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
华龙网讯(夏国燕 实习生 周美彤 王棋)小区居民有公事商量到议事厅,纠纷评理找调解室,业余休闲上文体活动室……小区里这个“两室一厅”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楼层居民有事找楼层长、楼栋长,楼栋长有惑找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多级合力编织微网格,连接起千家万户的“毛细血管”。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重庆江津区圣泉街道探索建立的这一套基层自治经验,正逐步实现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起来。
有阵地 议事厅让群众有地“找说法”
“居民反映小区近期卫生比较差,今天召集大家来,讨论在小区内成立卫生小组的事。”殷江洪抛出这个话题,大家立即讨论开来,“建议居民也参与卫生小组”“解决卫生问题,还得先解决乱停乱放问题”“我们把卫生做了,还要物业干什么”……
圣泉街道浒溪社区浒溪苑小区议事厅内,十几位居民围坐在长条桌前,听浒溪社区党支部书记殷江洪讲环境卫生、用电安全等问题。他们之间,有业委会成员,也有居民代表,有老党员、网格员,也有在职职工。
浒溪苑是新交房的还房小区,居民大杂居,随之而来的临时停车、物业矛盾纠纷、环境卫生等问题比较突出。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请居民到社区办公室去讨论,时常三三两两,挨家挨户收集意见,往往人手有限效率低下。”殷江洪说,他们协商小区事务,时常遇到这样的尴尬。
今年,社区将4栋一楼的架空层装修改造成公共议事厅,专供居民协商小区的公事、“急难愁盼”的家事。居民户与户之间、社区与小区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各种问题,都可以来这里讨论协商。
场地有了,谁来组织和管理?殷江洪说,小区建立了特设党支部,支部成员包括在小区工作生活的所有党员。社区党组织引导居民代表、业委会成员、楼栋长、网格员多元主体,深度参与民主协商。
每周五是浒溪社区的群众工作日,网格员、社区工作者等定时到议事厅接待群众,及时回应居民心声,解决他们的难题。在殷江洪看来,议事厅让他们有了解决问题的阵地,方便组织群众,也便于在家门口无障碍交流,拉近居民的距离。
小区中庭升级改造、增设便民座椅、添置儿童游乐设施、整修内部道路……浒溪苑设立议事厅以来,已协商并解决了一批居民关切的公事。
与浒溪苑不同,圣泉社区的阳光城是一个商品房小区,基础设施完善,居民的公共议题相对较少,但小区处于接房、装修高峰期,装修噪音、装修垃圾时常引发居民之间的口角和摩擦。
“邻居早上五点就开始施工,中午也不间断,我们根本没法休息,可否帮忙劝说休息时间停止装修?”阳光城小区的矛盾纠纷调解室内,三位老人正向网格员诉苦。网格员详细询问了具体情况,并承诺当天帮他们联系调解。
像这样的“诉苦”,在阳光城不在少数。调解室内有一本调解台账,清楚地记录着案件类别、案件缘由、调解结果、调解人等详细信息。
圣泉社区党委书记袁树德介绍说,阳光城的调解室将本小区内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民警、教师、律师等资源整合起来,第一时间感知居民所想所思,就地协商调解,形成基层矛盾化解的闭环。阳光城实现60%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小区、30%化解在社区、10%提交到街道。
实际上,浒溪苑的议事厅、阳光城的调解室,是圣泉街道正在探索实施的“两室一厅”基层自治的一部分。“两室一厅”即在小区内设立矛盾纠纷调解室、文体活动室和邻里议事厅。
调解室和议事厅,解决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的问题,让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有阵地,更让居民有地方“找个说法”。
有生活 文体室让居民生活“有滋味”
圣泉街道东西与九龙坡区、璧山区交界,南北与双福、德感街道接壤,是江津区行政中心驻地。同时,圣泉街道是新挂牌运行的街道, 是城市大建设、工商大发展之地,是交通大通道,也是农村大征拆、市民大聚居之地。
在圣泉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贞模看来,城区街道的大部分居民以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为主,即在工作、学习与住所之间往返,如何丰富他们8小时以外的生活,增强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这也是基层和谐稳定的必答题。
李荣碧是圣泉街道海惠社区居民,也是一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近期,她每天都到海惠社区的文体活动室,教学员们制作丝网花。她还发起成立了“七彩海惠巧手团”,吸纳10多名固定成员,平均年龄近70岁。
简单的丝线、丝网,在她们的巧手中变成一朵朵逼真的杜鹃花、牡丹花和红梅花。在“七彩海惠巧手团”的示范下,每天都有人来学习和制作,有老年人也有年轻人。老人则表示,既学了一门技艺,又丰富了生活,还可获得相应的积分,积分可用来兑换生活用品。
海惠社区的党委书记李萍介绍说,社区定期举行丝网花公益售卖,所得收益用于公益帮扶和捐赠,以及文体活动室设备添置。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让小区居民互相熟识,增强了凝聚力,也便于社区工作的开展。
浒溪苑还将江津区的流动图书车引进小区,方便居民图书借阅。针对老年人,还租用了有声书。阳光城则在小区内放映露天电影,引无数人围观。儿童节之际,则举办亲子手工、主题绘画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为调动各小区开展文体活动的积极性,圣泉街道还组织各小区,以小区为单位组建合唱团、足球队、篮球队,并每年举行小区联赛决赛,鼓励大家赶比拼,促进居民文明素质提升,搭建小区内部、小区与小区之间的交流平台。
有温情 微网格让近邻变邻亲
在圣泉街道,基层自治的触角不仅触达小区层面,更延伸到每一栋楼、每一层楼,直到每一户。
任静住在阳光城4栋25层,这一层有多少户、多少人,甚至有多少老年人、多少学生,这些情况他都了然于心,因为他是这一层的微网格长。
微网格长,常常被大家称呼为楼层长,负责组织和联系同一层楼的居民。微网格长由楼层住户民主推选,副微网格长由每户“家长”按季度轮值。高层建筑一个楼层为一个微网格,花园洋房一个单元为一个微网格。
任静将他所在的微网格8户邻居组建了一个微信群。微网格成员之间有需要协调的问题,任静都出面帮忙。此外,他也在群里宣传防电诈、反邪教等知识,并督促各户做好消防安全。
微网格的划分,让邻里之间互相分享工具药品、拼单拼车拼接娃成为日常,人情往来更加密切,邻里更加亲近。
微网格长彭佳璐辅导邻居双胞胎的作业长达一年,微网格长杜胜红长期义务接送邻居做化疗……这样的故事传为佳话。
同理,每一栋楼也推举了一位楼栋长,与各楼层长一起,共同负责矛盾纠纷调解、物业监督、消除火灾、组织消防演练等事务。
居民装修时常堵塞消防通道,这是阳光城的楼层长、楼栋长近期最关注的问题。此外,他们自主巡查,还累计清查出30多个过期的灭火器,督促物业进行了更换。
微网格长、楼栋长、专职网格员,多级合力连接起千家万户的“毛细血管”。圣泉街道办事处主任钟海国说,该街道辖区已建成交付小区28个,目前已在15个小区探索建立了“两室一厅”,并划分微网格。随着小区逐渐入住,规划实现全覆盖,最大限度调动群众自治的积极性、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