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的学校】重庆市育才中学校党委书记刘雅林:以“教育家精神”为奋斗底色 让“行知”教育成就每一名孩子-华龙网

【向往的学校】重庆市育才中学校党委书记刘雅林:以“教育家精神”为奋斗底色 让“行知”教育成就每一名孩子

2024-04-10 09:39:20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核心导读】

为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重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市教委《重庆教育》政务新媒体、华龙网集团教育频道联合开展“向往的学校:重庆市中小学书记校长谈新时代教育变革”大型融媒特别报道活动。

我们走进全市城乡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围绕全市教育工作会提出的重点民生实事和工作目标,聚焦党建领航、培根铸魂、优质均衡、名师培育、强基赋能、城乡一体化、教育数字化、教育评价改革、教育治理现代化等关键词进行深入采访,通过文图、视频等融媒体形式,聆听中小学书记校长们的办学思考,见证我市城乡中小学的发展成果,展现重庆基础教育发展的变革力量,讲好重庆教育故事,传递重庆教育好声音,反映全市基础教育系统“拥抱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建设新重庆”的良好精神风貌。

【关键词】“坚守与创新”

华龙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从“十四五”到 2035,您认为贵校发展面临着哪些机遇与挑战?

刘雅林: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教育强国远景目标纲要中,有几个很重要的标志,第一是基础教育改革。从以前的以教材为本走向了现在以育人为本,对培养未来人才标准、路径、实施方案等都发生较大变化。从这个趋势和育人角度来看,这些变化和陶行知老校长提出的“行知”文化具有密切关联,很多地方都是吻合的。这对育才来说是一个重大机遇。

第二是教育数字化转型迎来发展新机遇。特别怀进鹏部长对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明确要求,落实到基础教育层面,需要我们在智慧教育上下真功夫,智慧教育数字化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要因材施教,给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教育。所以,不仅在育人层面,在教育教学改革层面,也是一个新的机遇。

第三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未来人才发展需求,特别是加强科学教育加法,培养具备拔尖创新能力的后备人才方面,也是一个重大的机遇。未来需要的学生,不只是能解题的学生,关键是能解决问题的学生。育才中学有这种丰厚的底蕴,按照陶老先生创造教育思想,以及现在取得的一些基础和成绩,在科学教育拔尖创新人才、科技创新教育层面,育才中学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四是对行知教育的坚守与创新。多年来,教育的本质都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只是时代以及我们的知识和传授方式,多年来,育才一直坚守着陶行知老先生的教育理念,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行。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其思想最大的价值在于引导我们走教育现代化之路,对于我们办好今天的教育,特别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挑战层面,第一个是面临进一步探求教育规律的挑战。特别是跟随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一个发展方向,需要我们进一步遵循教育规律、探求教育规律。第二是对人的成长规律的挑战。让学生高效地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的成长,在实施这个过程中,面临着很多未知领域,既然是未知,肯定就存在着挑战。

 

【关键词】“创造型学校”

华龙网:从传承中走来,在发展中前行,经过80余年改革与创新,重庆育才中学始终以先锋之态走在时代的前列,分享下学校下一步发展愿景与规划?

刘雅林:面向未来,育才中学将继续秉承“行知育才,教育为公”的办学理念,担当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要坚定不移地从老校长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汲取能量,不断传承、践行、发展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践行教育家精神,要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强校”的发展道路,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教育评价的顽瘴痼疾,通过发展内涵与特色打造学校的辨识度和品牌力。要坚定不移地凝聚创新创造动能,要通过我们的努力,把中学的创新创造意识,真正打造成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点。努力把育才中学办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创造型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贡献育才力量!

 

【关键词】“行知党建”

华龙网: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请问在党建领航上有哪些举措?

刘雅林:学校植红色基因之根,铸行知育才之魂。1939年建校之初,学校便有两个平行地下党支部,抗战时期,近半数育才师生加入革命事业,周恩来、邓颖超更是亲赴学校,为育才注入流淌的红色血脉。校党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行知育才,教育为公”办学理念,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是依托党的全面领导,扎实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落实落地。通过建立“1+X”党建帮带机制,引领集团成员校党建质量提升。坚持党组织领导与学校发展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五双”工程(“双带头人”“双创建”“双培养”“双强化”“双规范”),提升办学治校水平。深入开展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创建行动。

二是依托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打造“行知党建”品牌。学校创造性地提出了“六铸六真”党建工程体系,通过开展行知“铸心”“铸魂”“铸德”“铸业”“铸品”“铸行”六大行动,不断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打造行知文化圈群,厚植爱国情怀,培养创新人才,增强集团化办学效能。将党建与政治建设、红色校史、立德树人、教育教学、队伍建设、集团化办学紧密结合,多维发力,淬炼“真”信仰、“真”传承、“真”品格、“真”本领、“真”公平、“真”作为。

三是依托优秀党员先锋作用,打造系列特色党建活动。通过开设“行知党课”,开展“听见育才的声音——优秀党员在身边”故事分享会、“人人都是讲解员”“一名党员联系一名群众(学生)”等特色活动,将党的理论和校史校情教育相融合,传承红色基因,树牢家国情怀,凝聚发展力量。

