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桥赋》研讨会举行:搭建起川渝黔三地文学和出版的桥梁
2024-05-02 08:00:47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听新闻
近日,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万桥赋》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作品由重庆市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张者与作家宋潇凌伉俪创作完成,由重庆出版社与四川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书中以贵州桥梁建设为背景,讲述了几代中国桥梁建设者的故事。该书集合川渝黔三地文学出版力量,谱写下了西部大开发新篇章。
作为一部展现新时代交通建设恢宏成果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作者张者、宋潇凌通过讲述主人公在贵州的桥梁寻访之旅,将中国西部地区独特的山川河流、历史文化以及新时代中国建设之恢宏展现得淋漓尽致,并深入挖掘建设者背后的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与文化传承,为以新时代交通建设为主题的文学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由此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建造的创新和发展及中国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在与会专家看来,《万桥赋》的创作出版,是川渝黔三地开展文化合作的一个创举。小说由贵州出题、重庆出人、四川出书,其间两位作者多次到贵州采访,了解贵州桥梁文化、贵州桥梁建设者的故事,与桥梁工程师建设者、文史专家、当地老百姓进行了深入交流,历时两年的深入生活、深入实践,高质量完成了作品的创作。《万桥赋》既是跨越发展的贵州故事,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诗篇,搭建起川渝黔三地文学和出版的桥梁。
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认为,该作品的文学重量、高度和宽广度都满足了读者的期待,将自我成长的故事与桥梁的故事结合得非常好,为现实主义主题小说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极好的经验与启示。小说内涵丰富,对我们这个时代人的生活和精神脉搏的把握非常准,读者感同身受,从里面看到自己的各种精神的面向。《万桥赋》是写建桥,但实际上也是写历史跟现实之间的沟通之桥、人的精神之桥、人与人之间的心桥,桥的意义从现实意义上升到象征的层面、精神的层面,为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提供了非常好的艺术启示和经验。
中宣部原出版局局长高明光认为,寻找心灵的密码是本书暗含的一个主题,表面上轰轰烈烈在谈桥,实际暗含着人要想提升,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高尚的人,首先要塑造心灵,要架通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表示,阅读《万桥赋》让他深受感动,这是一部思想深刻同时又难得的好看的作品,写得深刻、自然,构思精巧,桥既是交通的工具也是心灵沟通的工具,对当下年轻人与父辈的代沟如何打通有启示作用,该作品有利于年轻读者更好地认识国家与社会,希望三省市可以联合将该书的宣发工作做好。
北师大教授、评论家张清华感叹,这是张者宋潇凌文学伉俪的“琴瑟和鸣之作”。“我感觉带着天然的刚性、洒脱、诙谐、俏皮的部分更多是张者的风格,细腻和幽深的这一面可能更多是宋潇凌的特点,所以两个人的协作使得这部小说在艺术上具有了某种意义上的复调。”张清华还表示,小说主人公“葛念镜”这个人物塑造得非常成功,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大量的地方民俗、传说、掌故嵌入,“很有考古学的味道。”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贺绍俊直言,张者和宋潇凌实现了主题写作的大突破,最大胆之处,是将一个报告文学的选题转化小说选题,“反映贵州造桥的奇迹应该说最适合报告文学呈现,但他们用小说来写,小说是虚构的,但他又兼顾真实,里面写到了很多大桥的建设和设计是真实的,本身是一种非虚构写法,因此整个小说实现了虚构和非虚构的有机结合。”他也指出,虚构与非虚构关系怎么处理,还有一些细节值得进一步探讨。
北京市作协主席、北京大学教授李洱说:“我觉得这是张者和宋潇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一部作品,这个桥是生活和艺术之桥,是传统与现代之桥,是长辈与后辈之桥,是非虚构与虚构之桥,这也是自我与家国之桥,在创作风格上我觉得他们的风格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跟他们两个人以前创作风格迥异。宋潇凌以前的作品是哀叹、幽怨,张者作品是幽默、反讽,但是现在这部作品是颂导、抒情,这是他们很大的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大先认为,《万桥赋》是一部充满着青春气息的小说,这是主题写作很难得的一点,让读者读起来满心欢喜,叙述节奏快,读起来愉快,这是情感基调上形成一个反差感。小说有一个充满着内在张力的故事,它的情感基调一方面是地域的充满了胶着情绪,另一方面它的叙述语调极富喜悦色彩。
“贵州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伴随着走出去与外部世界联通的渴望,我们天工开物,在17.6万平方公里,在126万座山头上架起了三万多座桥梁,成就了贵州世界桥梁博物馆的美誉。”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许湘华的父亲曾建设贵州第一座大桥,他感慨,贵州的交通建设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贵州的路与桥,每一条每一座都蕴含着丰富的故事、深厚的内涵和无尽的价值,他们见证着贵州的发展变迁和人民的奋斗与拼搏,《万桥赋》是一扇通往从更多层次探索贵州交通的大门,也期待以这部小说为起点,激发出更多作家、艺术家们创作热情,将笔触伸向贵州交通,书写更多的精彩故事,塑造更多的鲜活形象,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讲述《万桥赋》创作过程时,张者表示,川渝黔三地联动推出这本书很有意义,“写的是贵州的桥,事实上就是西南的桥,整个大西南交通都是靠桥,我们过去说蜀道难,难就难在交通上,现在整个西南的交通大大改观,我们重庆其实也称为桥都,总而言之,写西南的桥,聚焦贵州的桥,事实上反映了整个中国的桥梁事业。”
本次研讨会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中国作家》杂志社指导,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市作家协会、贵州省作家协会、贵州省交通运输厅主办,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文艺出版社、重庆出版社、贵州省公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办。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赵欣
责任编辑:徐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