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 微更新 新业态 山城巷里藏着重庆的昨天今天明天-华龙网

慢生活 微更新 新业态 山城巷里藏着重庆的昨天今天明天

2024-04-19 06:41:03 来源: 华龙网-重庆晨报 听新闻

慢生活 微更新 新业态 山城巷里藏着重庆的昨天今天明天

山城巷风貌

慢生活 微更新 新业态 山城巷里藏着重庆的昨天今天明天

山城巷风貌

慢生活 微更新 新业态 山城巷里藏着重庆的昨天今天明天

游客在巴人汲水公园游览 新华社发

背靠古朴的吊脚楼眺望长江,漫步于古朴的青石板路驻足老店铺,在精致的灯笼前拍照打卡……改掉破败和落后,留下历史和文脉,位于渝中区的山城巷,已成为重庆又一个人气景点。谁曾想到,曾经这里房屋破旧,基础设施落后,为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城市面貌,渝中区对山城巷片区采取“城市针灸”方式,实行渐进式有限改造更新,如今这里已化身为“山城巷传统风貌区”,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游玩打卡,感受老重庆街巷的风韵。

体验慢生活 “打卡”市井烟火气

山城巷依山而筑,沿崖而上,几乎全由梯步组成。4月18日上午,阳光洒在石板路上,石沿边的青苔诉说着它的历史。街巷景致古朴而秀丽,处处展现着老重庆街巷的魅力,前来赏景游玩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大家顺着街巷步道拾级而上,一边欣赏沿途美景,一边拿出手机、相机拍照留念。若是走累了,便停下脚步,在路边品尝重庆的特色传统小吃,又或在树荫旁的茶馆坐下,体验慢生活,感受老街巷的烟火气。在山城巷,每一个弯、每一处“犄角旮旯”,都会遇见不一样的风景。

这样的山城巷是小而精的,它的规模不比洪崖洞和磁器口古镇,但在旧房子基础上加固和改造的建筑显得更有特色,保留了原住民的生活环境,给足了生活空间。如今走进山城巷,可以在草屋下吃重庆小面,经验丰富的老人正画着糖画,一阵阵叫卖声传来,仿佛回到了上世纪90年代,在这里能体验到要原汁原味的老重庆。

“小时候家住领事巷附近,每天都穿过马蹄街去上学。”从小在渝中区长大的杨小峰回忆,以前这一片都是矮房子、破房子,随着渝中区解放碑商圈的发展,商圈的高楼大厦与这里形成鲜明对比。山城巷虽然是传统风貌区,拥有许多历史古迹,但并没有把它们隔绝起来打造成供人参观的博物馆,而是把历史建筑融入到了山城巷的一花一草里面,仁爱堂里有玫瑰瀑布、杜鹃花瀑布,金马小学旧址是精致的咖啡厅,住宅小院变成了坝坝茶馆,各种展览、艺术展、集市使之鲜活起来。

采用“微更新”

充分还原老重庆记忆

山城巷地处渝中区南纪门街道凉亭子社区,连接渝中区上下半城,起于南纪门,止于领事巷,是渝中区唯一保留两万方的原始民居建筑之地,也是重庆市唯一一条以“山城”命名的街巷。该风貌区内文化资源富集,保存了重庆从古代到近代3000年的发展印迹,拥有文物和历史建筑共15处,包括重庆古城墙、郭沫若旧居2处国家级文保单位、三·三一惨案纪念地、打枪坝水厂纪念塔2处市级文保单位,其他文物6处、历史建筑5处,凝聚了重庆源远流长的巴渝文化、艰苦卓绝的抗战文化,还有山城陡崖场地、山城步道、残墙梯道等环境资源。

2015年5月,山城巷被确定为重庆市28个传统风貌区之一,采用“微更新”打造山城旅居生活场景。“目的就是最大限度保留老重庆记忆,完整展示山城城市形态。”渝中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称,建设中,整饬崖壁城墙外部环境,清理遮挡古城墙的表面杂草和损害古城墙的攀爬植物,充分显现山城巷陡崖山形和古城墙遗址,彰显街区陡崖筑城、依山就势的建构特色。保护山城巷、马蹄街、体心堂街、雷家坡街4条传统街巷,保持原有2~3米宽的街巷空间尺度,开辟串联6个庭院的商业动线。

同时,采用微更新、微改造的手法,对街区既有建筑按照建筑定性采取保护修缮、风貌修复、风貌改造和立面整治4种措施进行修复。对街区4处文物建筑和3处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修缮;街区58处传统风貌建筑进行风貌修复;核心范围内53处其他建筑进行风貌改造;建设控制区27处其他建筑进行立面整治。核心保护范围内保留了80%的原有墙体,充分保证街区风貌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恢复了院街生活。街区在保留部分原住民和街区生活味烟火气的基础上,通过修缮更新,将衰败萧条的居住街坊转化为充满活力和城市记忆的文旅街区。

