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万象新丨村歌嘹亮:激活大山“一池春水”的文化力量-华龙网

鸡鸣万象新丨村歌嘹亮:激活大山“一池春水”的文化力量

2024-03-28 06:30:26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编者按:

巍峨险峻的大巴山里,城口鸡鸣乡在高山深谷里默然而立,从曾经的18个深度贫困乡镇中不断蜕变,鸡鸣乡步履愈加坚定。

冲出大巴山,城开高速驶入城口境内,第一个互通就在这里,融入全国交通主动脉的鸡鸣乡由此奋起加速跑,禅茶文化、古寺香茗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

突围大巴山,勤劳智慧的鸡鸣人,结合乡村振兴,抓特色产业,抓乡村治理、抓文化挖掘,抓党员队伍建设、抓人才引进,让“振兴”的东风吹遍乡村建设的各个角度。

曾传不出大巴山的鸡鸣声,如今唤醒晨曦,更新万象,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文化传承焕发新彩,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即日起,华龙网推出《鸡鸣万象新》系列报道,走进鸡鸣乡看禅茶鸡鸣新面貌。

“拉拉拉拉哆,哆拉嗦拉嗦……”

指尖在键盘上跳跃,悠扬的琴声欢快地奏响一页页曲谱,歌词中唱道:“如今祝乐乐许多,基础设施多举措,盘山公路家门过,睦邻友好笑呵呵……”

这是位于鸡鸣乡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一栋4层楼的建筑内,歌者沉浸演奏着的祝乐村,字字从现实中来,句句再现山乡巨变场景。

挖掘文化,守住乡魂。从一首村歌的创作到文化阵地的建设,村民家门口上演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鸡鸣乡由此获得首批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示范乡镇称号。

从村歌的创作故事出发,华龙网记者看到一个个激活文化“一池春水”的平凡力量,以及一个热辣滚烫的鸡鸣乡。

聚智聚力

创作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城口鸡鸣乡,由5个村和1个社区组成,6个村(社区)就有6首村歌,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作为建设家乡的主要力量,要发展乡村,首先要调动起村民的积极性!”

2023年,鸡鸣乡党委政府经过会议讨论,一致认为,以村歌为突破口,组织村民参与集体创作、打造属于本村的特色村歌,让村民同唱一首歌,凝聚村庄的精气神,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乡村文化氛围。

村歌共创座谈会。受访者供图
村歌共创座谈会。受访者供图

群众座谈会上,村民一听要自己上阵搞创作,一个头两个大。

“字都不会写,谱也不会认,怎么创作?”

“我这双手,挖土种菜还可以,要说写歌词,怕是难哦......”

村民有顾虑,鸡鸣乡文化服务中心向洋表示很理解,沉下心和大家沟通破题。

“你们有什么难处只管说,不会写字我帮你们写,不会谱曲政府给你们找帮手,重要的是大家都要参与进来,一个都不能少,还有什么难的?”

会后,向洋找了3个人,城口县文化馆王晓、陈羽,以及村里退休教师刘仁兴。大家一听要挖掘城口文化,为鸡鸣乡谱写振兴曲都很乐意帮忙。

一群人围在一起,有不懂的就发动自己的朋友圈到处“取经”,就这样,鸡鸣乡贤、党员、非遗文化传承者、文化工作者,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

尤其,作为鸡鸣乡的许多村民,对创作的过程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我们村有唱山歌的传统,当地村民唱山歌丰富生活,化解忧愁,我自己还制作了一本山歌收集录”

“我们村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人锣鼓”......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创作的思路渐渐有了方向,光筹备工作就用了1个月。但是要创作成真正的村歌,好像还欠一缕“东风”。

呼朋唤友

头脑风暴纸上写创意

经过一阵头脑风暴,大家一致想到一个人——“爱故乡·村歌计划”发起人孙恒,他们的特色正是通过和村民集体参与的工作方法,来创作自己的村歌。

不久后,孙恒带领西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两所院校师生来到鸡鸣乡,和村民代表共同组成一支创作团队,并成立了工作坊。

