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星舰顺利入轨但返回时信号丢失,第三次试飞“表现”有进步

SpaceX星舰顺利入轨但返回时信号丢失,第三次试飞“表现”有进步

来源:潮新闻2024-03-15

美国当地时间3月14日早上,“硅谷钢铁侠”马斯克旗下SpaceX公司对有着“人类历史上推力最强运载火箭”之称的星舰进行了第三次发射尝试。

本次发射过程中,火箭顺利升空,发射四分钟后,已完成一二级分离。此后,火箭成功进入太空预定轨道。不过在重返大气层时,星舰遭遇信号丢失。

之前,星舰已进行过两次试飞,但均以失败告终。第三次试飞虽然没有完成全部流程,但不少通过直播观看了发射全过程的网友表示,此次“表现”已经好于前两次。试飞结束后,马斯克在社交平台发文:“Starship will make life multiplanetary(星舰使人类进入跨行星时代生活)。”

“相比前两次,这次发射有很大进步,圆满完成了多个既定目标,但距离星舰预计计划的最后一步,能不能圆满回收,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表示。

星舰升空资料图 来自SpaceX

此次试飞有何不同?

作为世界上推力最强的运载火箭,星舰的发射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此次发射前,星舰已经进行过两次试飞,但可惜的是均以失败告终。

作为一款重型运载火箭,星舰主要由超重型助推器和星舰飞船两级构成。资料显示,此次试飞过程中,星舰结构中的超重型助推器和星舰飞船做了全面升级。与前两次相比,超重型助推器在外形上变化不大,秉持着更精简的原则,其储箱共底更为扁平。此外,由于添加了新泵和制冷器,超重型助推器加注推进剂的时间变得更快,同时装配了新旧两款星链终端通信天线。

第二级星舰飞船的变化更多、改变更大。其在外形上调整了多个排气口位置,并进行了多处微调和优化。在组装方式上,这次星舰飞船采用新式组装顺序,即由上到下组装星舰飞船,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分为上下两半分别组装,再合体组装两部分。

星舰第三次发射直播截图

星舰第三飞还在发射流程、飞行时间和测试任务方面与前两飞有着显著不同,倒计时流程将从两小时缩短至一个半小时,加注推进剂时间也从97分钟缩短至50分钟。

这次发射中,星舰顺利入轨,但超重助推器没能实现在墨西哥湾软着陆。随后,“星舰”开始进行舱门打开,直至关闭舱门的时间预计为12分钟左右。马斯克随即发文,向“星舰”团队表达祝贺,称“已达到环绕速度”。在成功飞行数十分钟并完成本次飞行大部分预设任务后,“星舰”在重返大气层过程中失去了信号,SpaceX评论员称,“我们可能失去了‘星舰’”,“星舰”的第三次试飞提前结束。

超重型火箭有何之用?

多年来,SpaceX一直致力于“星舰”的研发,目的是制造一种功能更强、可重复使用的火箭,以执行雄心勃勃的深空探索任务,将人类送到月球、火星甚至更远的星球。

SpaceX官方数据显示,星舰运载能力为100吨,能将100人送往月球、火星或其它遥远目的地,或是绕地球飞行,星舰系统全长120米,起飞质量为5000吨,起飞推力7400吨,两级均可重复使用。

星舰的发射也引发了各方关注,包括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希望通过“阿尔忒弥斯”计划重新实现载人登月。2021年,SpaceX公司被选为美国新一代载人登月舱的首家供应商,有望在“阿尔忒弥斯3号”任务中执行首次载人登月任务。

星舰 图源:Space X社交账号

“按目前情况来说,‘移民火星’在本世纪是不可能的。星舰发射成功的最大意义在于其超强的运载能力和低成本。”杨宇光向潮新闻记者介绍,火箭升空的基本原理是其自身携带的推进剂经过燃烧后喷出去,形成反作用力,助其克服地球引力,顺利进入既定轨道。这就导致火箭运载的90%以上都是推进剂,因此常用“有效载荷系数”来评估火箭的负载能力。当火箭做得越大,有效载荷占比就越高,运载能力也就越强。

