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重庆金融业“上新”支持举措-华龙网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重庆金融业“上新”支持举措

2024-03-29 06:30:47 来源: 上游新闻 听新闻

3月2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下称重庆监管局)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重庆银行业保险业强化金融供给,积极支持全市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

配套落地“金融链长”等四项机制

重庆监管局以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为抓手,以加快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为重心,助力制造业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

充分发挥“金渝网”金融综合服务网络中枢作用,搭建“33618”数字金融服务系统,为制造业延链补链、固链强链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同时,配套落地“金融链长”“金融顾问”“行业专家库”“金融服务评价”四项机制——

“金融链长”即选取产业研究能力强、金融服务水平高的银行保险机构担任某产业链的金融服务“链长”,提高对产业链条发展特点的研究能力、技术价值的判断能力、金融需求的供给能力。

“金融顾问”由区、县、社区里各类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相关行业协会组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企业提供投融资及相关的法律、财务等咨询服务,目前已在两江新区试点。

“行业专家库”聘请全市专家学者组建,为金融机构提供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专利版权等商业前景和商业价值判断,协助政府部门完善金融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搭建政金企协作机制。

“金融服务评价”即对银行机构服务制造业情况开展年度评价,充分发挥评价“指挥棒”“方向标”“助推器”作用,激发金融机构内生动力。

截至2023年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5117.03亿元,同比增长13.44%,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3.6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达到46.1%,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制造业保险金额增长到1.37万亿元,同比提升7.89%。

全市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6大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18个战略性“新星”产业集群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59%、28.25%、25.76%。其中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38.84%;生物医药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4.25%;卫星互联网、生物制造、生命科学、元宇宙、前沿新材料、未来能源等6个未来产业集群贷款同比增长86.58%。

构建具有重庆特色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

促进“科技-产业-金融”加速融合方面,重庆监管局加快构建具有重庆特色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组织体系、产品体系和风控体系,畅通科创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梯次型培育路径,满足专利研发、成果转化等自主创新资金需求,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监管引领激发金融活力。印发银行业保险业支持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方案等,准确树立监管导向。全市多家银行保险机构出台科创专项支持方案、搭建服务专班,强化正向激励,激发发展动能。

政银协作推进“双链耦合”。联合相关市级部门深化信息协同,共享科技型企业等白名单,推广“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技改专项贷”等专项产品,建立“园区+创新孵化器+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的多维服务机制,强化创新链产业链“双链耦合”。

倾斜资源助力“筑巢引凤”。指导银行保险机构推出一批定制化的金融服务,针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等,推出专门的个人金融服务项目,多家银行推出专属“人才信用贷”。

截至2023年末,我市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2140.55亿元、1164.18亿元,同比分别增加29.35%、20.88%。

在全国率先构建绿色金融系列标准体系

加快推进经济绿色化转型发展方面,重庆在全国率先构建绿色金融系列标准体系,以新供给与新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为落脚点,抓好绿色经济、绿色技术、绿色产业发展机遇,用好用足绿色发展政策工具,助力我市企业抢占绿色转型发展新通道,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

建立地方绿色金融标准。抢抓重庆市作为首个省级全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重大契机,搭建绿色金融规制“四梁八柱”。系统制定促进绿色消费高质量发展工作措施、绿色融资业绩评价办法等一揽子开创性引领性政策制度,联合发布授牌全市首批绿色金融机构17家,引领金融机构优化重塑组织架构、绩效导向、业务标准。

加强绿色产品服务创新。引导银行机构创新推出林权抵押贷、排污权抵押贷、新能源汽车补贴贷、取水权预质押贷、碳配额理财等330余款绿色金融产品,落地多笔国家和市级“首贷”;引导保险机构创新推进森林碳汇保险、可再生能源项目保险、环保技术装备保险、轨道交通运营保险等试点,形成广覆盖、多元化、高质量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

积极引领农业领域现代化改造

重庆监管局以乡村振兴为抓手,推进生产力由“传统”转化为“新质”,发挥金融精准滴灌作用,及时引领“三农”领域加大应用科技创新成果,深入推进智能化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农业体系。

强化种业金融服务。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建立健全种业发展融资支持体系,对接市农业农村委重点企业名录,按照“名单化、产品化、精准化”对白名单和战略客户给予政策倾斜,提供优惠利率定价,解决种业企业资金难题。

打造智慧畜牧场景。梳理全市生猪、肉牛规模养殖场清单,推动我市670家养殖企业、农户场景入驻,试点“视频监管+AI点数”服务功能。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投放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落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责任保险、政策性耕地地力指数保险等。

责任编辑:陶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