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工作报告读懂重庆大机遇
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
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去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对今年的工作作出了部署,阐明了施政方略,回应了各方关切。
不难发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信息量大、含金量高,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利好,让人充满信心。其中,政府工作报告多处涉及重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对新重庆发展寄予厚望。
3月5日下午,重庆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代表们在回答中外媒体记者提问时,频频提到国家顶层设计部署下的“重庆机遇”,引发广泛关注。
机遇不会从天而降,而且往往稍纵即逝。我们不仅要读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庆使命机遇,更要提高把握机遇、转化机遇的能力,以重庆一域之光为全国发展大局增光添彩。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记者 丁海涛 摄/新华社
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注重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自2020年至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连续五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这是重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
数据显示,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GDP迈上8万亿元新台阶,占全国的比重为6.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作为全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正在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重庆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极核城市,在唱好“双城记”、打造增长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建设好双城经济圈,重庆对国家全局发展的贡献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重庆继续以“新春第一会”部署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持续发出举全市之力推动“一号工程”的强烈信号。这是重庆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重庆提出,今年要加快打造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升级版,力争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而此前发布的《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4年重大项目清单》,涉及项目300个,总投资约3.6万亿元,项目数量和总投资额较2023年均有所提高,助推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提速、整体成势的意图明显。
接下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利好的释放,重庆强化双核联动联建、促进成渝中部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一体两核多点”新格局等措施的落实落地,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将获得更强劲的发展动能。
▲一列成渝高铁列车飞速驶过重庆中心城区。记者 龙帆 万难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报告提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
这是重庆的使命所系,也是机遇所在。作为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有力抓手,西部陆海新通道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上,重庆有基础、有优势、有抓手。近年来,重庆充分发挥作为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的牵头抓总作用,一体打造大通道、大枢纽、大口岸、大物流、大平台,逐步形成西部所有省区市、海南省、广东省湛江市、湖南省怀化市联动的“13+2”共建机制,覆盖120个国家和地区的490个港口,通道功能效应越来越强、发展态势越来越好,助力西部地区从开放“末梢”变为开放前沿。
2023年,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三种主要运输组织方式(铁海联运、国际铁路联运、跨境公路运输)共运输18万标箱,同比增长21%,货值280亿元,同比增长16%,运量、货值约占通道沿线省区市总量近3成,带头开放、带动开放态势渐显。
前不久召开的重庆市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领导小组会议,明确了重庆扎实推动通道建设提质跃升的新路径:坚持全方位、全市域、各领域融入,实施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五年行动方案,着力推动通道设施、物流效率、通道经济、数字赋能、制度开放、合作机制全面升级,持续释放“通道+经贸+产业”联动效应。
可以预见,得天时、地利与人和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将在助力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同时,进一步释放其发展潜力。
▲一列满载重质纯碱、汽油机等货物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从位于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的重庆团结村中心站驶出。记者 黄伟 摄/新华社
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安排今年十大工作任务中,排在首位的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凸显中国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视和迫切感。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央政治局今年首次集体学习时亦聚焦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至关重要。特别是,重庆具有超大规模城市、工业基础良好、综合交通枢纽、巨大发展空间、宜居宜业、生态环境、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优势。
那么,重庆应该怎样对接和抓住这次机会?
比如,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制造业是重庆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今年重庆制造业发展的“重头戏”,就是通过实施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一体推进稳链强链、基础再造、能级跃升、提质增效,提速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又如,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重庆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通过实施未来产业和高成长性产业发展行动,制定出台未来产业、工业母机、无人机,以及通航装备、氢能等专项行动方案,细化明确全市新质生产力培育方向。
着力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重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正当其势,大有可为。
▲西南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报告提出,要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提升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
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明确提出,要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赋予了重庆更加重要的任务和使命。
重庆承担国家战略使命,要在建设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上实现新突破,正是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体现。
如何实现新突破?
比如,要盯住关系国家安全的科技、产业、能源等领域和重大基础设施,争取国家战略腹地建设重大任务落地落实,加快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以推动央地合作重大项目为契机,力争央企研发总部、区域总部在渝落地;强化战略性物资储备基地功能,打造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产能基地;推动战略性基础设施布局,争取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建成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
显然,随着重庆作为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的成色越来越足,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将在巴渝大地书写更多的“生动注脚”。
▲2023年11月30日,随着中跨合龙段施工完成,由中交一公局集团承建的渝武高速公路复线草街嘉陵江特大桥实现合龙。记者 万难 摄/视觉重庆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
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从根本上说,推动高质量发展要靠改革”“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明确,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主要任务是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当前,重庆坚持把改革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变量,以数字重庆建设引领全面深化改革。
对重庆而言,今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从全面部署到纵深推进的重要之年,是改革攻坚突破的奋斗之年。
一个务实的行动是,今年元旦假期后上班第一天,重庆召开“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动员部署会,吹响了改革攻坚“冲锋号”。
实际上,“改革突破”是重庆重要的工作导向之一。重庆明确要下决心闯深水区、啃硬骨头,以深化改革增动力、添活力、防风险、促发展。
比如,要强化多跨协同、系统集成,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明确管党治党、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民主与法制、文化建设和平安法治6条改革赛道,全力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改革标志性成果。
此外,“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发展新型储能”“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等举措,同样蕴含着重大机遇,也是重庆需要着重发力的领域与方向。
使命重在担当,奋斗创造未来。相信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工作部署将为重庆未来的发展划出新路径、增添新动能,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努力跑出经济发展新速度、积累重庆整体跃升加速度,为中国式现代化谱写更加壮美的重庆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