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论】青年说 | “点读机女孩”事件反转 善意不应被“玩弄”
“点读机女孩”自爆患有罕见脑瘤一事迎来了另类的反转。
2月29日,“点读机女孩”高君雨在社交帐号上发布视频,称自己患有罕见脑瘤将接受手术,并记录了自己术前剃光头发的过程,此后近两周,其社交帐号不断更新病况,也多次登上热搜,引发公众关注。但逐渐,不少网友对于“点读机女孩”高君雨此前发表的住院视频提出质疑,如人物的穿着(短袖)和窗外绿油油的树木都与当下季节不符,高君雨此前发布的一系列记录患病的视频,被质疑疑似“库存”。
3月11日晚,高君雨母亲发声,称“君雨全网账号一直由签约公司运营”,“视频原本是想记录小雨病情……但公司在发布过程中,运营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将责任甩给了运营公司,同时也变相坐实了“库存”嫌疑。
事件最大的争议点,是如何看待本次“延迟发布”信息的性质。事件的特殊性在于其中内容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正如不少人为其辩解的那样,“延迟发布又怎么样呢,高君雨的确患瘤,也的确做了手术”;这种说法其实非常“流氓逻辑”,时间是事实的核心要素,对时间的造假,本质上就是对真相的造假,绝不可能脱离时间谈事实,所以,把几个月前的事情包装成进行时,其造谣性质,是不容置疑的。
面对遭遇不幸的童年偶像,纷纷投以安慰,这是公众朴素的情感与善意,但随着真相逐渐显露,我们发现一切只是一个“剧本”,为的只是公众的关注和流量,正如不少网友担心的:如果没有被戳穿,下一步准备干什么?捐款还是带货呢?公众的善意被欺骗、被玩弄、被蒙昧,将不断抬高社会的互信成本,将互信消磨,难免让人愤怒。
而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事件的始作俑者究竟有哪些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还未可知。但为何之前多次上热搜都不回应?到底是谁在造假,都有谁在造假?
更值得思考的是,当热潮消退,是否有人应该为这一切负责?是否有人应当受到“造谣”的相关惩处?正如过去一年发生的如“泡面母女”事件等一系列事件,让我们看到了自媒体造谣成本之小、收益之大,他们往往能够在赚得盆满钵满后悄然离场,消耗的社会互信成本谁来承担?
去年7月,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提出要加强真实性管理,“自媒体”发布消息不得无中生有、歪曲事实”,为打击这种不良风气开了好头。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介入调查,还公众一个真相,让这起风波,给那些还心存侥幸的人一记耳光,还网络一个清新健康的风气。
作者:陈自强(湖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