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书写坚韧与梦想 涪陵区残疾作家胡云昌诗集《纸上山河》出版
华龙网讯(张希玲)作为一名小儿麻痹症患者,胡云昌无法像健全人一样能跑能跳,但既然还能走路、能思考,他选择用文字表达对祖国壮丽河山和灿烂文化的敬畏与热爱之情,用岁月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生命圣歌”……近日,由涪陵区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涪陵作家协会会员胡云昌创作的诗集《纸上山河》,由重庆出版集团正式出版。
据悉,《纸上山河》是胡云昌的首部作品,分为人物篇、地理篇、人文篇、爱情篇、时代篇等5个部分,一共收录诗歌93首(组),入选诗歌均为获得省级以上的特等奖、金奖、一等奖、二等奖作品。
人生以“残”开篇,从读书中“汲取”力量
胡云昌,笔名余墨,1974年10月2日出生于重庆垫江。因高烧被诊断出患小儿麻痹后遗症,右腿残疾。从记事起,当同龄人在蓝天下奔跑嬉戏时,他把自己关进心中的孤城,过起“与世隔绝”的日子。
视线到不了的地方,阅读却可以。于是,胡云昌下决心要学会汉字,他开始从各种读物中找乐子。童年时期,他几乎看完了能找到的所有读物,包括连环画、故事书、残缺不全的语录,甚至是包挂面的旧报纸。
当他遨游在书籍中的世界时,人生又给他一记重锤。小学毕业之际,胡云昌因右腿残疾,被县重点中学拒之门外,他只好在村里读初中。初二那年,因为学校合并,胡云昌不得不走12里山路到乡中学读书,行动不便的他每天天不亮就打着火把出门上学,晚上又摸黑回家。
艰辛的求学路让胡云昌开始思考自己的命运。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一句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强有力的表达以及诗句透露的悲愤情绪,仿佛一道惊雷划破长空,震撼了他。之后,胡云昌开始偷偷写一些诗句,抒发心中的苦闷与理想。一个关于诗歌的梦想,犹如一颗种子正在悄悄萌芽。
16年笔耕不辍,幸福之花终绽放
读中专后,胡云昌迷恋诗歌创作几近疯狂,课余时间几乎全都泡在学校阅览室读诗歌,闲时就构思着写诗投稿。
胡云昌对于诗歌创作的沉迷一直持续到1996年从学校毕业。之后,迫于生活与工作的压力,他不得不中断诗歌写作,转向新闻写作的工作,这一断,就是16年。
创作可以暂停,热爱永不休止。16年里,虽然胡云昌没有创作诗歌,但心里从没有放下诗歌,他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研读诗歌的相关书籍上。这样的生活,于普通人而言枯燥无味,他却乐在其中。
2012年底,胡云昌的工作、生活步入正轨。为了让家庭生活变得更好,他带着心中那份对诗歌的热爱,再次踏上逐梦之旅,重新提笔创作。得益于16年的阅读积累,胡云昌的诗歌创作有了质的飞跃,他的作品褪去青涩,字里行间,有火热的现实,有美好的梦想,迸发出感人的力量。
用诗歌丈量世界 ,一朝结集成册终逆袭
2015年,胡云昌写的一首诗《戏楼上的人用脸谱在人间虚晃了一枪》被纳入一组诗参加《星星》诗刊办的诗歌大赛,并获得一等奖。这次获奖让胡云昌备受鼓舞,他更加勤于创作,广泛地参与各地开展的诗歌创作大赛。
行,也是诗人创作的源泉。得益于读与行的积累,诗与远方将胡云昌从个人的小天地中带了出来,行文不再晦涩难懂,逐渐有“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辽阔,精准地反映出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
2018年,胡云昌的作品《在庐陵,怀文天祥》在“太极实业杯”首届黄亚洲行吟诗歌奖国际大赛上荣获金奖。此后,作品频现大赛,获奖捷报频传。《人民文学》第一届“诗意济南 风雅历下”征文诗歌类一等奖、《诗刊》”“春风八百里·井冈四十年”全国新诗大奖赛一等奖、《星星》诗刊“星星点灯”全国诗歌大赛特等奖……如今,胡云昌已获得各类诗歌征文奖项306个。
由于作品影响力大和创作能力突出,2019年胡云昌受邀参加鲁迅文学院全国残疾人作家研修班,成为文人墨客中的佼佼者。2023年5月,胡云昌被评为涪陵区“自强模范”。
2024年3月,在涪陵区文联、区残联、区作协的大力扶持下,胡云昌首部个人诗集《纸上山河》问世。诗集内容以描写祖国各地的山川风景、人文古迹、风土人情、时代风貌为主,也有讴歌爱情、感悟人生,更有作者对生活、人生的感悟。其中,诗集中还有描写涪陵物产、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方面的作品。
“我很自豪,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璀璨文化给我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我很幸运,身处文化繁荣的新时代,让我拥有更多机会与平台。”胡云昌表示,未来,他将继续怀着对文字的敬畏写作,用最纯净的文字抒发他的所感、所思,激励更多的人在泥土中拾捡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