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 “慢车”从来不语,而你要坚持做一道光
2024-04-26 17:20:39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日前,莉莉周观影团举行了电影《幸福慢车》(新一代重庆崽儿张宸汐主演)观影活动。莉莉周资深影迷和许多家长、孩子受邀而来,在熟悉的影院空间里,陌生地旁观绿皮火车的缓慢和烟火气、年轻一代的不甘和自我进化,泪湿、泪眼、泪流,然后重来一次……好的电影是可以呼吸的,不需要专家去提前剧透;好的电影是可以育人的,能以生命去影响生命。慢是一种真诚和不欺瞒,真诚的电影人和影迷,在电影中坚持做一道光吧,因为你确实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他们的黑暗……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文/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作家 章创生
平常到影剧场看电影的机会很少,因为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但是这一次我来了,深受感动。有两个地方几乎热泪盈眶。
我想谈谈三点感动:
第一,我感悟到: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什么是幸福?幸福不在于坐慢车,或者坐高铁;幸福不在于你的职业在乡村,还是在城市;幸福不在于你的收入是低微还是高薪。幸福在于你从事的事业是不是你很感兴趣,是不是能更多地为他人服务,让你感到受尊重和欢喜。如果你从事的事业是你感兴趣的事业,是有益于他人并带给你了尊重,让你心中充满了快乐,那么这就是幸福!
这部电影中以陈萍萍、程路为代表的这一批青年,他们为什么一扎根就是几十年,在慢火车上周而复始、乐此不疲,因为他们爱自己的事业。因为爱才有幸福。
第二,热爱事业的幸福,必须建立在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基础上。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不重视工匠精神了,喜欢夸夸其谈,说空话吹闲牛,不习惯脚踏实地。这部电影的几个主角他们不仅热爱自己的职业,而且将这种热爱落实到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中去。扫厕所,做卫生,扶老携幼,端茶送水,问寒问暖,排忧解难......正如陈萍萍所说:“坚守在这个岗位上,见到熟悉的顾客面孔超过父母的面孔。”这就是忠于职守的工匠精神。
第三点就是:我非常欣赏本部电影的名字“幸福慢车”。这个慢车二字。我们现在整个社会,都在坐快车,都驶入了快车道。包括我们的教育,更是在开快车。现在我们家长和学校都想按自己的方式,去塑造我们的孩子,强迫他们做题刷题,强迫他们学奥数,不管他们是否乐意。也不管他们是否已疲惫不堪,反感焦虑。这是多么危险的教育现象!幸福慢车在启迪我们:希望我们的社会过一种慢生活,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希望我们的教育也应当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教育。正如陶行知说的那样“生活即教育”“生活即生长”。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像大自然中植物一样自然生长。那么我们的孩子幸甚!家庭幸甚!民族幸甚!
别急哈,慢慢地,幸福在敲门
文/心理咨询师 杜长秀
观看“幸福慢车”的时候,我想到更多是“铁路”“列车”等相关字眼儿。作为一个资深铁路员工家属,从小就在火车上爬上爬下或者持“家属证”乘车,从我的父亲驾驶蒸汽机头到儿子的父亲驾驶高速的子弹头电车,从我7岁开始就独自乘坐火车从老家到重庆,从我跟着父亲或儿子的父亲乘机出差,从慢吞吞的充满了鸡鸭鹅的绿皮车厢到胜飞机一筹的高铁,我对铁路的感情,一言难以蔽之。所以映后交流时,我不假思索地对主持人莉莉姐说“我有话说”。
观影时,我流泪了,让我流泪的片段,都是那些最纯粹最简单的真情。映后发言,我语无伦次了。因为感触很多,很杂,亲切,更触动心绪。
观影当天我从重庆的最南到最北,穿越了整个重庆城的样子,看着阳光升起,看着前几天经过时还很瘦削的长江经过几天的雨已经渐渐丰硕起来。
这多像我们的成长啊。
真的,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啊。
看完电影,相对于铁路,我更想表达的是“幸福”与“成长”。
都认为现在的年轻人想躺平,以为他们的概念里躺平就是幸福。在我做咨询的十余年里,不乏抑郁患者,大家看见的都是他们的“作”,而看不见他们的渴求与痛苦。理解是什么?理解是穿上人家的鞋,走人家走的路,体会人家的悲喜。
就像“幸福慢车”男主程路,一开始不能理解父亲和萍萍师父对工作的热忱和严谨。尤其是在这个追求高速的简平快“快餐饭”时代,信仰和敬畏,严谨和慎重,都像奢侈品,高效快速让人们更容易焦虑,AI时代,信息爆炸,层出不穷的视频推出精英人物,让我们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和某一时间节点触发自我颓废和放弃,所以就想,干脆躺平算了吧。
程路只是想到更快更跟得上时代的高铁,作为从小跟着火车头跑的铁路人都理解。如果是父亲是因为信仰和情怀在坚守,那年轻的一代,如何去敬畏这些情怀与信仰?
