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观察|由小村掀起的蝴蝶效应 铜梁“巴岳农庄”建设的探索实践-华龙网

区县观察|由小村掀起的蝴蝶效应 铜梁“巴岳农庄”建设的探索实践

2024-04-11 06:00:00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1、铜梁区围龙镇千亩桃花期已到,引来不少游客。
铜梁区围龙镇千亩桃花期已到,引来不少游客。

从重庆市中心城区向西北出发,沿着成渝环线高速前往60公里外的铜梁区。沿途的风景怡人,白的李花、金灿灿的油菜花,满眼尽是春色。

2022年以来,铜梁区把“巴岳农庄”试点建设放在这三个镇子,少云、围龙、侣俸。4月,这里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而又充满希望的季节。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亮了少云镇田野,村民们携带着种子、踏着朝霞,满怀希望地忙春耕;围龙镇则是另一番景象,桃花盛开,村民们在桃花树下设摊,售卖着自家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游客们在花海中穿梭;侣俸镇的春天,则是科技与自然的完美结合,现代化的蔬菜科技园里,大棚内外,一派繁忙景象……

三个镇在春耕时节呈现出各自独特而又热闹繁荣的景象,不仅展现了铜梁区农业发展的活力和乡村振兴的成果,更是体现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从纯粹靠种卖农产品挣钱,到获得保底分红、务工收入、村集体经济利润分红三份收益,“巴岳农庄”乡村振兴试点建设,铜梁的老百姓日子红红火火过起来了。

2、铜梁区少云镇是邱少云烈士的故乡。
铜梁区少云镇是邱少云烈士的故乡。

01

小村面临大挑战

清明假期刚过,铜梁区少云镇少云村村民王一君起了个大早,门前屋外乐呵呵忙个不停。

铜梁区少云镇是邱少云烈士的故乡,假期时,不少游客还留下联系方式,等着下次来买他养的鸡。

“和以前相比,现在农村变化太大了,不仅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我们在家门口也能挣到钱,收入不比外出打工差。”2022年,少云镇纳入“巴岳农庄”试点建设后,王一君返乡创业。现在,他有三份收入,在村集体经济企业打工、流转土地,同时还养了不少鸡。

话里话外,王一君抑制不住自己的开心:“村里以前在外打工的村民,现在很多都回来了,大家觉得现在的生活有盼头、有希望。”

沿着少云镇向南车程半小时的侣俸镇也是一派热闹景象。村这头,一筐一筐的螺丝椒准备运往市场;村那头,一串一串的小番茄长势喜人。设施蔬菜科技园里,体验采摘小番茄的游客遍布各个大棚,运营公司销售接待刘佳颖的电话响不停,不时有打来咨询的市民。

再往南行驶半小时车程便可以来到围龙镇,这里正值桃花季,围龙镇以“花”为媒,通过趣味赛跑、农产品展销、互动表演等,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而在远处山坡那头,挖掘机正在加紧作业,占地8.8万平方的露营基地还有两个月就能投用。

3、正值桃花季,围龙镇以“花”为媒,举办乡村旅游季,吸引游客前来打卡。
正值桃花季,围龙镇以“花”为媒,举办乡村旅游季,吸引游客前来打卡。

铜梁区北、中、南三个镇的火热势头,让人不禁感叹乡村变化之大。此前,少云镇的土地以农民自种为主,粗放的生产模式,带来不了多少收益,村民们也纷纷外出务工,土地撂荒现象一度严重。

少云村党支部书记邱德洪介绍,直到两年前,村里还只有西瓜和藤椒种植两个产业项目,总规模不到300亩,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仅有10万元,别说发展经济,村里年轻劳动力几乎都在外务工。

围龙镇也有类似困惑,此前引入社会资本发展经济,资金链的断裂不仅没能让村民实现增收,连土地租金都成了难题,村里矛盾日益激化。

“乡村振兴面临‘三农’投入不足、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利益分配机制不活、经营风险高等问题。”铜梁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张焕兵毫不避讳提出小村庄面临的大问题。

可对于状况各异的村庄而言,如何打通这些痛点难点?

02

小村要布大局

2022年初,铜梁区以问题为导向,以产业为重点,从组织形式、投入机制、经营模式、分配方式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手,破题革新,全盘规划。首批试点选在侣俸、少云、围龙3镇6村,正式启动“巴岳农庄”乡村振兴试点建设。

4、“巴岳农庄”试点建设中,少云镇定位发展红色文化、山地农业。
“巴岳农庄”试点建设中,少云镇定位发展红色文化、山地农业。

一场由这三个镇开始试点的乡村振兴大变局就从那一年铺开,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村庄背后有了一个统一的名字——“巴岳农庄”。

为何是这三个镇?

