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张同如在拆除旧房时发现了红军标语,“红军为穷人得到土地粮食和平而战”——
50年来,他悉心守护这15个字
呢子大衣、黑色保暖帽,身前放着烤火炉;满脸皱纹、双鬓斑白、眼睑低垂、双手不时不由自主地抖动……自春节前突发脑出血后,83岁的张同如气色已大不如前。

1974年,张同如在拆除旧房时发现了红军标语,“红军为穷人得到土地粮食和平而战”——
50年来,他悉心守护这15个字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4-03-11

新重庆-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陈维灯

1974年,张同如在拆除旧房时发现了红军标语,“红军为穷人得到土地粮食和平而战”——</p><p>50年来,他悉心守护这15个字

巫溪通城镇长红村83岁的张同如守护红军标语50年。通讯员 唐晓洪 摄/视觉重庆

3月6日,海拔近900米的巫溪通城镇长红村细雨飘飞,天气寒冷。

呢子大衣、黑色保暖帽,身前放着烤火炉;满脸皱纹、双鬓斑白、眼睑低垂、双手不时不由自主地抖动……自春节前突发脑出血后,83岁的张同如气色已大不如前。

斜坐藤椅,有些昏昏欲睡,张同如却不时努力张开眼望向屋外。偶尔,他还起身走到门口,盯着斜对面的土墙出神。

其实,因脑出血住院期间,张同如也每天挂念着这面土墙,时常念叨着,“我天天守着,墙上的15个字还是掉了3个,剩下的可不能再掉了。”

是怎样的15个字,让老人用50年的光阴来守护?背后又有着怎样动人心弦的故事?

1932年,红军路过此地留下标语

1932年12月15日,红三军在贺龙的率领下,穿过秦岭山区坝河大山沟,登上重庆、湖北、陕西交界的鸡心岭,成为最早进入川渝的主力红军。

进入巫溪境内,红三军智取一线天、激战七蟒峡,取得了红军入川第一仗的胜利,国民党时任巫溪县长蒋登弟闻讯,吓得弃城而逃。

随后,红三军穿越神农架原始森林、翻过阴条岭、攀越兰英大峡谷……12月18日,红三军左右路军在通城夏布坪会师后前往通城坝。

队伍经过通城镇长红村(原通城乡大兴村)时,夜幕低垂。因山陡路险,不宜夜行,贺龙便决定部队就地宿营,司令部就设在张家老屋。

当晚,贺龙在张家老屋主持红三军司令部会议,研究确定了攻打巫山大昌镇的作战计划。

夜色下,贺龙踱出房门,见门口有土墙,就安排政工人员在墙上写标语。第二天清晨,红三军政治部宣传科樊哲详等人在墙上写下了“红军为穷人得到土地粮食和平而战”“分配土豪的粮食衣服给穷人”等标语,落款“红三军政治部,一九三二年冬,红军路过此地初次宣传”。

红三军离开多年后,1940年,张同如的父亲张道仁紧挨着其中一面土墙加盖了猪圈,将“红军为穷人得到土地粮食和平而战”这15个字的标语封存在了两堵墙之间,也封存在了人们的记忆深处。

“我要保护好这15个字,当作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

1974年初夏的一个清晨,33岁的张同如无意间揭开了这段尘封的历史。

“建新房,缺点木料。”当年张同如所建的新房,正是如今老人的居所,“看着老屋旁边的猪圈已经破败废弃,里头有些木头还可以用,就想着拆了猪圈拣些木料出来。”

说起当年事,老人低垂的眼睑突然睁开,那一幕如在眼前——拆完左右墙体和屋顶,缺少支撑的猪圈后墙缓缓倒下,待尘埃落定,张同如看清了“红军为穷人得到土地粮食和平而战”15个黑色大字。

土墙,在时光的流转中斑驳。当年红三军写下的许多标语,或在风吹日晒雨淋中,随土墙表皮剥落而消失不见,或因人为破坏而损毁。这15个字,却因封存于两堵墙之间得以留存。

看着这15个大字,往事一齐涌上张同如的心头。

“我生在旧社会、长在新中国,晓得旧社会的黑暗和痛苦,晓得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虽时隔50年,可说起当年发现标语时的情形,张同如记忆犹新,“看着标语,我就会想起老汉差点被抓壮丁,想起母亲带着我和兄弟到处躲棒老二(土匪)……”

张同如记得,自己8岁那年,乡里的保甲和“差狗子”(指国民党狗腿子)商量着要将父亲抓壮丁,恰巧被门外经过的母亲听闻。

“走出一段路后,母亲就向着屋头喊着‘新娃子,天都黑完了,你再不走就走不拢屋了’。”“新娃子”是张同如的小名,母亲的这句话却并不是喊给张同如听,“这是妈、老汉约定的暗号,老汉听了,就从后山翻山跑了,跑到巫山躲了3年。”

那3年里,母子三人相依为命,“三天两头就有棒老二来,他们一来我们就往山上躲,躲完回到屋一看,又被抢空了。”