在灯梁村,一队人从龙王沟溯溪而上,挨家挨户和村民摆谈聊天,帮助村民打开话匣子。

在一次集体创作期间,村民们每天早上9点准时到达工作坊,他们依次讲述生命故事、村庄发展历史。许多妇女回忆往事不禁潸然泪下,乡贤们在谈到村庄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感受颇多。

村民还就村歌歌词唱什么,歌曲曲风提出自己的观点。“青山绿水云雾漫”这是一位村歌协作者在看到灯梁村雨后的美景所发出的感叹。

“我们的村歌,要一代传唱一代,所以歌词不应该太陈旧。”

“一首好的村歌不仅要朗朗上口,还需要体现一个村庄的人文精神和产业发展的过程。”

村民们为歌词创作提供意见,创作团队从中提取凝练关键词句,写在一张张大白纸上,很快大白纸就贴满了村委会办公室的墙壁。

灯梁村村歌创作。受访者供图
灯梁村村歌创作。受访者供图

根据提炼形成的歌词素材,协作者们将村民分成两组进行讨论,其中一组以灯梁村美景和产业为主题完成了一首《美丽灯梁》,另一组的村民对歌词的内容提出新的建议。村歌计划协作者团队融合两个小组的歌词内容,最终提炼成灯梁村村歌歌词的雏形。

随后,村民们对歌词的顺序、字数、韵脚等进行反复斟酌和修正。最后,关于歌曲名称,工作坊通过民主投票的形式,确定了《鸡鸣灯梁》作为灯梁村村歌的歌名。

从酷暑到深秋,《鸡鸣灯梁》《祝乐村歌》《鸡鸣社区美》《美丽茶坪快乐老家》《茗香双坪我家乡》《金岩是我好家乡》6首村歌就这样诞生,在每一个村落唱响。

文化再塑

跨越24年的三变三迁

去年11月,鸡鸣乡举办了“同心筑梦,和美鸡鸣”村歌村晚活动,6个村(社区)的村歌依次登台,每一首歌的歌词都唱出了村民自信和精气神。

村歌聚齐民心,精神文化家园的建设则营造了丰富的文化氛围。

位于鸡鸣乡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有一栋4层楼的建筑,近1000平方米的范围内,涵盖多功能排练厅、健身房、琴棋书画室、图书馆、电影院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在琴棋书画室,华龙网记者看到,一幅幅山水画、毛笔字帖满整面墙。

“这些都是村民自己的作品,在鸡鸣乡,从来不缺文化底蕴,也一直很重视文化建设。”向洋介绍。

文化服务中心组织村歌演唱活动。受访者供图
文化服务中心组织村歌演唱活动。受访者供图

24年前,鸡鸣乡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还只是设在农房的一间小小书房,不大的面积里面仅有3000本藏书,供全乡人阅读。

经历2004年、2010年和2020年3次搬迁,文化服务中心越搬越宽敞,越搬越多功能。就在去年,文化中心提档升级,进一步扩大每一个功能室使用面积,并上新设施设备。

如今,演出乐器、文化信息志愿共享工程设备、摄影及摄像设备、健身器材、图书智能借阅一体机等硬、软件设施设备一应俱全,藏书也从过去的3000册增至21800册。

每天,向洋驻扎在这里,还有3名专职人员为村民提供服务。

“一年365天,24小时开放,不管什么时候,村民想来放松身心都可以!”

不仅如此,为更大面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服务辖区居民,目前,鸡鸣全乡5个村1个社区均建有不低于5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覆盖了文体健身场所、农家书屋、应急广播体系。

从村歌出发,打造文化阵地,如今的鸡鸣,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活力,展现出新时代新农村发展的蓬勃生机。

华龙网记者 陈攀 汤莉

责任编辑: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