星舰 图源:Space X社交账号

“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都需要超强的运载能力把大量物资运往太空。Space X不仅通过成本控制形成价格优势,还利用可回收技术解决了一次性发射成本的问题,这是它最有竞争力的地方。”杨宇光表示。

良性竞争推动民营航天技术革新

可以说,马斯克的火箭都是在爆炸之中成长出来的。早前,SpaceX旗下最成熟的猎鹰九号在研发过程中曾爆炸过多次。而多年前,星舰就开始进行测试,拥有多台原型机,其中,数台原型机在测试当中直接爆炸。

星舰正式试飞始于2023年4月20日,在发射升空后,首次试飞遭遇多项挑战,包括三台发动机未能启动和助推器未成功分离,2分40秒后星舰爆炸。同年11月,经过全面的技术调整,星舰进行第二次试飞。与首发不同的是,所有33个助推发动机均按设计点火,升空不到三分钟,火箭一二级成功分离。但随后,星舰迎来了与首发相同的结局,经过调查,与第一次不同的是,二子级故障原因在于装载了过多推进剂,从舱体中排出过量的氧气。

星舰第三次发射资料图 截图自官方直播

虽然前两次试飞都以失败告终,但每一次发射间的进步却是有目共睹,包括第三次发射,与前两次相比更是有了时长和质量的双重进步。

在商业航天领域,中国也在积极努力。“朱雀二号”的横空出世,不仅成为了全球首枚入轨成功的液氧甲烷火箭,还成功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双曲线一号”实现了中国民营运载火箭成功入轨零的突破,随后,“双曲线二号”更是实现国内首次液氧甲烷火箭重复使用......杨宇光告诉潮新闻记者,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除了接连不断地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外,这也促使了商业航天领域形成良性竞争。“良性的商业竞争可以带来技术革新和成本的缩减,多了很多案例和参考经验,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记者 李文瑶

原标题:顺利入轨但返回时信号丢失,星舰第三次试飞“表现”有进步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SpaceX星舰顺利入轨但返回时信号丢失,第三次试飞“表现”有进步

2024-03-15 07:06:14 来源:

美国当地时间3月14日早上,“硅谷钢铁侠”马斯克旗下SpaceX公司对有着“人类历史上推力最强运载火箭”之称的星舰进行了第三次发射尝试。

本次发射过程中,火箭顺利升空,发射四分钟后,已完成一二级分离。此后,火箭成功进入太空预定轨道。不过在重返大气层时,星舰遭遇信号丢失。

之前,星舰已进行过两次试飞,但均以失败告终。第三次试飞虽然没有完成全部流程,但不少通过直播观看了发射全过程的网友表示,此次“表现”已经好于前两次。试飞结束后,马斯克在社交平台发文:“Starship will make life multiplanetary(星舰使人类进入跨行星时代生活)。”

“相比前两次,这次发射有很大进步,圆满完成了多个既定目标,但距离星舰预计计划的最后一步,能不能圆满回收,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表示。

星舰升空资料图 来自SpaceX

此次试飞有何不同?

作为世界上推力最强的运载火箭,星舰的发射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此次发射前,星舰已经进行过两次试飞,但可惜的是均以失败告终。

作为一款重型运载火箭,星舰主要由超重型助推器和星舰飞船两级构成。资料显示,此次试飞过程中,星舰结构中的超重型助推器和星舰飞船做了全面升级。与前两次相比,超重型助推器在外形上变化不大,秉持着更精简的原则,其储箱共底更为扁平。此外,由于添加了新泵和制冷器,超重型助推器加注推进剂的时间变得更快,同时装配了新旧两款星链终端通信天线。

第二级星舰飞船的变化更多、改变更大。其在外形上调整了多个排气口位置,并进行了多处微调和优化。在组装方式上,这次星舰飞船采用新式组装顺序,即由上到下组装星舰飞船,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分为上下两半分别组装,再合体组装两部分。

