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 当微短剧遇上文旅 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华龙网

观察 | 当微短剧遇上文旅 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2024-03-30 06:00:58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三分钟一集,无限反转,演员颜值演技双双在线,只要刷到,就容易“无法自拔”,开启“追剧模式”。

微短剧究竟有多火?《我在80年代当后妈》单日充值高达2000万,《无双》8天充值破亿,多数短剧上映后连播放量也是以“亿”来计算......惊人的数字背后,是来自市场的高度认可。

微短剧《我在80年代当后妈》。网络截图
微短剧《我在80年代当后妈》。网络截图

但随着行业好消息不断,短剧也引发了“内容同质化”“内容低俗化”等争议,创新转型迫在眉睫。

日前,重庆推出“微短剧+文旅”创新计划,提出拍摄、制作一批以“微短剧+文旅”为主题的优秀网络微短剧,推动重庆文旅发展。

“微短剧+文旅”如何破题?短剧如何实现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重庆又该如何延伸短剧产业价值链?

强故事性、快节奏短剧

为文旅发展带来全新审美逻辑

一直以来,视频在文旅传播上助力颇多,一条视频、一部影片带火一座城市的案例并不少见。

以重庆为例,李子坝轨道穿楼、千厮门大桥让桥让路宠游客让重庆火到国内外,均离不开短视频的功劳;而《火锅英雄》《少年的你》等影片的上映也带火了重庆多个小众打卡地。

那么,相比短视频和影视剧,微短剧赋能文旅发展有怎样的优势?

时长短、节奏快、故事紧凑、观看便捷是微短剧最为凸显的特点。当下,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碎片化的阅读方式,让微短剧一出现便获得高流量。

艾媒咨询研究报告。网络截图
艾媒咨询研究报告。网络截图

艾媒咨询《2023-2024年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超过半成的调查对象会因为网络微短剧的制作质量精良而受到吸引。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教授、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王立新表示,正是因为微短剧的受众面广,使它可以借助这些优势,融合创新发展内容。微短剧拍摄时间短、制作门槛低,故事性强,相比影视剧和短视频,更能做到高效的文旅传播。

对此,从业者也深有感触。重庆蛙蛙短剧平台创始人陈强认为,“微短剧+文旅”将带来全新审美逻辑。观众对微短剧接受度高、关注度高,从文旅的宣传营销角度来看,其作为当下流行的传播载体具备一定优势,“竖平短”的呈现方式更能够让用户停留。

另外,陈强表示,微短剧可以根据现实文旅场景设定主题化方案,以“少帅”为例,就可以延伸出少帅主题打卡地、少帅主题餐厅、少帅主题服装租赁、少帅剧情节目表演等。“这将为观众带来全新维度看文旅的体验。”陈强说。

向精品化、专业性转型

做到“微而不弱,短而不浅,剧有品质”

虽然势头正盛,但微短剧市场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由于内容创作套路化,“爱情甜宠”类微短剧扎堆出现,加之流水线般的场景、台词,无脑剧情让人抵触,不少观众吐槽“低俗降智、千篇一律”。

面对质疑,业内人士也苦不堪言。重庆编剧、作家刘婷表示,现在她在微短剧创作上很吃力。“‘霸总’‘甜宠’等高流量题材已经拍烂了,而且跟风的太多,接下来不知道该如何突破,没有方向。”

“剧的核心是内容。”王立新认为,微短剧作为当代通俗文艺形式,若剧情缺少现实依据和逻辑依据,导致精神内核匮乏,容易产生泛娱乐化的种种“营养不良”现象。因此,需要往多样性与精品化,专业性与类型化方向转型,做到“微而不弱,短而不浅,剧有品质”。

重庆电影制片行业协会举行精品短剧培训会,柴楚然担任嘉宾。华龙网记者 吴礼霜 摄

具体的操作方式,电视剧《风吹半夏》联合编剧柴楚然带来他的见解。3月29日,重庆市电影制片行业协会举办精品微短剧培训会。作为培训嘉宾,柴楚然提出,当下微短剧需要创新,题材要真实有情趣,选取观众关注的敏感话题,能够提供情绪价值;另外,要摒弃纯爽文式的剧本,要在娱乐之余植入意识形态的内容进去。

2023年8月,一部以文物为核心《逃出大英博物馆》微短剧出现,在哔哩哔哩等平台爆火出圈,全网点赞量破千万。创作者通过实地取景拍摄,剧情采用对话与旁白交叉出现的形式,为所有文物赋予了人的情感,该剧一经发布便在网络上掀起文化回归讨论热潮。

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网络截图

它的爆火,正是微短剧内容创新创作的成功实践。

陈强也看到了机遇。据他介绍,自蛙蛙短剧成立以来,打造了“萌宝”“甜宠”“寻亲”等主题微短剧,当中的个性人设和密集爽点收割了一波流量。但他意识到,简单粗暴的泛娱乐化内容迟早会被淘汰,他正考虑向正剧转型,在保留微短剧快节奏和强反转特点的情况下,打造故事性更强的精品。

微短剧价值链如何延伸?

重庆开启“绿色通道”

有了思路和方向,具体实践中,微短剧价值链该如何延伸?微短剧赋能文旅,重庆又有何作为?

今年年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提出2024年要创作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微短剧+文旅”融合促进消费的新模式。重庆积极响应,鼓励创作者努力挖掘重庆文旅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IP。

那么,重庆有何优势?

就资源而言,作为一座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的城市,重庆有着独一无二的立体格局,令人陶醉的都市夜景,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近年来,重庆多次入选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最宠游客的城市”品牌正在进一步打响。

就技术而言,重庆拥有麦芽传媒等微短剧拍摄较为成熟的公司,已打造出“丁公子”等拥有超1000万粉丝的微短剧账号,且微短剧人才领域正在不断扩张。

重庆短剧企业账号“丁公子”。网络截图

基于此,“微短剧+文旅”要如何落地?日前,重庆市文化旅游委、重庆市广电局联合发文,明确指出“聚焦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聚焦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聚焦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聚焦重庆璀璨文化之美”“聚焦文化旅游开放合作”五大创作方向。

同时,重庆将对重点微短剧实施“一剧一策”的动态服务保障,在内容审查、立项和行政审批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对优秀作品,重庆市广电局将在季度及年度网络视听节目评优、视听艺术精品扶持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推动列入策划选题目录的项目能够如期落地。

这对重庆微短剧企业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机会,陈强信心倍增。他表示,未来他计划与景区共建一站式基地,探索“微短剧+文旅+品牌”传播模式。“我们在剧中植入当地文旅特色品牌,带来流量的同时激发消费,形成三方传播,将微短剧的价值发挥到最大。”陈强说。

3月11日,网络微短剧《重庆遇见爱》开机。该剧以潼南区青山绿水为背景,助推文旅品牌打造,这为重庆推进“微短剧+文旅”融合开了好头。期待,未来更多微短剧为重庆开启特色文旅发展之路。

华龙网记者 吴礼霜 常涵笑 林楠/文

责任编辑:伊永军

华龙网记者 林楠 华龙网记者 吴礼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