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医学专家也是知名作家,79岁王雨:在学无止境中享受斜杠人生-华龙网

是医学专家也是知名作家,79岁王雨:在学无止境中享受斜杠人生

2024-03-25 06:09:21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听新闻

“王雨是我的笔名,我的本名是王志刚。在文学界我是王雨,在医学界我是王志刚。”3月24日下午,星临书局重庆文学会客厅,“渝中讲坛·文学大讲堂”第二期正在进行,79岁的王雨声如洪钟,笑呵呵地介绍着自己。

这位重庆文化圈有名的跨界达人身兼医生、作家等多重身份。他畅游在医学与文学两个领域,并且在每个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绩。本次大讲堂上,他以《学无止境—我的医学与文学》为主题,分享了自己的斜杠人生。

“医学是我为之奋斗一生的主业”

做客文学大讲堂,作家自然是当天出现在重庆文学会客厅的王雨的第一身份。身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协原副主席、重庆市散文学会原副会长,重庆市文史馆员,多年来,笔耕不辍的王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重庆出版社等出版《填四川》《开埠》《碑》等长篇小说8部,发表众多中短篇小说、散文等。

然而文学创作并非王雨的专业。作为重庆医学界的一位资深人士,治病救人才是他的本职。“医学是我为之奋斗一生的主业,我十分热爱,虽然临床行医、为学生上课、带硕博研究生做科研课题很辛苦,但也令人振奋。”

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钱煦先生是王雨在科学上的榜样,“钱先生是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医学科学院、艺术和自然科学院的四院院士,在Nature、Science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39篇。我和团队在超声分子显像与治疗及相关仪器研究、心血管超声临床应用研究等方面努力30余年,我很自豪,我们造福了无数病患。”

几十年来,王雨主编、参编了十多部医学专著,在国内外发表了上百篇医学论文,获得了国家、省市的多项科研课题和成果。“这需要在长期的医学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地发现、总结、创新,是一次次艰难困苦的跋涉。”他说,“医生关注人的身体,作家则是观照人的精神,二者有相通之处,两种身份切换自如,我乐在其中。”

“文学是一次次艰难困苦的跋涉”

与医学研究一样,王雨认为,文学也是一次次艰难困苦的跋涉。“写自己熟悉的现实题材作品要精心构思,人物要有艺术的真实和扑朔迷离的分化重组,并切入其心灵,故事得要有逼真的感性和腾挪跌宕的情节,等等;写那些感动了自己的历史题材作品,则要潜心查阅大量史料,在纷繁浩渺的典籍与史料的海洋里寻找真实,从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里采撷精粹,展开想象,开始漫长的还原、重构历史的征程,赋予历史以血肉……这都得要沉潜在生活大潮之中,融入自己的真切体验,通过个别的、具象的、故事化和命运化的细节来展现。”

王雨认为,医生职业的敏锐、犀利,也让自己观察生活的视角更为细腻和独特。他笔下的芸芸众生,伴随命运的起伏而载浮载沉。个体生命的离合悲欢,又折射着大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寓意深远。

就在不久前,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王雨的散文集《心泉》,其中收录的散文,相当一部分就来自王雨以医生、教授、副院长、学科带头人等专业身份履职的见闻。“不论是远渡重洋参加中外学术交流,还是下区县为基层医院做培训教学、开展医疗合作,亦或应邀到外省市出席行业会议,我都保留着随时记录、笔耕不辍的习惯。”他说,“我喜欢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记录各种奇闻趣事、历史钩沉、灵感火花,这些材料有些成了我的小说故事背景,有些则在小说构思完成之前,被写成了构思奇巧、言之有物的散文。”

本次文学大讲堂以“学无止境”为主题,“学无止境”正是年近八旬的王雨在漫长一生中秉持的座右铭。“学无止境是荀子说的,其实,古往今来,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对此一直十分推崇,孔子在《礼记·学记》也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韩愈《劝学篇》有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梁实秋更在《学问与趣味》感叹:‘学无止境,一生的时间都嫌太短。’”

他由衷地鼓励大家,除了学无止境,还要“异想天开”,“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科学研究,只有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才可能取得前人没有的成绩。并且,请一定相信自己,我们每个人都独一无二,潜力巨大。”

本次活动由渝中区委宣传部、渝中区文旅委、渝中区图书馆联合主办,星临书局承办。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赵欣

责任编辑:陈发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