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 唐雨,陈毅,李文科,冯珊
开栏语:
2019年4月15日中午,习近平总书记一下飞机,就转乘火车、汽车前往石柱县,山路蜿蜒,坡急沟深,辗转3个多小时抵达大山深处的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
在村民家中,总书记揭开锅盖,看看村民吃得怎么样;摸一摸被褥,关心村民睡得暖不暖;与大家一起坐在院坝里,拉家常、聊变化,鼓励乡亲们要一起奋斗,努力向前奔跑。
5年过去了,总书记的嘱托中益乡人牢记在心。他们发扬“敢吃黄连苦、不怕辣椒辣、乐享蜂蜜甜”的攻坚精神,创造了翻天覆地的山乡巨变,交出脱贫攻坚的历史答卷,如今,又接续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感恩奋进,努力向前奔跑,步履不停。
习语声声
“发展才是社会主义,发展必须致力于共同富裕。国家越发展,越要把贫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好。”
——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老党员马培清家时的讲话
5年过去了,总书记的嘱托中益乡人牢记在心。这里的人们创造了山乡巨变,交出脱贫攻坚的历史答卷,绘就出了一幅乡村全面振兴的“富村山居图”。
习声回响
01
强村兴企
老百姓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
“下午到中益乡是吧?没问题,餐饮和住宿都已经安排好了。”
“下周三到周五,已经有三个团队预定,只能往后挪……”
中益乡坪坝村党支部书记刘成勇,每天要接几十个电话:“大部分是来咨询和预定研学游的。”
如今,研学已成为中益乡最“热”的词。
这里,曾是重庆市十八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主导产业差、群众收入低。随着脱贫“摘帽”,中益乡开始探索振兴之路,将发展瞄准研学产业。
为此,中益乡7个村集体通过引进专业服务团队、同步孵化本地人才,组建“溪游记”研学公司,按照市场化运营方式,建立股份分红机制,按研学收益的56%,给7个村集体平均分红。
“初心学院”、东西部协作帮扶车间等资产转化为研学课堂,“华溪村扶贫足迹”“守蜂人探秘之旅”奋斗故事成为研学课程,蜜蜂示范养殖场、黄连生产基地成为研学基地,可以实地体验农耕文化。游客在各教学点,沉浸式感知脱贫攻坚的成果。
“小山村”变成研学“大课堂”,村民们也多了一重身份,种植大户、农家乐业主、村委会工作人员等变成了讲解员。而随着研学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纷纷“回流”,截至目前,已有11名本土年轻人担任研学专职教练和导师,充实当地的人才力量。
“通过研学旅游的发展方式,村集体从单打独斗变抱团发展。”刘成勇说,这样一来,将全乡的农文旅进行深度融合。全乡实现人人持股、人人分红,村民们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以产业带发展,中益乡全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9年的14312元增长到2023年20691元,村均集体经济收入从26万元增长到100万元。
“今年研学游的营收目标是多少?”
“800万元!”刘成勇回答得很坚决。
02
迭代升级
黄精变出更多“黄金”
大山深处的中益乡,一栋栋极具特色的土家民居,错落有致。田地里的木瓜树吐出嫩叶,粉白的小花分外美丽,树下的黄精又窜高了几公分。
中益乡华溪村村支书王祥生,正弯腰查看黄精长势。“今年这一茬很不错,别小看它,这可堪比‘黄金’呐。”
华溪村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黄精生长。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石柱中益乡华溪村考察时,村里第一批种下的黄精已经从地里探出了头。总书记关切地问:“产业选准了没有?”王祥生答:“选准了!”
如今,“探头”的黄精,已经成为中益乡的支柱产业,构建起从育苗、种植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目前,中益乡全乡黄精产业示范基地约1400亩。
随着黄精产量的提升,中益乡将黄精做出了“新花样”:黄精茶、黄精面、黄精果脯、黄精桃片、黄精蜜片……在华溪村就业帮扶车间,黄精面条生产线上一片忙碌。
2021年,在食品加工行业打拼多年的郭骐瑞,来到中益乡投资建设了这家黄精面加工厂。2022年9月正式投产,当月,8100公斤优质“中益黄精面”装车出口到澳大利亚、新加坡。
今年,郭骐瑞的信心更足了。“目前正在通过更多渠道,把黄精面进行大范围推广,不久还会有更多好消息!”
不仅黄精产业好消息不断,中益乡其他产业也“多面开花”。其中,中蜂养殖突破1万群,培育星级守蜂户50家,黄连从1800亩增至3000亩,辛夷花、木瓜等道地中药材达到7000亩,脆李、脆桃、蓝莓等特色果蔬1900亩,农业综合年度产值达到1.1亿元。
03
返乡创业
产业发展年轻人接重棒
春天的中益乡,是忙碌的。
随处可见“奔波”的身影中,有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们一路探索,尝试用新的思路和模式,挖掘乡村更大的价值。
大山之间,一条小溪缓缓流淌,小溪边,大片金黄的油菜花田格外吸引人,这就是中益乡蜜平方共享农庄,也是当地有名的网红打卡地。
“我们免费开展射箭、乘坐小火车等休闲活动,经营独具土家特色的簸箕宴、火炉宴,就是为给这里带来人气。”农庄负责人谭浪说。
三年前,谭浪和朋友一起打造共享农庄,把生态旅游观光、农事体验、农家餐饮等结合起来。曾从事过新媒体行业的这群年轻人,将擅长的新媒体思维和工具,融入到乡村振兴中。
“最近,农庄推出了特色农家菜簸箕宴,我们把选材、烹饪、品尝等过程,拍摄制作成短视频,发到各大短视频平台上。你看,播放量都有几千万了,许多网友不仅留言互动,还大老远前来品尝。”谭浪笑着说, “我们的新农具就是手机了!”
中益乡华溪村村委会办公室,28岁的村党支部副书记谭冲,正和同事一起讨论村里产业发展新方向。村委会一共9人,平均年龄35岁,有5人都是回乡的大学生。
村支书王祥生提到这些年轻人,很是满意。“在黄精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推广,村委会的年轻娃娃们想了很多点子和办法,出了不少力,最近他们又开始摸索网络直播带货。”
“我们中益乡未来的发展,还要靠这些年轻人们接力担重任,带领大家一起向前跑。我相信,肯定比我们现在做得更好!”王祥生眼里满是希望。
华龙网记者 冯珊 唐雨/文 李文科 陈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