新业态助力

打造山城旅游新地标

如今,山城巷业态丰富。精品酒店民宿、特色餐饮、文化艺术、文创零售构成4大核心业态,各自占比约28%、36%、7%、29%。猴子咖啡、SOLOIST咖啡、小重楼、山城坝坝茶等网红店铺引流效果明显。引进优秀品牌入驻的同时,也重视原有业态的保留,帮助经营者进行品牌升级、产品升级和装饰升级,使之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给予他们带来更高的收益,同时对他们进行品牌孵化,宣传推广。如,啥子巷巷大汤圆和老谢家饮食店已经成功被评为渝中区非遗产品,真正实现了项目与原有业态的共建、共融、共生。

在IP打造中,渝中区依托文化底蕴,容纳新生意趣,陆续举办《母城故事》影像节、诗意的虫洞雕塑展、荒野花园灯光秀、山城坝坝席等活动,营造最有仪式感的文化输出、最有温度的场景体验、最有个性的IP影响力,使山城巷逐步成为都市旅游打卡地。

“这里承载了重庆百年来市井生活的变迁,希望能打造集旅居生活、文化体验、精品零售、特色餐饮于一体的山城旅游地标。”渝中区历史文化街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称,山城巷已吸引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青山空间”等品牌入驻,接下来相关部门将继续遵循“保留历史建筑肌理和脉络,尊重在地原味故事”的规划理念,引入更多落地业态和艺术展、摄影展等活动,让市民和游客体验到重庆原汁原味的生活样本。山城巷的“微更新”既原汁原味展现山城巷的风貌,又在环境美化和公共设施建设上升级,将山城的街头巷里打造为高品位、小尺度都市文化聚落,实现老街巷的更新焕新。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王尊

观察

涌现文旅新地标 迸发产业新活力

巴人汲水公园、马鞍山、戴家巷、北仓文创街区……近些年,重庆文旅消费新地标、新兴产业聚集地在老城区不断涌现,游客、市民的游览名单持续“变长”。这背后体现的,是重庆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挖掘存量空间、提升城市品质,带给游客多元体验感、带给市民生活幸福感。

沿崖而建的石路,倾泻而下的瀑布,取自画中的雕塑……“忍看巴人惯担挑,汲登百丈路迢迢”,在江北区盘溪河与嘉陵江交汇处,巴人汲水公园仿佛让徐悲鸿先生的名画《巴人汲水图》走进现实,4月10日一开园,就吸引了大量游客市民前来打卡。

徐悲鸿先生生前曾在盘溪河附近居住工作,创作了数百幅作品。岁月流转,如今盘溪河片区已成为重庆中心城区,但部分区域由于建成时间长,建筑、设施陈旧,品质有待提升。

“盘溪河入嘉陵江口过去是一片荒坡和原始河道,环境杂乱。我们在城市更新中,结合生态治理,以徐悲鸿先生名画为主题植入文化元素,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公园建设方项目负责人王磊说。眼下,江北区在盘溪河片区将老旧小区改造、艺术公园建设、徐悲鸿旧居和美术馆保护提升相融合,“串珠成线”加快建设徐悲鸿艺术街区,推动以文兴城、街巷重生。

在重庆,像巴人汲水公园这样从城市边角地蜕变成新晋网红地的案例并不少见。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重庆市大力开展“城市体检”,针对老城区功能不足、设施老旧等问题,通过完善配套设施、融入历史人文等城市更新举措,让更多的老小区、老厂房、老楼宇、老遗迹变成宜居地、打卡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历史文脉传承地。

走进解放碑商圈旁的大井巷社区,道路整洁,咖啡店、火锅店等生意红火,不时有拉着行李箱的游客慕名而来。“这里不但有麻辣鲜香的地道火锅,还能感受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在一家网红店吃了火锅后,来自贵州的游客李女士在朋友圈中这样写道。

两年多前,这里还是个道路破损、缺少公共空间的老旧小区。大井巷社区党委副书记钟纬告诉记者,2022年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街道、社区针对居民想在一楼发展商业的想法,一方面修缮道路、管网等设施,另一方面鼓励在一楼开门店,分流解放碑游客,发展背街小巷经济。如今社区干净漂亮了,新增特色餐饮门店20多家,带来了人气、增加了居民收入,让这个老居民区焕发出了新活力。

赓续文脉、提升品质、升级产业,重庆城市更新的综合效益正在显现。作为重庆的“母城”,渝中区有大量历史文物和遗迹。抗战时期,重庆马鞍山曾是沈钧儒、邹韬奋等爱国进步人士居住活动之所。

渝中区近年启动马鞍山片区保护修缮,现在32栋老建筑再现当年风貌,修复了沈钧儒故居,并引入电子商务企业形成“跨境数字贸易产业园”,园区年产值超过40亿元。马鞍山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建设方相关负责人说,马鞍山传统风貌区通过“文物修复+产业注入”的方式,实现了历史文化传承和新兴产业发展双赢。

将老城“包袱”变为转型优势、在存量空间寻求发展增量,重庆通过城市更新,十八梯、鹅岭二厂、山城巷、戴家巷等越来越多的老街巷、老厂房变成景区、园区、“完整社区”。记者从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获悉,目前重庆已启动城市更新项目226个,今年拟新增项目68个。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张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