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总书记为何强调他们是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

一见•总书记为何强调他们是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2024-03-13

今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创新人才,也需要大国工匠。

一见•总书记为何强调他们是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同来自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的电焊工孙景南代表亲切交流。

何为“匠”?孙景南分享了她的思考:“就是在专业领域中对自己‘斤斤计较’,历经磨砺方能实现突破。”

总书记强调,“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

一年前的3月5日,同样在江苏团,也有一位“工匠”与总书记面对面。来自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单增海,向总书记汇报“国之重器”的硬核实力。

那一次,从制造业谈到发展与安全的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

职业教育是培育工匠的沃土。连续两年“下团组”,总书记同大国工匠面对面交流,体现了对高水平技能人才的肯定,彰显了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支撑民族大厦的基石和栋梁的深切期望。

培养大国工匠事关国之大计

“要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批培养出来”

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

对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国工匠,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关心。

在福建工作时,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6年,提出“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

党的十八大后,在重要会议上、在考察调研中、在重要指示中,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考察甘肃山丹培黎学校,总书记言语谆谆,勉励同学们专心学习,掌握更多实用技能,努力成为对国家有用、为国家所需的人才。

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不能瞧不起产业工人,一定要看实际贡献!”

这次在江苏代表团,总书记再次谈到职业教育和工匠精神:“我们要把职业教育发展好,要树立工匠精神,把他们的待遇条件保障好。要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批培养出来,他们是顶梁柱。”

从“嫦娥”揽月到“羲和”逐日,从“蛟龙”深潜到“北斗”组网,从最长的跨海大桥到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这些科技成就、超级工程,离不开梓匠轮舆一丝不苟的实干,刻印着大国工匠矢志卓越的身影。

伴随“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中国智造”不断上新,我国职业教育驶上快车道。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共设置1394个专业,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有力支撑我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发展职业教育呼应民之关切

“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中考成绩仅有200多分,初中毕业的李明扬曾面临“没书读”的窘境,职业学校成为当时“不得已的将就”。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实训基地,李明扬和同学们正在进行车加工、数控机床、机器人示教、激光打印等课程的实训。

“各行各业需要大批科技人才,也需要大批技能型人才,大家要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这些话语鼓舞人心。

精益求精,追梦不止。2016年,李明扬代表学校参加第四十四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不负众望勇夺亚军。

新时代,是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时代。写就更多“技能改变人生”的精彩故事,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职业教育,怎么看?总书记深刻阐述,“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怎么办?总书记指明方向,“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是工匠摇篮,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密切,蕴含着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

“你的职称走的是哪个序列?”“现在收入怎么样?”

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习近平总书记询问来自广西汽车集团的“郑师傅”。

在一线干了20多年的郑志明,详细向总书记汇报:“咱们国家出台了打破天花板的政策,我刚评上特级技师,还评上了高级工程师。党的政策让我们职高毕业的工人,也有了好出路。这是过去想都没有想到的。”

迸发无限生机的新时代,为大国工匠施展才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构筑了宏大舞台,矢志技能成才、笃行技能报国,未来可期。

策划:张毅、杜尚泽

撰文:吴丹

编辑:雒健晴

校检:吴玥

摄影:新华社记者 鞠鹏

视觉:毕晓洋 李琰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一见•总书记为何强调他们是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

2024-03-13 11:44:02 来源:

今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创新人才,也需要大国工匠。

一见•总书记为何强调他们是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同来自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的电焊工孙景南代表亲切交流。

何为“匠”?孙景南分享了她的思考:“就是在专业领域中对自己‘斤斤计较’,历经磨砺方能实现突破。”

总书记强调,“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

一年前的3月5日,同样在江苏团,也有一位“工匠”与总书记面对面。来自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单增海,向总书记汇报“国之重器”的硬核实力。

那一次,从制造业谈到发展与安全的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

职业教育是培育工匠的沃土。连续两年“下团组”,总书记同大国工匠面对面交流,体现了对高水平技能人才的肯定,彰显了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支撑民族大厦的基石和栋梁的深切期望。

培养大国工匠事关国之大计

“要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批培养出来”

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

对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国工匠,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关心。

在福建工作时,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6年,提出“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

党的十八大后,在重要会议上、在考察调研中、在重要指示中,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考察甘肃山丹培黎学校,总书记言语谆谆,勉励同学们专心学习,掌握更多实用技能,努力成为对国家有用、为国家所需的人才。

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不能瞧不起产业工人,一定要看实际贡献!”

这次在江苏代表团,总书记再次谈到职业教育和工匠精神:“我们要把职业教育发展好,要树立工匠精神,把他们的待遇条件保障好。要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批培养出来,他们是顶梁柱。”

从“嫦娥”揽月到“羲和”逐日,从“蛟龙”深潜到“北斗”组网,从最长的跨海大桥到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这些科技成就、超级工程,离不开梓匠轮舆一丝不苟的实干,刻印着大国工匠矢志卓越的身影。

伴随“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中国智造”不断上新,我国职业教育驶上快车道。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共设置1394个专业,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有力支撑我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发展职业教育呼应民之关切

“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中考成绩仅有200多分,初中毕业的李明扬曾面临“没书读”的窘境,职业学校成为当时“不得已的将就”。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实训基地,李明扬和同学们正在进行车加工、数控机床、机器人示教、激光打印等课程的实训。

“各行各业需要大批科技人才,也需要大批技能型人才,大家要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这些话语鼓舞人心。

精益求精,追梦不止。2016年,李明扬代表学校参加第四十四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不负众望勇夺亚军。

新时代,是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时代。写就更多“技能改变人生”的精彩故事,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职业教育,怎么看?总书记深刻阐述,“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怎么办?总书记指明方向,“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是工匠摇篮,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密切,蕴含着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

“你的职称走的是哪个序列?”“现在收入怎么样?”

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习近平总书记询问来自广西汽车集团的“郑师傅”。

在一线干了20多年的郑志明,详细向总书记汇报:“咱们国家出台了打破天花板的政策,我刚评上特级技师,还评上了高级工程师。党的政策让我们职高毕业的工人,也有了好出路。这是过去想都没有想到的。”

迸发无限生机的新时代,为大国工匠施展才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构筑了宏大舞台,矢志技能成才、笃行技能报国,未来可期。

策划:张毅、杜尚泽

撰文:吴丹

编辑:雒健晴

校检:吴玥

摄影:新华社记者 鞠鹏

视觉:毕晓洋 李琰

[责任编辑: 邓旻璐]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