饥寒交迫的童年、新中国成立后日益向好的日子,让张同如对“红军为穷人得到土地粮食和平而战”这句话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不是党员也不是干部,我就是一个黄泥巴腿杆子,但我晓得这些字有着重要的意义。我要保护好这15个字,当作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

“只要有人来,我就愿意讲,讲多少遍都要得”

50年弹指一挥间,当年身强力壮的张同如已是耄耋之年。

50年里,张同如为了保护这15个字费尽心思。

“看到屋顶漏雨,我就搭梯子上屋顶垒瓦,怕漏雨淋坏了标语。”年轻时,张同如时常到处找寻瓦片,然后自己爬上老屋屋顶,修缮漏雨的地方。“老屋年头久了,就怕木头支不住人掉下来。”张同如年过七旬后,子女不允许他再上屋顶,“可瓦片已经烂得不成样了,要全部翻新,怎么办呢?”

张同如就想着花钱买瓦,再雇人垒瓦。“城里有3位老师,听说这个事情后,就每人给我捐了100块钱。”有了300块钱,张同如买来瓦片,请人将屋顶翻新了一道。

尽管张同如费尽心思守护,可经年累月,15个字中最后的“平而战”3个字还是因为土墙表皮风化剥落而消失。

“屋顶不漏雨了,可风大雨大的时候,雨水还是会把墙体打湿,那3个字就是这么掉的。”掉了3个字,张同如心痛不已,“想来想去,我就跑到城里买来胶带,找来竹篾片。用胶带把竹篾片粘在一起,再把竹篾片盖在标语上。”

2016年,长红村党支部书记范洪俊请人在标语上安置了玻璃罩子进行保护。

如今,标语已被列为巫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张家老屋修缮之后成了“红三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

陈列馆对外开放后,张同如又自愿担任管理员兼讲解员,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红三军在巫溪的故事,讲解标语的丰富内涵,“只要有人来,我就愿意讲,讲多少遍都要得,我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和义务。”

近年来,通过挖掘红色资源、修缮红色旧址、完善配套设施等一系列保护性开发措施,长红村已成为巫溪知名红色旅游景点。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不少县内外游客慕名前来,聆听红色故事,追忆峥嵘岁月。

通城镇也根据史实和张同如的讲述,集纳整理成了解说词,由镇村干部和青年志愿者担任管理员和解说员来接棒。

“来的人越来越多了,可我却讲不动了。”青丝已成暮雪,张同如却依旧放不下那幅标语。只要身体允许,他就会到标语前走走看看,和游客聊上几句,“虽然掉了3个字,可‘红军为穷人得到土地粮食和平而战’这15个字,已经刻在了我心里。”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1974年,张同如在拆除旧房时发现了红军标语,“红军为穷人得到土地粮食和平而战”——
50年来,他悉心守护这15个字

2024-03-11 07:21:03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陈维灯

1974年,张同如在拆除旧房时发现了红军标语,“红军为穷人得到土地粮食和平而战”——</p><p>50年来,他悉心守护这15个字

巫溪通城镇长红村83岁的张同如守护红军标语50年。通讯员 唐晓洪 摄/视觉重庆

3月6日,海拔近900米的巫溪通城镇长红村细雨飘飞,天气寒冷。

呢子大衣、黑色保暖帽,身前放着烤火炉;满脸皱纹、双鬓斑白、眼睑低垂、双手不时不由自主地抖动……自春节前突发脑出血后,83岁的张同如气色已大不如前。

斜坐藤椅,有些昏昏欲睡,张同如却不时努力张开眼望向屋外。偶尔,他还起身走到门口,盯着斜对面的土墙出神。

其实,因脑出血住院期间,张同如也每天挂念着这面土墙,时常念叨着,“我天天守着,墙上的15个字还是掉了3个,剩下的可不能再掉了。”

是怎样的15个字,让老人用50年的光阴来守护?背后又有着怎样动人心弦的故事?

1932年,红军路过此地留下标语

1932年12月15日,红三军在贺龙的率领下,穿过秦岭山区坝河大山沟,登上重庆、湖北、陕西交界的鸡心岭,成为最早进入川渝的主力红军。

进入巫溪境内,红三军智取一线天、激战七蟒峡,取得了红军入川第一仗的胜利,国民党时任巫溪县长蒋登弟闻讯,吓得弃城而逃。

随后,红三军穿越神农架原始森林、翻过阴条岭、攀越兰英大峡谷……12月18日,红三军左右路军在通城夏布坪会师后前往通城坝。

队伍经过通城镇长红村(原通城乡大兴村)时,夜幕低垂。因山陡路险,不宜夜行,贺龙便决定部队就地宿营,司令部就设在张家老屋。

当晚,贺龙在张家老屋主持红三军司令部会议,研究确定了攻打巫山大昌镇的作战计划。

夜色下,贺龙踱出房门,见门口有土墙,就安排政工人员在墙上写标语。第二天清晨,红三军政治部宣传科樊哲详等人在墙上写下了“红军为穷人得到土地粮食和平而战”“分配土豪的粮食衣服给穷人”等标语,落款“红三军政治部,一九三二年冬,红军路过此地初次宣传”。