星舰第三次发射直播截图

星舰第三飞还在发射流程、飞行时间和测试任务方面与前两飞有着显著不同,倒计时流程将从两小时缩短至一个半小时,加注推进剂时间也从97分钟缩短至50分钟。

这次发射中,星舰顺利入轨,但超重助推器没能实现在墨西哥湾软着陆。随后,“星舰”开始进行舱门打开,直至关闭舱门的时间预计为12分钟左右。马斯克随即发文,向“星舰”团队表达祝贺,称“已达到环绕速度”。在成功飞行数十分钟并完成本次飞行大部分预设任务后,“星舰”在重返大气层过程中失去了信号,SpaceX评论员称,“我们可能失去了‘星舰’”,“星舰”的第三次试飞提前结束。

超重型火箭有何之用?

多年来,SpaceX一直致力于“星舰”的研发,目的是制造一种功能更强、可重复使用的火箭,以执行雄心勃勃的深空探索任务,将人类送到月球、火星甚至更远的星球。

SpaceX官方数据显示,星舰运载能力为100吨,能将100人送往月球、火星或其它遥远目的地,或是绕地球飞行,星舰系统全长120米,起飞质量为5000吨,起飞推力7400吨,两级均可重复使用。

星舰的发射也引发了各方关注,包括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希望通过“阿尔忒弥斯”计划重新实现载人登月。2021年,SpaceX公司被选为美国新一代载人登月舱的首家供应商,有望在“阿尔忒弥斯3号”任务中执行首次载人登月任务。

星舰 图源:Space X社交账号

“按目前情况来说,‘移民火星’在本世纪是不可能的。星舰发射成功的最大意义在于其超强的运载能力和低成本。”杨宇光向潮新闻记者介绍,火箭升空的基本原理是其自身携带的推进剂经过燃烧后喷出去,形成反作用力,助其克服地球引力,顺利进入既定轨道。这就导致火箭运载的90%以上都是推进剂,因此常用“有效载荷系数”来评估火箭的负载能力。当火箭做得越大,有效载荷占比就越高,运载能力也就越强。

星舰 图源:Space X社交账号

“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都需要超强的运载能力把大量物资运往太空。Space X不仅通过成本控制形成价格优势,还利用可回收技术解决了一次性发射成本的问题,这是它最有竞争力的地方。”杨宇光表示。

良性竞争推动民营航天技术革新

可以说,马斯克的火箭都是在爆炸之中成长出来的。早前,SpaceX旗下最成熟的猎鹰九号在研发过程中曾爆炸过多次。而多年前,星舰就开始进行测试,拥有多台原型机,其中,数台原型机在测试当中直接爆炸。

星舰正式试飞始于2023年4月20日,在发射升空后,首次试飞遭遇多项挑战,包括三台发动机未能启动和助推器未成功分离,2分40秒后星舰爆炸。同年11月,经过全面的技术调整,星舰进行第二次试飞。与首发不同的是,所有33个助推发动机均按设计点火,升空不到三分钟,火箭一二级成功分离。但随后,星舰迎来了与首发相同的结局,经过调查,与第一次不同的是,二子级故障原因在于装载了过多推进剂,从舱体中排出过量的氧气。

星舰第三次发射资料图 截图自官方直播

虽然前两次试飞都以失败告终,但每一次发射间的进步却是有目共睹,包括第三次发射,与前两次相比更是有了时长和质量的双重进步。

在商业航天领域,中国也在积极努力。“朱雀二号”的横空出世,不仅成为了全球首枚入轨成功的液氧甲烷火箭,还成功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双曲线一号”实现了中国民营运载火箭成功入轨零的突破,随后,“双曲线二号”更是实现国内首次液氧甲烷火箭重复使用......杨宇光告诉潮新闻记者,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除了接连不断地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外,这也促使了商业航天领域形成良性竞争。“良性的商业竞争可以带来技术革新和成本的缩减,多了很多案例和参考经验,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记者 李文瑶

原标题:顺利入轨但返回时信号丢失,星舰第三次试飞“表现”有进步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远山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