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静音
中国卒中学会头痛分会 “头痛学苑教育项目”第十一站在重庆成功举办

华龙网

2024-04-17 09:07:35

听新闻

华龙网讯 4月12日,由中国卒中学会头痛分会主办,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协办的中国卒中学会头痛分会“头痛学苑教育项目”第十一站在重庆顺利举行。

头痛学苑教育项目合影。院方供图

本次会议邀请到国内众多头痛领域的临床专家担任讲师,从头痛的解剖基础到不同类型的头痛分类,再到最新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进行解读。旨在培养全国范围内的神经内科医生,使他们能够系统学习头痛的诊疗知识,能够更加准确地诊断头痛患者,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地提高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培训考核合格后,还为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了由中国卒中学会签发的合格证书。

颁发合格证书仪式。院方供图

会议伊始,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杨主任,中国卒中学会李文慧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物理学和脑科学家郭爱克院士在开场仪式上致辞,并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中国卒中学会李文慧部长致辞。院方供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物理学和脑科学家郭爱克院士致辞。院方供图

随后,中国卒中学会头痛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头痛科主任王永刚教授以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在场的学者和医生们带来了《中国头痛学苑建设》《头痛概论与头痛相关解剖基础》《丛集性头痛的病理生理机制》三个精彩的主题报告。

王永刚教授作主题报告。院方供图

在《中国头痛学苑建设》的报告中,王永刚教授详细阐述了中国头痛学苑的创立背景、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他强调,头痛学苑的建立旨在打造一个集学术交流、教育培训、临床研究于一体的平台,推动中国头痛医学事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同时,他也呼吁更多的专家学者加入头痛学苑,共同为中国头痛患者的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接着,在《头痛概论与头痛相关解剖基础》《丛集性头痛的病理生理机制》的报告中,王永刚教授从头痛的定义、分类、流行病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概述,并针对丛集性头痛这一特殊类型的头痛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卒中学会头痛分会副主任委员、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专科医院头痛、眩晕亚专业负责人董铭教授在其主题报告中,对《紧张型头痛的病理生理机制与诊断》以及《紧张型头痛的治疗指南》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董铭教授作主题报告。院方供图

在报告中,他详细解析了紧张型头痛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他指出,紧张型头痛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头痛的发生和持续。同时,他也提到了药物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强调了在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期应分别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策略,并提醒患者避免滥用止痛药。

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员、针灸推拿学院院长赵凌教授在《头痛的中医治疗》与《偏头痛的中医临床研究》的主题报告中,深入探讨了头痛的中医治疗策略以及偏头痛的中医临床研究成果。

赵凌教授作主题报告。院方供图

报告中提出,中医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强调头痛的发生与风、寒、湿、火、痰、瘀等病理因素有关,同时也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强调了针灸在头痛治疗中的应用。她指出,针灸能够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头痛的目的。

最后,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副主任张莉莉教授作了一场精彩的《抗癫痫药物在原发性头痛中的应用》主题报告。为参会者深入剖析了抗癫痫药物在原发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张莉莉教授作主题报告。院方供图

报告中,张莉莉教授首先介绍了原发性头痛的常见类型及其发病机制,强调了原发性头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影响。随后,她详细阐述了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原发性头痛治疗中的适用情况和治疗效果。并进一步分享了她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原发性头痛的经验和案例,并就抗癫痫药物在原发性头痛治疗中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偏头痛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偏头痛的非药物治疗》《中国头痛登记研究》《青少年偏头痛》……会议现场,江苏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赵红如教授、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刘恺鸣教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吴珊教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孟召友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淮莲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杨瑞瑞教授、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唐春花副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任潇博士、等各高校领导专家们的精彩报告层出不穷,为参会者贡献了一场针对头痛教育的思想盛宴。

郭爱克院士:头痛疾病深入探索需要科研思维

头痛疾病到底是什么,如何科学认识?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物理学和脑科学家郭爱克院士指出,头痛并非简单的症状,而是一个复杂性的疾病,涉及多个因素相互作用。他强调,要从非线性的思考方式来全面认识头痛问题,把握其深刻的脑内基础。郭院士表示,头痛疾病的研究需要跨学科的合作与深入探索,以揭示其背后的神经机制,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谈到科研过程中的挑战时,郭院士坦言,提出原创的学术思想并进行实验验证是最难的。他举例说,自己曾在果蝇跨模态整合机制方面做出了原创性工作,但这一成果在发表后的一段时间内并未得到广泛关注。然而,多年后当其他实验室引用并发展了这一工作时,郭院士深感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强调,科学家应该保持耐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勇于面对挑战和质疑,坚持追求真理。

对于刚刚进入医疗科研领域的学生们,郭院士给予了宝贵的建议。他首先强调了科学态度的重要性,即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他鼓励学生们保持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注重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同时,他也提醒学生们要注重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为未来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郭院士表示,科学是一种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他希望通过本次头痛学院的项目机会,能够激发更多年轻科研人员的热情和创造力,推动头痛疾病研究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王永刚教授:加强头痛知识的普及至关重要

为什么要开展头痛疾病教育项目,对此中国卒中学会头痛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头痛科主任王永刚教授表示,头痛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其致残性极高,对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儿童和青少年更是头痛的高发人群,反复发作的头痛可能导致学习注意力下降、抑郁、焦虑等精神问题。因此,加强头痛知识的普及和提高公众对头痛的认识至关重要。

在谈到头痛治疗方面,王教授表示,随着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头痛关系的深入研究,新的CGRP类药物已经在中国上市或即将上市,为偏头痛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同时,中医中药在头痛治疗方面也有独特优势,通过临床验证证实其在缓解头痛、改善睡眠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王教授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头痛具有广阔的前景,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王教授还重点介绍了头痛学苑教育项目。他表示,该项目旨在推动中国神经内科医生更多地参与到头痛的诊疗中,通过培训提高医生对头痛的认识和诊疗水平。自去年10月份以来,该项目已在全国多个城市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打造以大型医院神经内科为核心的头痛区域医疗中心,为更多患者提供科学规范的诊疗服务。如今通过培训,更多的医生认识到了头痛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提高了对头痛的诊疗水平。同时,该项目也促进了不同地区医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了头痛领域的整体发展。

最后,王教授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头痛问题,加强头痛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为头痛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他表示将继续致力于头痛领域的研究和教育工作,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张莉莉教授:打造头痛规范化诊疗体系,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张莉莉教授表示,头痛是一种高患病率、高误诊率、高失能风险的疾病,长期以来存在不规范诊疗、药物滥用等问题,一方面头痛机制复杂,涉及多个学科,如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心理科等,导致诊断有难度;另一方面,很多头痛预防和治疗方案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导致治疗效果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因此,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整合多学科资源,通过建设西部地区标杆性的头痛规范化诊疗体系以及临床研究协作平台,重点瞄准头痛的多学科诊疗、头痛专业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高水平临床研究项目,推动头痛中心高质量发展,为广大饱受头痛困扰的患者提供优质有效的诊疗服务,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责任编辑:马甜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评论(0)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