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首家国际创伤生命支持培训基地授牌落地重医附二院-华龙网

重庆市首家国际创伤生命支持培训基地授牌落地重医附二院

2024-04-18 10:55:40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华龙网讯(通讯员 邓晶晶) 4月17日上午8点,国际创伤生命支持协会(ITLS)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重医附二院)培训基地开班暨授牌仪式在重医附二院江南院区隆重举行。

开幕式由重医附二院急救部副主任宗建春担任主持,重医附二院副院长郭大静致开幕词,来自重庆市卫健委医疗应急处的黄科调研员和北京市急救中心技能培训部主任、ITLS中国分布负责人陈志教授分别进行了讲话。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专家还有重医附二院教务处处长杜宇、医务处处长阳文琳、护理部主任甘秀妮、急救部主任王晓龙、教务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主任方艳、急救部副主任秦开秀、急救部护士长龚静、副护士长毕科、罗成琴以及来自北京市急救中心技能培训部督导专家们和重医附二院ITLS导师们。

新形势下,为进一步推广国际创伤生命支持技术,规范急救人员临床技能,提高医疗水平,促进我国创伤救治临床技术规范化、国际化发展,在国际创伤生命支持中国分部 (120)指导下,重医附二院积极筹建了ITLS培训基地,成为重庆市首家挂牌的国际创伤生命支持培训基地,并于2024年4月17日举办为期3天的国际创伤生命支持(ITLS)-高级提供者资质认证培训班,由急救部副主任宗建春、教务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主任方艳等8名导师负责授课,并邀请了国际创伤生命支持(ITLS)组织中国分部的负责人陈志主任,以及北京市急救中心技能培训部督导专家担任课程督导,来自山东、四川、贵州、重庆等省市的35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重医附二院急救部副主任宗建春担任仪式主持。院方供图
重医附二院副院长郭大静致辞。院方供图

重医附二院副院长郭大静在开班仪式上介绍了重医附二院历史及发展,提到重医附二院决定建立这样的国际创伤生命支持培训基地,是为了搭建更高层次的平台,通过规范化、国际化的培训提升医务人员在创伤急救领域的专业水平,为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创伤急救事业贡献出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应急处黄科调研员讲话。院方供图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应急处黄科调研员表示,重医附二院作为重庆市首家授牌国际创伤生命支持培训基地的医院,同时又举办第一期培训班,其意义重大且任重道远。这次有幸能够邀请到国际创伤生命支持中国分部(ITLS China)对本次培训的指导,相信一定会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

北京市急救中心培训中心陈志主任讲话。院方供图

北京市急救中心培训中心陈志主任表示,创伤急救是一项重要的医疗工作,对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国际创伤生命支持(ITLS)的指导机构,一直致力于推动全球创伤急救领域的发展,提升医务人员的急救能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这次重医附二院ITLS培训基地成功举办了重庆第一期国际创伤生命支持(ITLS)高级提供者资质认证培训班,相信对于推广国际创伤生命支持技术会起到进一步的助推作用。

国际创伤生命支持中国分部(120)与重医附二院ITLS培训基地签约、授牌。院方供图
重庆市第一期国际创伤生命支持(ITLS)培训班全体人员合影留念。院方供图

国际创伤生命支持(ITLS)组织于1982年成立,总部在芝加哥,是由92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国际性医学学术协会,专注于创伤医疗急救临床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该组织基于最新创伤临床急救指南而设计的《国际创伤生命支持高级提供者课程》被美国急症医学院(ACEP)及国家院前急症医生协会(NAEMSP)认证为行业准入资质证书,在专业领域具有极高的学术声誉,是国际权威的医疗急救人员创伤临床急救训练课程,迄今已有105万专业人员参加学习并获得证书。2011年由原卫生部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指导,在中国医院协会、中华医学会支持下,ITLS总部批准依托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成立国际创伤生命支持中国分部(120),负责临床学术研究与培训项目统筹管理工作。

ITLS培训的目的是进一步规范急诊急救创伤生命支持抢救流程,培训课程为标准化设置,包括集中理论授课和分组技能训练。为了保证课程品质,导师团队精心研究,悉心准备,从理论到实践,从技能到案例,从流程到团队,进行了全方位精心设计。课程涵盖了气道管理、伤者评估、骨穿、胸穿、止血包扎、车内解救等创伤急救技能,以及创伤病例的团队抢救实践练习。旨在通过模拟多种创伤急救情景,帮助急诊急救一线医护人员夯实理论基础、梳理诊疗思维、规范创伤实操、增强抢救团队管理意识与合作精神。

相信通过本次规范、系统的培训,必将有效提升医务人员个人及团队的救治能力和水平,促进创伤救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进一步向广大医务人员普及和推广国际创伤生命支持技术,让更多的专业人员用更规范、更有效的医疗技能从事创伤救治,维护人民健康,为提高危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医疗水平做出新的贡献,最终让更多创伤患者获益。

责任编辑:马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