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来看展!云阳202件展品亮相三峡博物馆
2024-05-02 06:00:00 来源: 云阳县融媒体中心 听新闻
汉辟邪座多枝青铜灯、始建国元年铜承水盘、汉“蛮夷邑长”青铜印……日前,在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委(重庆市文物局)统筹指导下,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妙手匠心 重现华光——三峡出土文物保护利用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展出三峡地区各区县出土文物895件(套),其中来自云阳县博物馆的202件展品亮相三峡博物馆。
在三峡博物馆一楼临展厅
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分类排列在展馆内
游客们三三两两,或驻足欣赏,或拍照记录
进入展厅
有两件文物个头小小,但却大有来头
这就是出土于云阳的“蛮夷邑长”青铜印
和“朐忍丞印”封泥
“蛮夷邑长”青铜印出土于云阳旧县坪遗址,为汉代中央王朝封赐给少数民族酋长的官印。“朐忍丞印”封泥出土于云阳李家坝遗址,封泥是中国古代封缄简牍并加盖印章的泥块,“朐忍丞印”封泥即为加盖了朐忍县丞印章的用印遗迹。在相近的遗址范围内,同出邑长印和县丞封泥,加之旧县坪遗址还出土过“巴郡朐忍令景云”石碑,这正是汉代沿用秦制实行郡县制和羁縻制相结合的反映,也是三峡地区文明融入中华文明的实证。
此次展出是重庆近年展览文物总数量、珍贵文物数量最多的一次。此次云阳县博物馆一共出借了202件,其中珍贵文物共计101件,包括始建国元年铜承水盘、汉弦纹鎏金带盖三足青铜卮等6件一级文物。
作为长江标志性河段,三峡是长江上游人类文明的重要源头,在迄今世界最大的文物保护工程——三峡文物保护工程中,重庆三峡库区出土文物18.3万件,是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的生动见证。展览以重庆三峡库区出土文物为基础,集聚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从前三峡考古时期到后三峡考古时期多个遗址的出土文物,囊括化石、青铜器、铁器、鎏金器、陶器、瓷器、石器等,时间跨度久,空间跨度大,文物数量多。
本次展览以三峡文物保护工程为背景,以三峡出土文物保护修复成果为展示对象,通过“三峡文物大考古”“能工巧匠修文物”“有效利用活起来”三大部分内容,结合文物保护领域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技术,向观众科普预防性保护手段和文物保护利用理念。这次展览也是展示长江文化,挖掘长江文化内涵,深入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举措。
此外,此次展览互动性强,观众可以不同身份的代入感参观展览,体验文物修复师,了解文物修复场景和体验修复过程。在闻香互动环节,观众可化身文物科技保护者,对文物环境中有害生物进行高效抑杀。
云阳的一级文物简介
出土于云阳丝栗包遗址,器底有铭文隶书5行22字:律斤衡兰,承水盘容一升。始建国元年正月癸酉朔日制。根据铭文可知,该器为“承水盘”,是新莽始建国元年,王莽改制时制作的度量衡器,容量为汉制一升,约合今天的两百毫升。公元9年,王莽篡汉称帝建立新朝后,展开了一场改革运动,史称“王莽改制”,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即通过制造标准器颁行天下以统一度量衡。这件承水盘即为这一历史事件的实证。
直腹,平底,三熊足,两侧饰衔环铺首。腹部饰仿扣饰的箍带纹,中部箍带上纹饰一周凸弦纹。盖为子母口,中心有一环钮,旁有三立鸟。平顶中部饰一平面浅浮雕柿蒂纹。通体鎏金。
“五一”期间
大家不妨去三峡博物馆看展
在展厅与文明相遇,与时光对话
共赴一场精神的盛宴
责任编辑:张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