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团成员李龙梅:让每一个盲孩子挺起胸膛朝前走
华龙网讯(韦燕 实习生 马益玲)日前,教育部在京启动了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活动。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党支部书记、校长李龙梅成为宣讲团成员之一。
看不见世界的盲孩子们,为何能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被全世界看见?20余年的思与行,如何让900多个盲孩子挺起胸膛走出校园?20余年的鼓与呼,如何把一所老旧的盲校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特教中心?……202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3月8日,带着疑问与关注,我们走上南山,现场聆听李龙梅校长温情讲述她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与感悟。

执教23年“解锁”3个角色
用实际行动呈现来自教育人的满分答卷
过去几年,李龙梅的故事广为流传。作为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的书记、校长,20余年来,她用心、用智、用情扮演好“妈妈”“老师”“校长”3个角色,陪伴900多个盲孩子走出校园,走向崭新的人生道路,把一所老旧的盲校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特教中心。
“是什么让您在特殊教育这条‘荆棘之路’上坚守了这么多年?”面对提问,李龙梅讲述了几个生动细节。
“学校来了一位新校长,我想用手摸摸她的样子。”这是一个盲童对李龙梅说的第一句话。而正是这句话,在往后二十几年的教育时光里,温暖了这位女校长艰难的岁月,也给了她坚守的勇气和力量。“我一时不知所措,但还是蹲下身子,决定满足他的愿望。他用双手摸着我的脸,我的头发,拍着手说:李校长,你的皮肤真好,你一定很漂亮!’那一瞬间,我此生难忘。”“这里的孩子比普通学校的孩子更需要我!我要留下来,陪着他们成长!这一留,就是二十三年。”

特殊教育,比普通教育更需要有“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每个盲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心酸的故事。生理的缺陷,亲情的缺位,家庭教育的缺失,给不少盲孩子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因此,如何为他们的“黑暗世界”打开一扇心窗?为孩子们重新插上飞翔的翅膀?家访行程3万多公里,走遍重庆所有区县;20余年陪伴900多个盲孩子开启崭新人生……李龙梅用实际行动交上了一份来自教育人的满分答卷。
北京冬残奥会“盲奏”惊艳世界
这一刻,看不见世界的他们被全世界看见
2022年3月4日晚上,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扬帆管乐团44名盲童通过“盲奏”惊艳世界,他们共同实现了一个奇迹:在没有乐队指挥、面前没有乐谱、室外温度为零下1度的情况下,44名盲童完全靠默记下来的乐谱,用17种乐器,耗时1分58秒完美演奏出74个小节的国际残奥委会会歌《未来赞美诗》。这一刻,看不见世界的他们被全世界看见。
“每一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无穷的潜能,学校要为他们创建得当的平台,让每个生命都能绽放光彩。”盲孩子听觉灵敏,热爱音乐,对各种乐器充满好奇与渴求。于是,在李龙梅的积极筹划下,学校于2011年组建了扬帆管乐团。

为了克服盲孩子无法看乐谱、无法看指挥等困难,李龙梅首创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排练、共同演出的组团模式,带领着师生一起开启了管乐学习之旅。乐团成立10年来,李龙梅两次受邀率管乐团参加“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管乐艺术节演出,在世界上首创盲人登上国际管乐舞台的先河;在“中华杯”中国第八届非职业优秀管乐团队展演中获得银奖,并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同台演出,携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先后在解放军军乐厅、重庆大剧院共同举办公益音乐会。师生共同演绎自强不息生命乐章,获得了“2015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特别奖”。
争做“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
让特殊儿童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特殊教育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教育家精神的提出,是教育强国之需、时代变革之需和教育发展之需。教育家精神,是教师发展的灵魂和底蕴,也是教师成长的标杆和灯塔。关于教育家精神,李龙梅校长也有自己的思考。
“我深深地体会到,特殊教育工作,绝不仅仅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项值得我们为之毕生求索、执着奋斗的事业。从教以来,跟这些孩子在一起,我觉得特别快乐,特别幸福。”

“教育不仅是改变一个孩子命运的最好途径,也是挽救一个家庭的最好方式。”李龙梅校长分享了自己在这所十二年一贯制的特殊教育学校23年来的教育故事。通过音乐、艺术和游戏等多种形式,为特殊儿童打开了感知世界的窗口。23年来,她以一颗“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坚持“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秉承“挺起胸膛朝前走,以心为眼看世界”的理念,努力挖掘盲孩子潜能,让他们以阳光的心态主动融入社会,成为能够创造价值、被社会需要的人。
“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争做‘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努力推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努力让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特殊教育,帮助他们活出精彩人生。”这是李龙梅的教育希冀,也是她用每一天、每一步,正在努力践行的教育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