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观察丨从“金名片”到“主力店” 武隆“文旅创业”的破与立-华龙网

区县观察丨从“金名片”到“主力店” 武隆“文旅创业”的破与立

2024-04-29 06:00:01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在武隆,发展文旅如同全区创业。

在“不保水、不留肥”的喀斯特地貌上,这确实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

从开发芙蓉洞到“申遗”成功,再到拥有5块金字招牌,武隆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变传统发展劣势为特色生态优势的“新路子”,成为川渝地区文旅优生。

如今,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与新机遇,武隆提出要全方位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旅主力店”建设,加快打造更多具有武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从而努力交出积极融入“双圈”建设的答卷。

能否挑起大梁,从“自己好”到带动“大家好”,武隆以发展战略性主导产业之力,正推进以国际化为引领的“第三次创业”。

如何讲好文旅的下半篇文章,让我们从武隆破与立的发展观和方法论中略窥一二。

立足本土 破局前行

从深闺山水到世界名片

今年年初,武隆区又获得一块国际金名片。

仙女山街道荆竹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这也是武隆旅游国际化和场景化的一个典型范例。

1武隆仙女山街道荆竹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华龙网记者 杨淳淇 摄
武隆仙女山街道荆竹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华龙网记者 杨淳淇 摄

“我们村民对此还是有感知的,我亲耳听到他们在交谈这件事,并且充满了自豪感。”荆竹村党支部书记谌菊对此很有感触,百姓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是他们转变思想的最大因素。

村里的咖啡吧和图书馆建在半山腰上,在这里,阳光透过落地玻璃,游客坐在窗前,喝一杯咖啡清茶,还能眺望远处的好风景。

2荆竹村里有了咖啡馆。华龙网记者 杨淳淇 摄
荆竹村里有了咖啡馆。华龙网记者 杨淳淇 摄

五十多岁村民冉光芳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乡村咖啡师”。几年前,她还是当地的务农好手,如今一家人都在村里面上班,收入早已翻了两三番。

2023年,荆竹村接待游客超过55万人次,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110元。

以前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天坑、峡谷、林海成为游客青睐的风景。破旧的猪圈、烤烟房经过艺术改造成为网红的茶铺、图书馆。越来越多的游客、人才被吸引到这个小小的村落。

就在前不久,荆竹村为来自国内外的16名“新村民”“云村民”“荣誉村民”代表颁发“村民证”。

“三次创业”助武隆旅游真正从深闺山水走向国际,给世界递出一张中国山水旅游名片。

“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不止步于这七张金字招牌。

去年6月,“中国·仙女山1003 Polo Club”女子马球俱乐部正式落户武隆仙女山。建成后,武隆将有条件承接各类国际马球赛事。

“树顶漫步”自然教育营地,是武隆从德国引进的项目,目前已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三十余万人。

数据显示,2023年,武隆通过节会赛事活动引进项目27个、总投资达355.8亿元。全区全年接待游客449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17亿元;景区接待持票游客545.7万人,其中境外游客9.1万人,实现景区收入5.2亿元。这些创历史新高的数据,显示出武隆正在驶入旅游国际化快车道。

“接下来,我们要坚持项目带动,丰富完善旅游产品形态,推进产城景融合发展,加快补齐旅游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强化国际化营销推介。” 武隆区文化和旅游委主任蔡斌表示,武隆力争到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立足优势 破界融合

从自然观光到艺术赋能

“森林的魔井旁边,有两个巨人,一个叫做基尔德,一个叫做玛丽特。一个巨石怪,正蚕食着巨人赖以为家的森林……”

这个童话的场景是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创作作品,作者是来自丹麦的艺术家,作品名为《爱的小径》。

3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创作作品。华龙网记者 杨淳淇 摄
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创作作品。华龙网记者 杨淳淇 摄

