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 | 个性多面体的光芒——王嘉陵油画作品观后
2024-05-01 10:31:53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文/孙克
为提升公众对版权的认识与重视,由重庆市版权协会、重庆文化艺术品行业协会共同主办,龙湖MOCO168、ART艺术圈·城市会客厅、乾宇文化艺术馆联合承办的“2024新生——王嘉陵油画创作经典IP展”,于4月28日在重庆两江新区龙湖MOCO168的ART艺术圈·城市会客厅启幕。此次展览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关注,展览将持续至5月18日,市民可免费参观。
本次展览以“2024新生”为主题,追溯艺术之渊源,品味春光之美好。展览聚焦于王嘉陵先生的油画创作历程,主要展示了其笔下不同时期重庆的代表作60余件,展示了艺术家创作风格的演变与成长轨迹,以及其对油画艺术的坚定追求、独到见解与深邃的思想内涵。观众得以近距离感受到油画艺术的魅力,同时,展览也旨在推动王嘉陵油画作品的版权保护工作,助力衍生品开发及版权产业的持续发展。
作为展览的举办地,重庆ART艺术圈·城市会客厅本身就是一处融合现代感与艺术氛围的场所。展览空间的设计细致考虑了观众的参观体验,确保王嘉陵的作品以最佳视角展现给每位参观者。现场观众得以领略王嘉陵笔下的春天,这不仅是自然界生机勃勃的象征,更是心灵觉醒与生命颂歌的体现。
在开幕式上,王嘉陵先生亲临现场并阐述了自己的创作理念,强调艺术作品与时代精神的紧密联系。王嘉陵表示,每一幅作品都凝聚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的不懈追求,他希望观众能通过此次展览,感受到春意的蓬勃与艺术的无限潜能。
许多出席开幕式的观众表达了对王嘉陵作品的热爱和对此次展览的高度评价。
王嘉陵的油画作品给我的深刻印象,是他对油画技法熟练的掌握、视野的开阔与丰富,更突出的是他作为画家强烈的个性特征。油画源于西方,其技法、工具材料、审美观念等与中国画迥不相同,一百多年来多位前辈前往西方学习,他们的成就彪炳史册,从李铁夫到徐悲鸿、林风眠、吴作人、常书鸿、吕斯百,再到罗工柳、李天祥等先行者,从绘画技法手段到审美与教学理念,都逐渐吸收融合,在当今社会文化生态中,油画与交响乐、芭蕾舞一样,得到广大群众的接受与喜爱。对于油画家们来讲,更可贵的是年轻一辈画家们正在以一种成熟的状态和广阔的胸襟,面对自中世纪以来西方绘画数百年不同民族不同时期形成的不同学派风格,主动而自由地汲取,取我所爱为我所用。于是我想到,几十年来时常为理论家强调的油画“本土化”“中国化”口号,对于画家们来讲大约是个伪命题。问题在于油画这样一种外来文化之所以被东方人所接受和欣赏,就是由于其通过光线、色彩、空间等因素得到感性的具有质感、量感的物象表达。而西方几百年来油画风格技法也在不断发展,那么在吸收、借鉴过程中达到融会贯通,其创造力的来源全在画家个人形成不同的风格。看过王嘉陵的油画,给了我一些启发,感觉到画好油画要在掌握相当扎实的基本技法之后,还要放开胸怀与视野,努力寻求个性,画出他自己。李可染先生勉励中国画家们说:“可贵者胆。”看王嘉陵的画,感到他在艺术上是有胆量气派的。
王嘉陵热爱艺术更喜欢油画,我看他的学艺自述,感到他对于绘画的热爱近于痴迷,这是艺术家对于人生与大自然的热情,推动他去寻找、观察和表现。对我们来讲,油画是富有表现力的画种,技法要求高, 基本功要扎实,对于光线变化下的色彩关系体现的时空感觉,是必须具备的,这也是油画的技术性要求,西方现代艺术家对于他们的传统弃之如敝屣,但艺术从来不是绝对的,人弃我取未尝不是智者之道,但这种接受又不是照搬照抄,有人以纤毫毕至的精致去模仿19世纪巴洛克风的古典派,但是欧洲人的贵族气息是重复不了的,得到的不过是永远赶不上的摄影镜头与电脑制作的庸俗商品画而已。
看王嘉陵的画,感到他的艺术是表现性的又是具象性的,面目手法是多样而很少重复的,似乎凡是眼睛看到的就画出来,色彩大胆,有的很生猛,直接的煤黑、翠绿或加些白粉涂上去,有的又很协调,轻柔雅致的灰调子,蓝天白云。很多时候用刮刀代笔刮上去,凌厉生猛。他去川西或甘南,绿色的草原,点点的帐篷和牛羊,充满了柔情。还有雨后的彩虹,原是虚无缥缈的云霞,在他的笔下又实在得可以亲近抚摸。看他的画,有些任性,在表现中国的山川景物以及人文事物时,尽显中国画家的本性,这一切绝不是一句“油画本土化”可以说清楚的。这性格里有一种张力,不断地萌动,他的画未必都完整都完美,但是把他的作品放到一起来观看,认真思考,会发现他的艺术在个性的多面体中放出的光芒。
以上是我的粗浅之见,姑妄言之。
责任编辑:徐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