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渝论 | 对症下药整治黑臭水体 还绿水于民-华龙网

【地评线】渝论 | 对症下药整治黑臭水体 还绿水于民

2024-04-14 06:00:00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近年来,重庆通过强力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初步探索了治理方法和路径,累计完成54个(条、段)水体治理,消除黑臭面积31余万平方米。已建成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1700余座,处理能力17.8万吨/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持续提升。

前期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对照2025年底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全面清零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对此,需要找准问题,保持清醒,深入分析原因,科学精准施策,加快推进黑臭水体清零行动,助力乡村生态振兴,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奠定良好基础。

找准问题所在。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取得成效,首先要坚持问题导向。其一,由于农村面积广,居民分散,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大量分散型的污染源造成了农村污水的存在,并且呈现区域化、碎片化、分散性等特点,加之农村黑臭水体大都为封闭式水域,自净能力较差且季节性变化明显,导致底数难以摸清。其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资金短缺,投入不到位,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和设备,基层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整治效果不尽人意。此外,农村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工程牵涉面广,治理主体不明确,部门间缺乏信息共享渠道和机制,治理项目稳步推进协调难度大,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监管措施,容易导致治理好的水体二次黑臭,需要引起重视。

搞清问题成因。深入查找问题症结,把问题了解清楚,才能够对症下药,抓准解决问题的方子。重庆农村黑臭水体按照区域特征来分,总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农村地区黑臭水体,另一类是城乡结合部黑臭水体。农村黑臭水体分布较分散,主要临近村庄,以村庄内外的坑塘、沟渠、部分河段为主;城乡结合部农村黑臭水体虽然也以坑塘、沟渠为主,但在分布上主要以城镇建成区为中心,形成环状、带状分布带,以养殖密集区、工业区为中心的带状、点状分布区。在成因上,农村黑臭水体成因多样,且不同区域成因复杂差异显著。传统乡村地区农村黑臭水体成因简单,主要由农村生活污水直排,以及搬迁或关停的非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户)粪污直排造成,治理及生态修复相对简单容易。但是城乡结合部农村黑臭水体成因较复杂,人为活动造成的内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对症施策抓整改,精准发力解决问题,才能确保推进黑臭水体清零行动取得实效。具体来说,应进一步广泛发动群众,用地毯式摸排摸清黑臭水体底数,切实做到应查尽查、应治尽治。严格审查“一水一策”治理方案,原有整治方案不够科学合理的,指导督促各地重新制定或进一步完善方案,严格落实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等工程措施,确保方案落实到位,消除水体黑臭现象。坚持源头根治、综合施策,加大督导力度,既要注重源头整治,彻底消除黑臭现象,也要注重长效机制和景观效果,不断提高黑臭水体治理标准。同时要发动各方参与,建立长效机制与强化监督检查,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区开展水质监测工作,不断构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监管合力。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是市委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事关高水平建设美丽重庆大局,更事关千千万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希望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加快推动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切实还绿水于民,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作者:路漫漫(江北区)

责任编辑:邵煜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