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素养 大渡口区做好科学教育“3564”模式下的“四环”加法-华龙网

立足素养 大渡口区做好科学教育“3564”模式下的“四环”加法

2024-04-08 20:54:52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华龙网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科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大渡口区作为重庆中心城区,面临着科学教育发展的新挑战,为了适应当前形势把握机遇,大渡口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积极探索构建区域科学教育的顶层设计,从立足课堂走向立足素养,努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科学教育“3564”品牌模式。

2fff3c3551dbc6db04329db94bc2877
大渡口区2024年教师科创水平提升专题研修班。重庆市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形成“三科驱动”推进战略目标,做好科学教育引领环加法

大渡口区根据区域历史文化与地域特点,明确以科学教育为目的、科技教育为主线、科创教育为拓展的战略方向,注重统筹协调、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师资培训等措施,确保各项战略举措落到实处。

强化区域党委政府统筹引领,区教委牵头成立科学教育工作专班,先后召开政策研读学习会、科学教育工作推进会,着力构建区域科学教育推进实施顶层设计与推进机制。深化研训共同体建设,在原有37个学科工作室,8个特色工作坊基础上增设小学科学学科、中学物理学科特色工作坊,围绕“管理与督导共行、研究与研训并行、共生与共享同行”的运行机制实施辐射引领。

重庆市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先后开展大渡口区小学科学骨干教师提升培训、大渡口区创新融合型师资培训、大渡口区小学科学“党建引领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专业技能提升培训、大渡口区“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科学教学研究培训、大渡口区“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科学质量监测工具研发培训、全员培训等项目培训来提升科学学科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在科学学科、科技主题、科创活动等全面提升的区域教师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为科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大渡口区以科技教育为主线,加大投入,完善设施,通过开设科技课程、举办科技竞赛、开展科技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区域科技发展培养后备人才。区域以科创教育为拓展,注重科创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结合,拓宽视野,激发潜能。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引进优质科创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科创平台和发展空间。引导加大对中小学科学实验室、科技馆、创客空间等教育设施的投入与建设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与资源,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完善“五法联合”学习活动体系,做好科学教育指导环加法

大渡口区全面优化围绕观、研、赛、学、创的“五法联合”学习活动体系,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引领观察——做好科学教育方法指导。观察化学反应、观察生物生长过程、观察相同材料不用加工结果、观察工具使用......多样化的区域科学实验与活动,丰富开展学生观察实践与观察视野。

点拨研究——做细科学教育能力指导。区域指导中小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引领观察梳理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精神。

辅导竞赛——做优科学教育活动指导。区域组织中小学参与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建立竞赛过程培训与指导标准,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培训和指导,通过科学竞赛活动帮助学生提高竞赛技能和心理素质,激发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2023年全区科技赛事取得了突破性成绩,荣获国家级奖33项,其中8个全国一等奖,市级奖332项,其中65个市级一等奖。

强化学习——做足科学教育学习指导。构建“科学课与其他学科融合”“科学课与社团融合”“科学课与校外资源融合”的“三融”学科建设,以融合、跨越为抓手,形成“大科学教育”格局与科学学习浓厚氛围。

鼓励创新——做实科学教育素养指导。区域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学习辅导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将科学教育纳入全区中小学课后服务项目必备内容,指导区内中小学开设科技特色课程、兴趣小组等,涵盖编程、机器人、3D打印设计、激光雕刻等课程。区域中小学的科技社团活动例如创意编程、STEAM创新社团、scratch创意编程、生态园社团、发明创造社、科幻画创想等社团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对科技的探究热情,创新创造意识都得到明显提升。

6ece384c23f232a493fd48db53e74ed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2023年大渡口区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搭建“六课联通”课类立体架构,做好科学教育融合环加法

为实现科学教育的全面覆盖和深度融合,大渡口区搭建“六课联通”课类立体架构。区域加强科学类课程建设,完善科学教育拓展课程体系,厘清科学相关学科的教育、活动、文化、项目、展示、研究六类课程关联,建构基于“六课”联通的区域科学教育课程思政模式,提高科学教育教学质量与育人质量。

在“六课联通”的框架下,各类拓展课程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形成有机整体。教育课程通过观读写创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科学的历史与文化;文化课程则以图文影音为媒介,让学生在课堂上直观感受科学的魅力;活动课程则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科学的奥妙;研究课程则鼓励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展示课程则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科学素养和成果;项目课程则以主题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开展深入的学习探究。

为更好实施这一架构,大渡口区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沉浸式教学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交互式教学鼓励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兴趣式教学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乐趣;比拼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主题式教学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的学习。

“六课联通”课类立体架构和多种教学模式的运用,大渡口区在科学教育融合环加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

畅通“四馆联动”场所资源渠道,做好科学教育支持环加法

大渡口区充分运用曾经的老工业基地优势,结合区域历史文化特色与现实基础,积极动员、汇聚各行各业科学教育优质资源,推动区域内有关场所建设中小学科学教育基地,畅通“四馆联动”场所资源渠道,形成良好的科学教育氛围。

区级场馆:大渡口区已创建区级科普基地4个、市级科普基地2个,打造全国科普示范社区8个、重庆市科普示范社区18个,进一步为区域科学教育、应用技术、融合科学技术及智慧技术的劳动教育走深走实打下坚实基础。

企业场馆:大渡口区科协依托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科普资源,创建了重庆天安科普基地,建立起科普资源库。区域加强与跳蹬镇石盘村现代农业特色场所建立起联动科普场馆阵地,在大渡口区跳蹬镇石盘村建立集观光采摘、科普教育、休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科普示范基地,吸引了大量的中小学生前往体验。

校级场馆:大渡口区科协联合大渡口区教委,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节、中小学机器人大赛、青少年科普四大特色品牌活动丰富校园科技活动,也在活动拓展中助力区域中小学幼儿园实现科学教育校级特色场馆的建设。

社区场馆:区教委与区科协联合,结合区社会科普大学打造,利用好全区35个社区科普教学点,创设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共同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组织家长和学生共同参加科技活动和比赛,进一步丰富了区域中小学生科学教育场景。

愿景:“3654”模式的“四环”加法根植于人的培养

区域中小学生素养培养新路径在“三科驱动”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夯实了引领环,旨在全面提升区域中小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思维和科学技能。这一模式通过环加法的理念,将科学教育引领、指导、融合和支持四个环节紧密连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为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五法联合”学习活动体系激活了科学教育指导环,围绕观、研、赛、学、创,结合案例、实验、项目、讨论和反思等载体,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通过学法指导,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社会责任、伦理思政等科学态度要素,还能在实践中提升团结协作和国际视野。

科学教育融合环优化中构建的“六课联通”课类立体架构,在常态基础课、拓展课、实践课和跨学科基础上拓展延伸科学相关的教育、活动、文化、项目、展示、研究六类课程。这一架构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科学知识学习,从学科知识到领域知识,再到通识知识和工具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不同课类之间的联通,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包括认知思维、创新思维、批评思维和探究思维。

区域利用“四馆联动”场所资源渠道完善了科学教育支持环,立足区、企、校、社四级场馆的资源合整与共享,让区内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体验馆、行业馆等社会资源与科学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通过这些场所的联动,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科学知识,提升观察技能、分析技能、测量技能和工具使用等科学技能。同时,也能在实践中深化对科学态度的理解,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

“3564”模式在“三科驱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通过环加法的理念将科学教育的各个环节紧密连接,为区域中小学生的素养培养提供了有效的路径。我们相信,在这一模式的推动下,中小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思维和科学技能将得到全面提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何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