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磁器口后街“长”出“新建筑” 大学生创意作品引围观-华龙网

视频 | 磁器口后街“长”出“新建筑” 大学生创意作品引围观

2024-04-27 18:59:47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学生现场介绍建造季作品《星联坊》。 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学生现场介绍建造季作品《星联坊》。 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华龙网讯(记者 秦思思)“磁器口后街啥时候多了这么多建筑?还整挺好!”4月27日,重庆市大学生科普建造大赛暨第11届重庆大学建造季活动在沙坪坝区磁器口后街举行,不少“新建筑”的出现,引起市民围观驻足。

据了解,重庆大学“建造季”始于2013年,从校园到山城巷、白象街,再到磁器口,重庆大学“建造季”系列活动已走过十年历程。此活动是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结合“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空间、材料与建造”教学环节而举办的实践创新性活动。

建造季作品《方寸之间》。 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建造季作品《方寸之间》。 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和往年不同,本次活动除了重庆大学21个代表队外,还有来自四川美术学院、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城市科技学院等其他院校的14个代表队。和去年相比,本届比赛在材料上也有区别,不同于往年多类材料,今年是以木材为主的建筑搭建。另外,本届建造季鼓励学生们结合政府“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的发展导向拟定主题,探索可移植于城市及乡村微空间的建筑小品之实用性和落地性。

“之前就观摩过活动,这次能参加,只能用兴奋二字来形容。”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大三学生光明亮说,他们团队设计的《星联坊》以星空为建筑灵感,以标准化的模块,简单的搭建方式完成,这样的设计便于居民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自主性搭建,满足其交流、娱乐、休闲、社区活动等多方面行为。

学生进行作品创作。 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学生进行作品创作。 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光明亮说,哪怕是一块简单普通的压土石头,有的人用来搭建下棋的桌子,有人用来当打牌的凳子,也有人用来踮脚,从这些城市记录中,可以看出,人们更倾向于通过自己的习惯去对空间进行所谓的“非正式改造”。如果使用像星星一样可以自由组合的模块化建筑,就可以让居民根据需求进行改动。值得一提的是,该团队还设置了互动环节,前来参观的市民还可以自行动手,利用他们设计出来的“星星模块”拼凑出自己想要的模样,并将其作为纪念品免费带走。

“我们的设计灵感则是来自一首描写梨花的诗。”重庆大学城规专业大一学生郭庆介绍,建筑的整体结构是以八边形搭砌围合,侧面用轻质木条进行固定,在顶部用米黄色的布料进行覆盖。整体结构是一个繁花的形状。为了完成这个作品,小组10名成员准备了四周时间,亲眼看到建筑从图纸变为现实,大家都感到非常自豪。

建造季作品《念往弥新 异空旧影》。 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建造季作品《念往弥新 异空旧影》。 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让专业走出象牙塔,走进市民的生活当中来。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将建筑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传达给公众,提高公众对建筑专业的认识和理解。”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一年级设计基础教学负责人杨威介绍,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通过回望木结构的生命历程,与传统历史对话。这样的方式也让学生通过在自己建造的作品中进行体验,对建筑空间和功能有了基本概念。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巩固教学成果,扩大教学交流。同时,也借此引导公众强化对建筑空间、美学、力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认知,增强大学教育与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

杨威表示,根据目前情况看来,多所参与院校已经认可这样的方式,计划在明年将活动扩展到整个西部地区的院校,进一步促进学习和交流。

建造季作品《庆宵亭》。 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建造季作品《庆宵亭》。 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另外,记者了解到,这些建筑将保留至5月底,市民可前往磁器口后街免费参观留影。

本次活动由重庆大学、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重庆照明学会联合主办。

责任编辑:余文欣

华龙网记者 秦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