这就是寻找“意义”和“价值感”。
我们都需要被看见,被看见是一种理解,是一种认可。可是怎么才能被看见,只有自己去做了,去实践,去付出,去自己寻找,去自我感动,才能被看见。
师父对朵朵的爱护,被程路、大鹏看见严肃背后的温暖;程路和大鹏自发地为乡亲们找出路,乡亲们在程路被处罚时的维护;老邱和朵朵在大雨滂沱、滚滚而下的石块砸向铁路轨道时的奋勇,路队领导对危险报警的相信——信任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如果稍有迟疑,则不知道有多少生命会消失在列车脱轨。
列车的行进,需要无数人在台前幕后付出,才能保证安全到达目的地。就像我们想要的幸福,也需要我们有确定的方向、坚定的努力和笃定的相信。
有时候我们迷惘,只是因为没有方向感,看不到我们所言所行的意义,不知道我们存在的价值。我们不要去想得太多哦,就慢慢地静下心来,去体会我们现在在做什么,为什么做,还可以怎样做,有没有可能做得更好或更开心。
有时候,真的只是需要做好自己,但问脚下,莫管前程,然后踏实与努力,芬芳馥郁,锦绣自来。
幸福感,就是那些无数的让我们心里悸动的、眼睛潮湿的、内心某个角落挠不着的柔软、酥痒……那些小瞬间,让我们觉得温暖、舒服、值得!
而有时候速度太快,就像快餐饭只能果腹一样,品味不出食物原本的美感。
社会发展飞速,这是时代和进步之必然;我们身处其中,合适的时候慢一点,让我们体会一下路边的风景、山里的月色、人心的淳朴、大自然的美妙,甚至回味一下我们的梦境、感受我们的躯体的感觉……
幸福,是遇见,是付出,是值得 ,是我们愿意去相信的美好。
幸福,是我们愿意去相信,愿意去努力,愿意去尝试。
幸福,是我们的每一次感动,每一次温暖,每一次渴望。
幸福,是我们的感受,是我们伸出的双手,是我们温暖的拥抱……
在影院外面,鳞次栉比的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我看见了都油然而生焦虑,更不论那些坐在机构外面交流的家长们。怎么样让他们慢一点,让孩子们更纯粹更自然一点,成长得更快乐更有内涵一点,又是一个不朽的课题。
孩子们的起跑线,现在越来越往前。
孩子们的价值感,越来越单一。
孩子们的幸福感,越来越匮乏。
这不是孩子们的问题,这是我们的家庭和社会问题。
当每次接到孩子们的危机干预求助电话的时候,我的心都会有针锥之痛。
我在父母的悔不当初的泪水中,我在各孕妈妈学校讲胎教的时候,都会问“当初是什么?”我会让准爸爸准妈妈们写下此时此刻对孩子的期待和愿望,然后让他们存档,当某一天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尽如己意时,拿出来看看,想一想“当初”。
当初,我们只是想要孩子健康、快乐、好好长大、自力更生、平平安安一辈子而已。
可是,走着走着,我们就发慌了,因为“别人家孩子”来了,我们就开始往“别人家孩子”成长的路上奔跑,怕自家孩子被别人家孩子甩得太远, 在一个或者多个赛道上去疲于奔命,孩子累了乏了,自己也累了乏了,然后有点就开始懈怠了,发条太紧或太松,都不是孩子们喜欢的,因为她他无所适从。
永远不要低估一个孩子的力量,他她的洞察力、领悟力和创造力、破坏力一样强大。
让我们的孩子自然一点,松弛一些,爱、感激与温暖的抱抱,永远都需要。
在这样和煦的家里,在这样柔软的父母面前,他她会成长得茁壮、坚强而有爱、温软。
(供稿:莉莉周影艺)
责任编辑:徐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