红三军离开多年后,1940年,张同如的父亲张道仁紧挨着其中一面土墙加盖了猪圈,将“红军为穷人得到土地粮食和平而战”这15个字的标语封存在了两堵墙之间,也封存在了人们的记忆深处。

“我要保护好这15个字,当作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

1974年初夏的一个清晨,33岁的张同如无意间揭开了这段尘封的历史。

“建新房,缺点木料。”当年张同如所建的新房,正是如今老人的居所,“看着老屋旁边的猪圈已经破败废弃,里头有些木头还可以用,就想着拆了猪圈拣些木料出来。”

说起当年事,老人低垂的眼睑突然睁开,那一幕如在眼前——拆完左右墙体和屋顶,缺少支撑的猪圈后墙缓缓倒下,待尘埃落定,张同如看清了“红军为穷人得到土地粮食和平而战”15个黑色大字。

土墙,在时光的流转中斑驳。当年红三军写下的许多标语,或在风吹日晒雨淋中,随土墙表皮剥落而消失不见,或因人为破坏而损毁。这15个字,却因封存于两堵墙之间得以留存。

看着这15个大字,往事一齐涌上张同如的心头。

“我生在旧社会、长在新中国,晓得旧社会的黑暗和痛苦,晓得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虽时隔50年,可说起当年发现标语时的情形,张同如记忆犹新,“看着标语,我就会想起老汉差点被抓壮丁,想起母亲带着我和兄弟到处躲棒老二(土匪)……”

张同如记得,自己8岁那年,乡里的保甲和“差狗子”(指国民党狗腿子)商量着要将父亲抓壮丁,恰巧被门外经过的母亲听闻。

“走出一段路后,母亲就向着屋头喊着‘新娃子,天都黑完了,你再不走就走不拢屋了’。”“新娃子”是张同如的小名,母亲的这句话却并不是喊给张同如听,“这是妈、老汉约定的暗号,老汉听了,就从后山翻山跑了,跑到巫山躲了3年。”

那3年里,母子三人相依为命,“三天两头就有棒老二来,他们一来我们就往山上躲,躲完回到屋一看,又被抢空了。”

饥寒交迫的童年、新中国成立后日益向好的日子,让张同如对“红军为穷人得到土地粮食和平而战”这句话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不是党员也不是干部,我就是一个黄泥巴腿杆子,但我晓得这些字有着重要的意义。我要保护好这15个字,当作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

“只要有人来,我就愿意讲,讲多少遍都要得”

50年弹指一挥间,当年身强力壮的张同如已是耄耋之年。

50年里,张同如为了保护这15个字费尽心思。

“看到屋顶漏雨,我就搭梯子上屋顶垒瓦,怕漏雨淋坏了标语。”年轻时,张同如时常到处找寻瓦片,然后自己爬上老屋屋顶,修缮漏雨的地方。“老屋年头久了,就怕木头支不住人掉下来。”张同如年过七旬后,子女不允许他再上屋顶,“可瓦片已经烂得不成样了,要全部翻新,怎么办呢?”

张同如就想着花钱买瓦,再雇人垒瓦。“城里有3位老师,听说这个事情后,就每人给我捐了100块钱。”有了300块钱,张同如买来瓦片,请人将屋顶翻新了一道。

尽管张同如费尽心思守护,可经年累月,15个字中最后的“平而战”3个字还是因为土墙表皮风化剥落而消失。

“屋顶不漏雨了,可风大雨大的时候,雨水还是会把墙体打湿,那3个字就是这么掉的。”掉了3个字,张同如心痛不已,“想来想去,我就跑到城里买来胶带,找来竹篾片。用胶带把竹篾片粘在一起,再把竹篾片盖在标语上。”

2016年,长红村党支部书记范洪俊请人在标语上安置了玻璃罩子进行保护。

如今,标语已被列为巫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张家老屋修缮之后成了“红三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

陈列馆对外开放后,张同如又自愿担任管理员兼讲解员,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红三军在巫溪的故事,讲解标语的丰富内涵,“只要有人来,我就愿意讲,讲多少遍都要得,我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和义务。”

近年来,通过挖掘红色资源、修缮红色旧址、完善配套设施等一系列保护性开发措施,长红村已成为巫溪知名红色旅游景点。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不少县内外游客慕名前来,聆听红色故事,追忆峥嵘岁月。

通城镇也根据史实和张同如的讲述,集纳整理成了解说词,由镇村干部和青年志愿者担任管理员和解说员来接棒。

“来的人越来越多了,可我却讲不动了。”青丝已成暮雪,张同如却依旧放不下那幅标语。只要身体允许,他就会到标语前走走看看,和游客聊上几句,“虽然掉了3个字,可‘红军为穷人得到土地粮食和平而战’这15个字,已经刻在了我心里。”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