闺蜜、邻居成立了便民服务队
3人的勤勤恳恳、主动奉献,都被居民、商户看在眼里,他们都开始注重如厕卫生,不再轻易乱丢垃圾。
后来,王容叫上闺蜜廖均洁,张利拉来邻居陈晓莉……参与公厕清理的翠柏小区居民在2023年达到7个人,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
年轻人不仅清扫,还装点公厕,贴上了“随手冲一冲、干净又轻松”“来也匆匆、去也冲冲”等温馨提醒。
翠华社区干脆组建了一支社区便民服务队,不仅打扫公厕,还维持小区秩序,提供便民服务。
如今,已82岁高龄的吴克彬因肺气肿不能剧烈运动,正式“退休”。
2月28日,记者随吴克彬走进这个他精心打理了近11年的公厕,里面虽简陋,却无异味。公厕墙边立着扫帚、铁钳、簸箕……“这些是我的‘老伙计’,跟了我好多年喽,现在要传给他们。”老人一半不舍、一半欣慰:“雷锋精神代代传,我相信,哪怕我扫不动了,有他们在,厕所也会干干净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