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松:永远做国防战线上的一颗“螺丝钉”-华龙网

李雪松:永远做国防战线上的一颗“螺丝钉”

2024-04-10 12:33:29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华龙网讯(通讯员 朱玲)“我叫李雪松,1982年7月生,是咱们加工中心的一名普通操作工,撸起袖子就是干!以后大家就是战友了,我们紧密配合、共同进步,一起锻造‘国之重器’。”这是在2015年“李雪松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之时,33岁的李雪松作的发言。简洁的自我介绍配上略显羞涩的神情,很难想象,彼时站在发言席上的李雪松已经是双师型高技能人才,是名副其实的行家里手。

2001年,年仅19岁的李雪松带着几分懵懂进入到兵工企业(原望江机器总厂),随即开始了他23年来不畏征途,勇攀高峰的职业历程。

“李雪松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共同研讨某技术研发场景。江北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李雪松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共同研讨某技术研发场景。江北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作为中国兵装集团最大军工企业里的“学徒工”,李雪松的“好学”在车间里是出了名的,但凡是有一丁点存疑的地方,他总是黏着师傅们“喋喋不休”,有时连续好几天跟着师傅们奔走在各个工作场景里,直到问清楚为止。正是因为他的敬业与好学,仅仅8个月后,李雪松成为第一个能独立操作进口精密机床的“学徒工”,并立即投入到一个国家重点国防工程项目。

2004年,李雪松凭借在该项目中异常出色的表现,升任为精密加工车间2组组长,时年仅22岁。

同在2004年5月,李雪松带领的2组,被授予“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班组”称号,一时震动军工行业。

“任何一项成果的取得光靠哪一个人都是完不成的,我很感谢我的战友们。”李雪松将与之并肩作战的同事们称呼为“战友”,他常说,“战友”就是在战场上,甘愿将后背与生命交付的人,是最亲近与信任的人。也正因如此,李雪松把有着共同志向、敬业好学的“战友”凝聚到一起,牵头成立了“李雪松劳模创新工作室”。

“超精加工钛合金需要什么样的刀具、什么样的机床、加工速度多少、角度多少、进刀幅度……老李带着我们起早贪黑、攻克难关,就是为了保证完成生产任务!”“李雪松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蒋龙提起2022年攻克全钛合金材料难题时的场景时仍激动不已。

原来,2022年,一个重点国防工程项目的核心工件材料——全钛合金材料,这一加工重担落到李雪松和他的身上。

撸起袖子就是干!从未接触过钛合金的李雪松,开始恶补起材料学。“变形系数小、切削温度高、极易造成崩刃等等,这么说吧,所有机械加工的不利特点,几乎都集中到了这种金属上了。”李雪松深感棘手的同时,萌生的不是退意而是进取之心:“武器轻量化是全球大趋势,今后钛合金的超精密加工可能是常态化,中国绝不能掉链子!”

凭着一个军工人的敏锐嗅觉和超强责任心,李雪松带着团队在不断攻关钛合金超精加工技术难题的同时,还利用业余时间同步把自己所思所学所得,一一记录在册,希望寻找到钛合金超精密加工的共性特点和工艺特点。

一年后,一本超过5000字的《钛合金超精密加工工艺手册》在李雪松的笔记本上诞生。“这是长安望江工业首个钛合金加工工艺规范性文件,属于不传之秘。”这本完善的加工工艺手册,填补了钛合金加工技术空白,一举获长安望江工业科技创新成果(技术革新类)二等奖。

“我仅仅是国防战线上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但我仍愿以微薄之力为‘大国脊梁’贡献力量!”

李雪松带领成员累计实施工艺攻关500余项,创经济价值近800万元,培养“全国技术能手”等高技能人才15名。先后荣获“重庆市优秀技能人才”“重庆市劳动模范”等称号,所在工作室被命名“重庆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示范工作室”。

华龙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所刊登文章,除原创频道外,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联系电话:023-63050999。

责任编辑:董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