——铜梁欲以点向面辐射的规划和布局,少云、侣俸、围龙,三个镇由北至南依次分布,却又各具特色,在地理位置和业态发展上,有着更好的融合度。

何为“巴岳农庄”?

——并非要打造一个具象的农场、庄园,而是一种农业现代化发展新模式。这一新模式在村民、集体经济、国有平台公司等各方之间构建起一种利益共赢、风险共担的机制,从而向全区、全市推广。

一个小村庄的发展可以掀起什么浪?

——“巴岳农庄”的创新模式似乎在解释着这些疑惑。简单来说,由试点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铜梁区属国有公司联合组建“巴岳农庄”股份制公司。股份组成分为几大块:村民手中的土地通过统一整合后估值入股;村集体的闲置资产经第三方评估后入股;国有公司以注册资本金、银行融资以及代持财政项目资金入股;引入其他社会资本以资金或者技术方式入股。

自此,“巴岳农庄”就是一个整合了国有、集体、个人力量,在农村形成的一个多元化股份生产组织,而从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便是其中股权持有者。

5、侣俸镇,智慧大棚一字排开,农业种植不再看天吃饭,长势喜人的小番茄采摘期可以达到8个月。
侣俸镇,智慧大棚一字排开,农业种植不再看天吃饭,长势喜人的小番茄采摘期可以达到8个月。

03

小村的蝴蝶效应

铜梁区28个镇街资源禀赋各异、发展阶段不同,“巴岳农庄”试点建设,如何让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统筹布局?

在摸清底数、分析各村镇现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上,首批试点的三个镇也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有了自己的发展路子:侣俸镇以现代蔬菜、农旅融合为主;少云镇以红色文化、山地农业为重;围龙镇则突出旅游观光、体验农业定位。

万变不离其宗,各村发展的背后,是“巴岳农庄”探索打造乡村产业振兴路径的多元化尝试,其核心是让各村镇因地制宜、各展所长,把发展短板变成“潜力板”,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在经营方式方面,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巴岳农庄”试点建设将村内符合条件的所有资产资源纳入其中,推动“大基地、小单元”,把统一经营和小农户“精耕细作”的优势结合起来,从而在提升整体效益的同时,让老百姓受益。

按照这一发展思路,侣俸镇的文曲、保乡、石河、水龙四4个村和铜梁国有公司重庆龙裕城乡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共同组建铜梁巴岳农庄侣俸现代农业公司,在完成设施蔬菜科技园基础搭建后,引入社会资本,将土地租给其种植、销售螺丝椒、小番茄等蔬菜。

4个村10687户村民将土地、可用的资源、资产折价入股,村民收益为“保底分红+效益分红”模式,村民土地入股保底收益不受巴岳农庄股份公司盈亏影响。

6、设施蔬菜科技园里,游客正在体验采摘螺丝椒和小番茄。
设施蔬菜科技园里,游客正在体验采摘螺丝椒和小番茄。

设施蔬菜科技园内,现代化的智慧大棚一字排开,农业发展不再看天吃饭,小番茄亩产达到8000-10000斤,一年采摘期可达8个月,刘佳颖打趣地说:“根本卖不出去!本地采摘都不够。”

而这只是“巴岳农庄”的缩影。

经过近两年的试点建设,“巴岳农庄”的成效正在显现。截至2023年9月,“巴岳农庄”首批试点的铜梁区三镇六村的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350%,经营性收益同比增长149%。侣俸巴岳农庄保乡、文曲、水龙、石河4个试点村2023年实现群众增收1624万元、人均增收1520元。

日头西落,少云村,忙了一天的王一君欢欢喜喜把鸡群赶回鸡舍,拿出手机拍下了这一画面,发送给还在外地务工的邻居小刘,附上一句话:兄弟,我屋头鸡长得才好哦。今年你计划回来了不?

2035年,“巴岳农庄”实现全区全覆盖,而最初由三个试点镇掀起的乡村振兴蝴蝶效应还在继续——下一个目标,不见不散。

华龙网 记者 李春燕 戴佳毅 王玮/文 受访者供图

相关新闻:

视频丨“巴岳农庄”是一座什么庄?

责任编辑:邵煜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