 

【关键词】“思政育人

华龙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关键一课”。如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

刘雅林:重庆育才中学,拥有厚重的红色记忆和光荣的革命传统,育才师生升起了重庆解放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新时代,育才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大思政课”建设,主要有“党建引领、课程思政、五育并举、协同育人”四大路径:

一是党建引领,把稳大方向。明确校级领导“学习思政理论、指导思政课建设”的责任机制,掌舵“大思政课”建设方向。

二是课程思政,开拓大视野。开展“求真致远,铸魂育人”课堂展示暨“大思政课”建设专题活动。教研组充分挖掘本学科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将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传统文化、创新思想、国际视野等融入各学科教育教学中,实现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的互动发展,把立德树人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三是五育并举,构建大格局。把生活德育融入“大思政课”,涵养高尚情操。打造“生活德育·向阳而生”思政特色德育品牌;把体育健康融入“大思政课”,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把美学美育融入“大思政课”,塑造美好心灵;把劳动教育融入“大思政课”,培育新时代劳动者。

四是协同育人,展现大作为。“大思政课”要突破空间的局限,构建贯通校园与社会的思政“大课堂”。学校充分利用市内红色教育资源、高校资源、社区资源等,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实现协同育人。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

华龙网: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围绕集团化办学有哪些好经验、好做法?

刘雅林:我们认为: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均衡发展是根本取向,优质发展是价值追求,改革办学模式是关键动力。集团化办学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生动实践,是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鲜活写照。

截至目前,育才教育集团通过“集团总校——一体化学校——互帮联盟校”的集团办学管理形式,形成了以育才中学总校为中心,以育才实验学校、行远育才为一体化,渝西中学、高新育才等为互帮学校的集团办学格局,教育集团覆盖学校 25 所。2023 年,集团与丰都县合办丰都育才学校,与城口县筹建城口育才学校。特别是丰都育才学校的设立,丰都县教育的民调满意度在重庆市提升了31个位次。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让更多偏远地区的学子享受到更加高质量的教育,教育集团开设育才云校,先后与四川、贵州等地构建起了“互联网+教育”的育才集团云校模式,切实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的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育才人将赓续“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以“行知育才,教育为公”的核心办学理念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回应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关键词】“五育并举”

华龙网: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科创,一个都不能少。在这三个方面教育的实施中,有哪些亮点和特色?

刘雅林:学校通过项目化、清单化、数据化、信息化手段,健全学校体育及美育工作体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校男排、田径、游泳、国际象棋等高水平运动队带动学校群体体育活动,男排以全国五连冠、四十多次全市冠军的辉煌战绩彰显实力。2022年开始,重点打造智慧体育校园,让学生体育参与、体育成长可见可测可评。构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美育新格局,通过一歌(《爱满天下》教师之歌)、一影(《重庆有个理想国》)、一剧(《陶行知在重庆》)等美育宣传作品把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深化、细化到美育课程的内容结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评价考试方式中。

在劳动教育方面,学校传承创新生活教育,构建“劳动教育新二十三常能”课程体系,形成特色鲜明地创造劳动品牌。从专职师资、优质资源、一流基地、课程统整、融合实施、多元评价、成果转化七个方面,统筹协调家校社学生四位一体,强化劳动育人成效。致力培育“手中有活、眼中有光、心中有爱”,“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行—知—行、崇尚劳动”,“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秉承“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处处是创造之地”的创造教育思想,学校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成立金牌导师团队,建构行知科创理论,建设科创课程体系,打造一流科创中心,深耕积淀科创文化,培育科创拔尖人才。学生入围教育部中科协英才计划22人,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1人次,市长奖3人次,提名奖2人次。学校获评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教育部首批科学教育实验校。

 

【关键词】“教育情怀”

华龙网:无论是一线教师、还是研究者,抑或是管理者,请谈谈您对“教育情怀”的理解?请描述一下您心中向往的学校是什么样?

刘雅林: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来讲,无论是作为一线教师,还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教育行政管理者,最大程度的满足,是一种精神上的回报,是热爱教育,扎根教育一线的热忱。看到孩子们的成长进步,我们所收获的是那种别样的体会和喜悦感,这也就慢慢地变成了我们自己内心的那种独特的情怀。

我心目向往的学校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公平;另一个是质量。公平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就是每个孩子入学机会的公平,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到好学校;第二个公平,那就是在学校里受到公平的教育,受到老师关爱、关怀的机会也是公平的,体现出我们陶行知老先生提出的爱满天下,让所有的孩子都得到这种关爱。另外一个就是质量,高质量发展也是党和国家要求,高质量发展,就是最适合每个孩子,更好的成长和发展的教育才是最好的,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成长为最适合的自己。

书记档案:

刘雅林,博士,二级教授,西南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务院特约教育督导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教育部国培专家组成员,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重庆市名师,重庆市政府督学,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的研究成果2次获得国家级、9次获得省部级奖励,50多次获得省级以上表彰。

责任编辑:何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