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飘“蔬”香、课堂“接地气” 重庆三十七中又一“农场”开园
华龙网讯(许义丽)翻地、整地、种植、浇水......3月12日,第46个植树节之际,重庆三十七中“幸福农场”里,初二年级师生们正挥舞锄头,种下春天的“希望”,忙得热火朝天。
当天,是该校“自得其乐 幸福农场”劳动实践基地正式开园的日子,老师、学生纷纷投入到这场种植活动中,一同体验劳动之乐,为学校再添新颜。


羡慕!
别人家的校园:“蔬”香为伴 课堂有“田”
现场,初二年级各个班分别认领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农场“责任田”。据悉,“幸福农场”将主要由该年级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负责种植和管理。大家在校园里就可以经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感受四季的更迭,亲自体验一粒粒种子通过自己的劳动成长为果实的过程。
活动中,5名受聘“技术指导员”的老师和班主任们引导学生参与“田间”劳动。孩子们手持铁锹和锄头,挖土、施肥、浇水,大家有说有笑,干劲十足,同心协力在“幸福农场”种下了一棵棵希望之苗。目前,“幸福农场”播种下了辣椒、茄子、南瓜、番茄等共十多个品种的蔬菜。


“我们生活的时代太幸福了,蔬菜都是从市场上买现成的,没有体会过劳作的艰辛,就不懂得珍惜粮食的重要。”初二(10)班学生赵炫熙说,希望在劳动中去学习书本上不容易学到的知识,也通过自己的双手绿化校园。
初二(9)班学生陈家豪是班上“责任田”的管理员,他兴致勃勃地分享说,为了管理好这方田地,自己通过老师讲解和上网查阅,获取了许多知识,比如要定期浇水,根据蔬菜长势施肥等,希望能品尝到收获的快乐。
据了解,在随后的劳动课上,老师还会定期带领学生到“幸福农场”观察这些蔬菜的生长习性,记录它们生长的过程。




用心!
正打造“现代农场” 让劳动课程更“接地气”
据三十七中副校长宋卉介绍,学校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并大胆实践与探索,合理利用校园空间,规划了多个劳动实验区域,并正着力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校园里除了“幸福农场”,学校正将另一片劳动基地改造为“现代农业”劳动实践基地,结合二十四节气劳作、水培、大型作物培植等知识,实现劳动教育与语文、生物、地理等学科的融合课程体系构建。学校将依托“幸福农场”,着力构建“劳动育人、综合育人、协同育人”的美好教育新样态。
“劳动实践基地就是一座开心农场,让学生有更多探索、锻炼的途径。学生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体验劳动的快乐,享受收获的喜悦,用劳动教育锻造时代新人!”该校副校长申玉辉表示,“全体教师也将以该劳动教育课程为契机,不断丰厚课程育人力量,用生活化的教育情景、在生长性的过程之中,助力学生丰富生命、成才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