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阅读如何开展更有效?资深语文专家来渝支招-华龙网

中学生阅读如何开展更有效?资深语文专家来渝支招

2024-04-14 06:11:24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听新闻

4月13日,星期六。上午10点,家住四公里的初二学生李希走进南岸新华书店。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他靠着书架就地坐下,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像李希一样,利用周末逛书店看书的中学生还不少。经典名著、悬疑探案、仙侠传奇……同学们的阅读选择丰富多彩,书香作伴,他们享受着阅读时光。

每年4月也是重庆市全民阅读月。全民阅读,全民参与。在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今天,中学生阅读是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重要环节。2023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中,就中学生阅读提出了新思想、新目标、新举措,这意味着,中学生阅读进入了新阶段。

那么,当前我国中学生阅读还存在哪些问题?中学生阅读如何才能更有效开展?近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出版集团、重庆新华书店集团主办的 2024年高中语文新教材教学研讨与课例展示专题会在渝举办,会上,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带着相关问题采访了相关资深语文专家。

合理安排阅读时间非常关键

“深入推进中学生阅读,不仅是学生个人学习进步、成长成才之所需,更是强国建设、民族振兴之所需,是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但就我的观察,当下的中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就在于大多数学生似乎难以保障阅读时间,这或许与普遍存在的课业压力不无关系。”重庆巴蜀中学高中语文教研室主任蒲韬表示。

对此,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室主任张瑾琳也有同感,“普遍来看中学生阅读在课外来说是缺少时间的,但我想这个缺少时间要加引号,我们认为学生可能没有课外阅读时间,但回到课程标准,如果合理安排,这个时间不难找到。”她分析,按照课程标准,初中阶段课外阅读量是260万字,高中阶段是300万字,“我测算过,同学们以正常的阅读速度,平均每天只需要不超过10分钟,就能完成这样的阅读量,同学们完全可以有信心去完成。”

在蒲韬看来,合理规划阅读时间,可以通过老师和家长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来实现,“一方面,要教给学生有效管理时间的方法,同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专门安排阅读课时间,引导学生走进图书馆,沉浸式阅读。”

养成随时带一本书的习惯,是蒲韬推荐的充分利用时间读书的好办法。“在这个快节奏时代,我们往往被琐事和日常事务困扰,随身带一本书能帮助我们随时随地找到一片宁静的天地,与文字为伴,与智慧对话。带书不仅是为了阅读,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无论生活多么忙碌,我们都应该为学习、思考和成长留出空间。”

课外阅读视野需要充分打开

除了阅读时间安排问题,中学生的阅读取向也值得注意。朱自清曾在《经典常谈》里为中学生阅读提出建议,“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朱自清希望中学生阅读要立足中国经典,但在当下,信息爆炸,中学生的阅读从内容到方式都愈发多元。他们究竟应该怎样去做出选择?

“课外阅读的书籍,需要语文老师、教研工作者从专家角度给学生正确的引领,要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张瑾琳认为,这种延伸非常重要,“语文即生活。比如鲁迅作品,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是逐渐延伸的,小时候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到了高中有《祝福》《阿Q正传》,这就引领着同学们把视野打开。”

她表示,高中语文的学习任务群之一是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读什么?怎么读?如何读?是语文老师的责任,“既要推荐好书,又要传授好的阅读方法。孩子读书和社会人读书不同,不能由着性子去选择。阅读视野打开,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多引导学生去阅读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现在的中学生阅读更多是从文学性的角度阅读,比如小说、戏剧、散文,但多读一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类的书籍,才能让学生底蕴更深厚,建立起思辩的思维,他会在阅读中学会质疑,有了质疑能力他才能创新,我觉得这也是未来中学生阅读应该关注的点。”

蒲韬认为,阅读格局打开,还意味着要规避阅读的功利主义,“一些学生只为了应对考试而阅读,忽略了阅读的真正意义。要培养正确阅读观念,让学生理解在考试之外,阅读对个人成长和知识积累的重要性。”他建议,学生要学会在阅读中形成与作者对话的本能,去主动思考、质疑和探索。阅读时不能停留在被动接受作者观点,更要主动地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可以在心中提出问题,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作者的意图,甚至可以与作者进行想象中的辩论。这样的阅读,让我们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回归传统阅读坚持整本书阅读

在教育部教材培训专家、宁夏教育厅教研室高中部主任、语文教研员安奇看来,中学生阅读还存在碎片化、单薄化的突出问题,往往只读到表面东西,没办法读出更深层的思想、情感、意义。“这与传统语文教学以知识性为主有关,传统语文教学更多强调对知识点的掌握,对知识的把控,但知识更需要成为生活的一种应用、方式和能力,知识和生活不能匹配的时候,知识只是知识,匹配起来,知识才是生活能力、学术能力,人生追求。”

他建议,中学生应该坚持整本书阅读。“我们的课程标准里边已经对阅读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比如高中的整本书阅读,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性任务群里边,也特别提到了文学性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实用性阅读与表达,等等,这些都有助于从以前的那种浅阅读逐渐变化成一种深阅读,把阅读拓展开来。比如高中孩子可以先完成《红楼梦》《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再拓展视野,从文学延伸到哲学、科普,视野宽了,能力也就随之提升了。”

对于数字阅读,安奇表达了谨慎的态度,“我反对手机阅读,首先它的界面会限制你的阅读体验,但传统阅读就不一样,尤其在课外阅读时,孩子们实际上也成为社会阅读者,那么读报纸杂志就非常重要,无论视野宽度、版式设计、文本提炼等,都能给人启发,而且报纸杂志阅读也是纪实性阅读,孩子们的成长、生活与阅读学习的距离得以拉近,学习有学习情境,读书看报能进入生活情境,又是一个互相匹配的过程,所以我认为,中学生应该回归传统纸质阅读,首先是读报纸、杂志,然后读整本书,并且书籍还要再细分各种的类型,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进而在阅读中拥抱真实的生活,在阅读中真实地提高我们的各方面能力。”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赵欣

责任编辑:陈发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