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尿频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重医附属儿童医院最新研究颠覆传统医学认知-华龙网

儿童尿频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重医附属儿童医院最新研究颠覆传统医学认知

2024-03-28 17:55:35 来源: 华龙网

华龙网讯 近日获悉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刘星、魏光辉教授团队在泌尿外科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Urology》)在线发表题为《高剂量维生素D对比索利那新及标准行为疗法治疗儿童干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随机临床试验》的临床试验论文。该论文首次揭示了行为干预联合短期高剂量补充维生素D在治疗儿童干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耶鲁大学弗兰克教授(Israel Franco),德克萨斯西南分校的布鲁斯教授(Bruce Schlomer)对这一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据悉,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主要表现为尿急、尿频或伴有夜尿增多及尿失禁,在儿童中的总发病率约为10%,尿急、尿频和夜尿增多等症状不仅影响儿童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同时也对家庭和社会医疗资源造成了负担。

据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刘星介绍,儿童尿频的原因一直是医学界的一个难题,研究团队经过查阅大量文献及前期探索性研究发现儿童OAB人群中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低于正常人群,而短期高剂量补充维生素D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的下尿路症状。

为进一步验证该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在重庆医科大学未来医学青年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的资助下,团队设计并实施了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通过与单纯行为干预、行为干预联合琥珀酸索利那新两种干预措施相比,评估行为干预联合短期高剂量补充维生素D在治疗干性OAB患儿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的陈虹松博士也是本次研究的参与者,据陈虹松介绍:本次试验把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患儿接受常规行为疗法治疗;第二组患儿接受常规行为疗法联合抗胆碱药物索利那新进行治疗;第三组患儿接受短期高剂量补充维生素D联合标准行为疗法。研究人员同时观察三组患儿在不同干预措施8周后的尿频、尿急、尿路症状的改善、生活质量以及相关医学评分。结果显示,接受干预8周后短期高剂量补充维生素D联合标准行为疗法的患儿,症状缓解率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率最高,安全性最优。

刘星表示:在这项研究之前,学术界普遍认为80%~90%的儿童OAB是精神性尿频,而我们这项研究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医学认知。儿童OAB传统治疗措施以对症处理为主,一般分为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就是改变儿童的生活习惯,包括实行如厕训练、控制液体摄入量、饮食均衡等,但是存在儿童依从性低,治疗效果有限的缺点;另一种治疗方式是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是M受体阻滞剂(抗胆碱能药物),它的作用是舒张膀胱,但是我们在临床研究当中发现药物只要对儿童只有20%~30%的有效性,而且药物副作用会导致便秘等一系列消化道问题,因此传统疗法的有效性往往只能达到20%~30%,而短期高剂量补充维生素D联合标准行为疗法这种治疗方式的有效性能够达到接近90%。刘星强调:需要注意的是,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不能用常规方法补充维生素D,膀胱过度活动症患儿应尽早接受治疗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该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突显了重医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团队医教研全面高质量发展理念,在临床研究领域不断开拓进取的信心与决心。下一步,刘星、魏光辉教授团队将继续深入开展相关研究,为患儿提供更多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案。(文、视频/薛传真)

责任编辑:薛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