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渝论 | 盘活城市“赏花经济” 让“颜值”变“产值”-华龙网

【地评线】渝论 | 盘活城市“赏花经济” 让“颜值”变“产值”

2024-03-19 06:00:00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看花饮美酒,听鸟临晴川”,正值春日好时光,春天的气息和美好在一片草长莺飞、花红柳绿的美景中次第发生,激发了人们“闲看庭前花开,静观漫天云卷”外出赏花乐趣,也让“赏花经济”在踏春人潮中竞相绽放。

以花为媒,以城市为主体,打开赏花旅游大发展格局。雍容华贵的牡丹、洁白如雪的樱花、娇艳欲滴的桃花、朝气蓬勃的油菜花……春日的百花争艳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媒介,也是生态环境与经济财富之间的转换纽带。相关数据显示,某平台上“赏花”搜索热度近一周环比上涨330%,同比增长超2倍;3月以来赏花景区的门票日均预订量同比增长近50%。不难看出“赏花经济”确实大有可为,但也应清醒认识到,部分区域还存在着花期不长、产业链延伸乏力、文旅融合不够、营销模式不够新等限制“赏花经济”长足发展的短板瓶颈。这需要各地激发“赏花需求”如“冲天香阵透长安”弥漫开来,让花海“美丽颜值”变“经济产值”,既能释放生态惠民、旅游惠民的多重利好,又为推动旅游消费、促进文旅融合注入蓬勃活力。

延长花期变“昙花一现”为“花好常开”。花无常开日,由于花期受季节、气候条件限制,“赏花经济”难以实现长期持续性盈利。对此,应因地制宜搭配种植多种鲜花,精心布局四季花种,打破“赏花经济”的季节性瓶颈,让“出门俱是看花人”的盛况发生在一年四季。譬如,婺源的篁岭鲜花小镇从2月底到8月,油菜花、月季、紫藤等主题花卉园轮番开放,给游客呈现出不谢的花景。这既能让游客避免“年年岁岁花相似”的审美疲劳,享受“时时观色、月月赏花”的旅游体验,也能让当地“天天有客、季季增收”。

拓展产业变“一花独放”为“百花齐放”。在构建赏花主题线路、完善赏花配套设施,端稳“赏花经济”饭碗的基础上,还应思考用花“穿针引线”做足花的文章,以游客“赏、吃、住、游、购、娱”的需求为出发点拓展赏花经济层次,探索“赏花+乡村游”“赏花+美食”“赏花+体育”等经济模式为赏花产业“引流圈粉”。譬如宜昌长阳以木瓜花开为契机,结合乡村振兴拓展乡村自驾游、民宿康养、土家特色美食、木瓜加工产品等附加产业,让游客从拍照打卡到消费打卡,实现延伸赏花产业链。拉动多产业融合发展是增强消费黏性、提升变现能力的关键,也是实现赏花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文化赋能变“走马观花”为“下马看花”。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赏花从古至今不仅是人们日常的消遣,也能借花言事、咏花抒怀,为生活注入无穷的魅力和丰富的趣味。这也引导我们要想把花产业做出新“花样”,可通过根植地方赏花文化底蕴,全面、客观评估资源的文旅价值,对赏花“爆点”进行深度剖析,提炼赏花文化精神的标识,将赏花体验与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赏花文化优势。譬如洛阳围绕“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打造牡丹圣地,杭州聚焦“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举办西湖荷展……方能在可复制性强的“赏花经济”中“别具一格”,以差异化的文化优势避免同质化竞争,让赏花过客成留客。

创新营销变“含苞待放”为“妙笔生花”。客从何处来?离不开创新宣传模式,擦亮赏花旅游品牌。这既要注重线下媒体广告投放,覆盖重点客源城市,也要做好线上宣传深化媒体合作,构建新媒体营销矩阵,还要善用“种草经济”“直播经济”,组织网红达人等进行赏花行、直播行,鼓励影视剧、流量综艺和演唱会到赏花地取景,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譬如“樱花之城”武汉,结合“樱花”元素策划举办直播接力、摄影大赛、演唱会等系列活动,各大新媒体平台推出“武汉浪漫赏花季”等热门话题,制作“赏花游手册”等专题视频在机场、车站等窗口投放,真正实现多层次、多方位、多主体强化营销推广,进而形成传播力强、聚合力大的品牌效应。

紧抓“赏花经济”的机遇,让“赏花经济”成为激活旅游消费的新质生产力,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颜值”变“产值”高效转化,“美景”和“钱景”并驾齐驱。

作者:向常荣

责任编辑: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