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访杜伊斯堡10周年特别报道:莱茵河畔的汽笛声-华龙网

习近平总书记访杜伊斯堡10周年特别报道:莱茵河畔的汽笛声

2024-03-28 23:30:49 来源: iChongqing 听新闻

10年前的3月29日,在德国杜伊斯堡车站,习近平总书记与时任德国政府副总理兼经济和能源部长加布里尔一起,见证了一列从重庆发出的中欧班列“渝新欧”班列抵达。列车轰鸣声替代古代的驼铃,沉睡的古丝绸之路开始苏醒。

从大航海时代起,海运就在全球贸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一条陆路物流通道正以稳健的步伐逐渐崛起。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条通道一度超越海运和空运,成为中欧贸易间最为稳定、安全的物流通道,为欧洲带去了产自中国的防疫物资和圣诞礼物。这条陆路通道被誉为“新丝绸之路”,有时也被称为“新亚欧大陆桥”。它是运行超过十年的洲际货运铁路——中欧班列。

亚欧双向通道广受外媒关注

2014年3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杜伊斯堡港见证了“渝新欧”班列(现中欧班列)抵达港区,提出“杜伊斯堡港是世界最大内河港和欧洲重要交通物流枢纽,希望它能为促进中德、中欧合作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在此前一年,习总书记刚刚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以“丝绸之路”为历史符号,邀请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深入的经贸合作关系。

杜伊斯堡港首席执行官马库斯·班恩是那次访问的亲历者。在接受陆海财经采访时他回忆道:“显然,习主席看起来对‘一带一路’倡议最终抵达杜伊斯堡非常高兴。对我来说,那也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和激动人心的时刻。”

习近平总书记访杜伊斯堡10周年特别报道:莱茵河畔的汽笛声
杜伊斯堡港首席执行官马库斯·班恩接受陆海财经采访。(图片/西部国际传播中心)

从那之后,这条铁路也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2017年1月19日,半岛电视台和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了中国货物通过这一洲际班列在不到18天的时间里,穿越了12000公里,首次抵达伦敦。同年12月12日,韩国阿里郎电视台称,这条将韩国与欧洲相连的新铁路比现有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或蒙古纵贯铁路要快得多。2022年5月17日,德国之声表示,连接欧洲与中国的铁路似乎太过重要,以至于它在地缘冲突中不容受阻。

习近平总书记访杜伊斯堡10周年特别报道:莱茵河畔的汽笛声
2017年12月28日,首趟从果园港出发的中欧班列(重庆)前往目的地德国杜伊斯堡。(图片/重庆日报)

十年来,这条连接亚欧的铁路线保持着稳定运营,并不断取得进展。2016年6月8日,中欧班列统一品牌正式启用,以重庆、成都、郑州、西安、武汉等八座城市为始发站。同年6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波兰总统杜达在华沙共同出席了统一品牌后的中欧班列首达欧洲的仪式。2019年11月2日,首趟统一运单的中欧班列从中国西安前往德国曼海姆,在各国边境站不再需要重新办理运输单据,提升了运行时效。

渝新欧公司监事会主席周树林告诉陆海财经记者,传统海运可能需要几十天才能抵达欧洲。自从2011年开通渝新欧班列以来,全程11179公里的运行时间缩短至16天,这对于当年吸引笔记本电脑产业集群落户重庆作用巨大。

习近平总书记访杜伊斯堡10周年特别报道:莱茵河畔的汽笛声
渝新欧公司监事会主席周树林接受陆海财经采访。(图片/董冠男)

在渝新欧班列为欧洲带去的所有中国产品中,最重要的当属笔记本电脑和汽车。重庆是世界笔记本电脑基地,全球每3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产自重庆。近年来,随着重庆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汽车货值迅速上升,已经超过了笔记本。