三个十米左右高的巨人分散在密林和草地,充分利用当地原生石材、风貌、废旧材料打造的身躯吟唱属于自然、属于武隆懒坝的童话,向游客述说着作者想要表达的环保理念。

懒坝的巨人是托马斯·丹博在中国的第一次巨人创作,也是他在全世界的第51、52、53个巨人。

在懒坝,像这样来自各国艺术家的作品还有很多。

在日本艺术家浅井裕介创作的《大地从天而降》中,用武隆大地上的五色土,绘就了风、火、水、土;天空、大地、神灵、众生。

法国艺术家波尔坦斯基,在懒坝建造了中国唯一的心跳博物馆,让心跳声脱离心脏的载体,以特有的形式保存了下来。

华龙网记者还在懒坝看到展陈的月球博物馆、竹音剧院、苔藓馆等国际大师的作品。

乡村需要艺术,艺术也有激活乡村之责。轻视对文化主题、内涵和价值的挖掘,就会让景区变成“空壳子”,让游览固化成“打卡—拍照—离开”的初级模式。

“懒坝的‘大地艺术节’以艺术为载体,激发不同文化实践主体的参与感、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懒坝景区副总经理陈居文介绍道。

除此之外,武隆还拥有全国少有的景区中的大型专业化美术馆——博象美术馆。通过常态化举办全国书画名家学术交流、个展、联展、大型全国展;邀请全国著名画家、专业院校学员写生等方式,不断推动“文化艺术”和“旅游度假”深度融合。

4博象美术馆。景区供图 华龙网发
博象美术馆。景区供图 华龙网发

推进“三次创业”,武隆区注重延伸产业链,着力打造研学、运动、艺术、康养、婚恋、服务六大“旅游+”业态。

文化艺术正在成为仙女山新的新引力。一条“艺术山脉”正在这片喀斯特山水中拔地而起。

立足“双城” 破圈融合

从流量担当到品牌“主力店”

三十年光阴荏苒,三十年旅游创业。武隆历届党委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一棒跑,创出了成绩,创出了辉煌。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作为全市唯一旅游国际化试点区县,武隆责任在肩。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武隆喀斯特被“点名”:要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要扩大武隆喀斯特等国际旅游品牌影响力。

虽已是“文旅优生”,但对川渝非毗邻地区的武隆来说,如何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高贡献度,仍是一项挑战。

机遇与挑战共存。武隆躬身入局,从“圈外”站到“圈内”,找到了“双圈工作”的总抓手总牵引——加快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旅主力店”。

“如果把全市甚至川渝地区各区域比作不同的商店,那武隆愿意通过文旅优势,做那个引流的‘主力店’,通过文旅引流辐射川渝地区,通过区域联合,共同发展,扩大旅游‘朋友圈’,为大局做出自己的贡献。”武隆区发改委相关工作人员告诉华龙网记者。

“具体来说要深度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加快推进武隆旅游国际化试点;持续放大武隆喀斯特旅游品牌力,以及在跨区域协作,强化川渝协同联动、东西部协作、区县对口协作上发力。”蔡斌表示。

早在,首届2021·中国武陵文旅峰会在仙女山召开,重庆“做东”,“主场”武隆,重庆、湖北、湖南、贵州三省一市实现在文旅发展方面的首次跨区域合作。

武隆仙女山景区美景。通讯员 王俊杰 摄
武隆仙女山景区美景。通讯员 王俊杰 摄

去年9月,在武隆区举行的川渝八市区文旅座谈会上,记者了解到:三年来川渝共同完成文旅投资近60亿元,并发布了70余条精品线路。

今年4月,武隆携手其他七个川渝市区共同签署“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文旅联盟友好合作协议,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文旅联盟及其合作机制。

根据协议,八市区将围绕游客互送、品牌互宣、营销互推、活动互访、线路互育、文化互通、数据互享七方面开展合作。

资料显示,2023年武隆开发“一程多站”川渝联游线路,联合四川多美、泸州联运开展旅游直通车活动,全年接待四川籍游客34.42万人次。

仙女山“树顶漫步”自然教育营地。景区供图 华龙网发
仙女山“树顶漫步”自然教育营地。景区供图 华龙网发

另外,武隆与全国400余家旅行社进行深度合作,启动10万三峡游客进武隆行动计划,广东、江苏、湖北等地“万人团”陆续来武隆,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境外旅游团队也纷纷走进武隆。

不破不立,武隆人的创业精神值得敬佩,从景区开发到文旅融合发展,武隆走得新走得实,并且走在了前面。

如今武隆旅游“三十而立”,要如何发挥好“文旅主力店”的作用,让旅游带动共同富裕的“武隆样本”发挥辐射作用?

创业没有终点,武隆一直在路上。

华龙网记者 李春燕 王钰

责任编辑: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