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记 | 一场马拉松,一次对重庆城市精神的精彩诠释

华龙网 王旭睿

2024-03-24 16:22:49

听新闻
取消静音

重庆,这座山水之城,拥有与众不同的地形和气候特点,也让重庆在发展户外运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李一
2024重庆马拉松现场。华龙网 李一鸣 摄

3月24日,重庆迎来了又一场体育盛事——2024重庆马拉松。来自全球26个国家426个城市的3万名选手,在美丽的南滨路、巴滨路激情超越,享受马拉松运动的乐趣,品味山水重庆的独特魅力。

这场比赛不仅是一场速度和耐力的较量,也是对重庆城市精神的一次精彩诠释。

微信图片_20240324081340
2024重庆马拉松C区跑友在7点15分起跑。华龙网记者 石涛 摄

01

热情豪爽:重庆对运动的热爱

重庆,不仅以其独特的地形和美食出圈,更因重庆人热辣耿直的性格闻名。在重庆马拉松的赛道上,这种性格也得到了最直观地展现。

当问及重庆跑友为何热爱马拉松时,他们往往会用简单而直接的话语回答:“因为喜欢挑战,喜欢冲过终点线的成就感。”

赛道上,跑友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为彼此加油打气。重庆用自己的行动,向世界展示着这座城市独有的魅力。

2024重庆马拉松迷你跑7点30分起跑,不少小朋友跑在南滨路上。华龙网记者 石涛 摄
2024重庆马拉松迷你跑7点30分起跑,不少小朋友跑在南滨路上。华龙网记者 石涛 摄

这种性格不仅在跑道上得到了展现,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重庆人热情好客,待人真诚,他们的性格就如同这座城市一样,既有山的坚韧,又有水的柔情。

为了筹备此次马拉松赛,重庆在赛前、赛中、赛后都做足了准备。在现场,有5000名志愿者构建高品质的“重小马”志愿服务团队;有联合合作品牌、高校、跑团等在赛道沿途设置的50多个音乐加油站;构建了医院、专业急救团队、急救志愿者三位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

“这是我第二次来参加重马,非常喜欢这座城市,不管是这里人的性格,还是美食,都是热情火辣。”获得中国籍选手女子组第一名的焦安静在赛后采访时谈道,希望未来还有机会再来重庆。

微信图片_20240324082314
2024重庆马拉松现场。华龙网记者 陈毅 摄

02

乐观向上:外地跑友眼中的重庆精神

上午9时,在重庆马拉松迷你跑的终点出现一支身穿橙色T恤的队伍,引起现场阵阵欢呼。

他们是重庆黑暗跑团,由视障伙伴和陪跑员共同组成,虽然行动不便,但仍手牵着手,迈着坚实的步伐冲过终点。

微信图片_20240324163136
盲人马拉松战队出战重庆马拉松。华龙网 李一鸣 摄

“黑暗跑团,跑向光明!”在赛场上,他们整齐地喊着跑团的口号,乐观向上的精神,激励着赛道上的每一位参赛选手。

“这种精神让人佩服,来到重庆的最大感受,就是大家都很乐观,即使面对这些‘坡坡坎坎’,重庆人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大步迈过去。”北京跑友李先生这样说道。

而这样的精神,也在重庆马拉松中得到最好地体现。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选手们都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向前迈进。

微信图片_20240324163338
盲人马拉松战队出战重庆马拉松。华龙网记者 陈毅 摄

“重庆的山城地形对跑者来说是个挑战,但沿途的风景、市民的热情,都让我感受到了重庆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让我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坚定,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来自上海的王先生说。

在这里,跑者们用他们的脚步丈量了这座城市的美丽与魅力,也感受到了重庆人乐观向上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就像重庆的火锅一样,热烈而奔放,让人无法忘怀。

03

拼搏冲刺:重庆马拉松的精神内核

微信图片_20240324082206
2024重庆马拉松现场。华龙网 李一鸣 摄

在重庆马拉松的赛道上,无论是重庆本地的跑友还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外地跑友,他们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拼搏冲刺”的精神。

在采访中,许多跑友都表示,他们参加马拉松比赛的目的就是为了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能够在赛道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成绩。

比赛当天,重庆最高气温可达27℃,这对参赛的跑友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微信图片_20240324091959
2024重庆马拉松男子第一名,破重马纪录。华龙网记者 石涛 摄

但在这样的挑战下,许多选手都跑出了优异的发挥。来自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选手先后打破赛会男子组和女子组纪录,获得全场欢呼。不少跑友也刷新了自己的个人最好成绩。

2024重庆马拉松女子第一名。华龙网记者 石涛 摄2
2024重庆马拉松女子第一名。华龙网记者 石涛 摄

“重庆的赛道和天气都很有挑战性,总能激起我突破自我的信念。”山西跑友任潞斌高兴地说,今天跑下来非常累,但也很过瘾。正是这种挑战性,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全力以赴冲刺到终点。

今年57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也在本届重马比赛中再次成功跑进4小时,展现出了他的运动风采。

在赛后的采访中,施校长更是分享了自己对马拉松运动的热爱。他表示,其实跑马拉松和科研研究有着很多相似之处,都需要在最艰难的时刻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区别就在于马拉松有终点,而科研没有止境。

“其实学习和跑步也可以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施一公说,希望广大学生们也能多参与运动,锻炼身体,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一鸣2
选手正向镜头比心。华龙网 李一鸣 摄

重庆马拉松,不仅仅是一场体育比赛。在这里,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拼搏冲刺”的精神力量,这也是大家不断前行的动力。而这种动力,或许正是推动重庆这座城市不断向前的源泉。

华龙网 王旭睿/文

责任编辑:李茜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评论(0)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