长安汽车物流中心副总经理王松告诉陆海财经记者,中欧班列已成为长安汽车发往前独联体地区市场的主要运输方式。2023年,长安通过中欧班列向该区域出口的汽车数量接近6万辆,占公司在区域各国市场的份额达到60%至100%不等。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欧洲豪华轿车、酒品和农产品也正通过中欧班列发往亚洲,使这条铁路成为了真正的双向通道。

德籍员工期盼“丝绸之路”永存

对于欧洲而言,中欧班列的到来带来了发展契机。

杜伊斯堡是位于德国工业核心区鲁尔区的工业城市,因凭煤炭和钢铁工业得以繁荣兴旺。然而,如今的钢铁产业面临着环保和激烈竞争等挑战,整个城市开始重视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经济的新引擎。

杜伊斯堡港位于莱茵河畔,是世界最大的内河港口。轮船通过莱茵河向北直接进入海洋,而港口又与贯穿整个欧洲的铁路系统相连,使得该港成为欧洲大陆的物流枢纽。中欧班列的到来使这个港口成为欧洲面向亚洲的贸易门户。

“许多中国公司对在欧洲开展业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将目光投向杜伊斯堡。许多公司都在这里建立了基地。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班恩说。

杜伊斯堡中国事务专员陶逸泊在2023年接受采访时称,2014年时,杜伊斯堡还只有大约40家中国企业,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120家。根据杜塞尔多夫总领事杜春国的描述,截止2023年8月,在杜伊斯堡所在的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投资兴业的中国企业大约有1200家。

现代物流业使杜伊斯堡周围聚集了大批物流公司,无数货物经此中转,城市焕发着新生,为人们带来新的工作机会。

托马斯·克拉伊尼基是渝新欧德国分公司的的德国籍雇员。他已在这里工作了四年。“我在52岁时得到了这份稳定的工作,这并不常见。工作使我感到快乐,我承担了一定的责任,我希望能一直在这里工作直到退休,”他说。

习近平总书记访杜伊斯堡10周年特别报道:莱茵河畔的汽笛声
托马斯·克拉伊尼基是渝新欧德国分公司的的德国籍雇员,在此工作了四年。(图片/西部国际传播中心)

同在德国分公司的中国籍员工黄永豪也表示,德国同事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负责,与大家合作融洽。

托马斯说,他希望“丝绸之路”将会持续存在,联系和合作更加紧密,杜伊斯堡与中国之间的合作也将进一步加深,这样他就可以确保能够工作直到退休。

国际形势变化中的稳定贸易“桥梁”

事实上,跨越两大洲的中欧班列已经多次展现出稳定国际贸易系统的功能。

2021年,海运受制于疫情防控政策、供需波动剧烈等多种影响,运行效率下降,成本上升。许多企业转向更安全、稳定的陆路运输。这一年,全球集装箱量出现了缩减,但中欧班列却达到创纪录的15183趟历史新高。在欧洲疫情频频反弹的情况下,中国的防疫物资源源不断通过中欧班列运抵欧洲国家,在2021年一共运送了423万件防疫物资,重达2.9万吨。

2023年底,红海地区爆发冲突,导致航运要道苏伊士运河河道受扰,这使得很多货主再次选择中欧班列作为替代运输方案。这条洲际铁路的发展使得全球物流系统在应对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时具备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近年来,中欧班列通过连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已经可以通过铁路直运、铁海联运等方式中转欧洲与东南亚之间的货物,连接起新加坡港这样的国际大港。

自重庆发出第一班车以来,截止今年3月份,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8.5万列,覆盖欧洲25个国家的219个城市。近3年来,中欧班列每年可运送约165万个标箱。

“它是一个能连接中欧经济的工具,这座‘桥梁’可以帮助我们构建更加紧密的联系,实现更强大的合作,”班恩说。

“展望未来十年,我对此充满信心。我们希望中欧双方共同努力,确保这个国际通道的顺利运行和安全保障,”渝新欧公司监事会主席周树林表示。

一百年来,莱茵河畔的汽笛不绝于耳,从工业革命的轰鸣到全球互联互通的和音,它们在不同的时代奏响着发展之声。

责任编辑:郑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