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为一座馆赴一座城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五一”人气爆棚-华龙网

文化中国行 | 为一座馆赴一座城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五一”人气爆棚

2024-05-02 20:21:52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华龙网讯(王景行)玩转“五一”假期,很多人把博物馆游列为必玩打卡项目,甚至“为一座馆赴一座城”。“我们这次是专门来看三峡博物馆的!”“抢了三天的票,才终于预约上。”……5月2日上午8点50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门外早已排起了长龙,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汇聚到入馆通道内,等待着正式开馆。

据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统计数据,5月1日该馆游客超过1.5万人。截至目前,三峡博物馆“五一”假期前四天的门票全部约满。是什么原因,让如此多的游客选择走进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壮丽三峡》焕新亮相 镇馆之宝抢先看

5月1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壮丽三峡》展厅改陈后开启试开放。作为三峡博物馆的代表性展览,《壮丽三峡》于2023年启动改陈工作,新展以“中国的三峡、世界的三峡”的视角重构展陈体系。

镇馆之宝《战国铜虎钮錞于》。王景行 摄
镇馆之宝《战国铜虎钮錞于》。王景行 摄 

展示内容紧扣“壮丽”二字,以“自然奇观”“历史长卷”“人文古迹”三大部分为基本构架,为游客呈现了一场自然、人文内容兼具的全场景式综合性展览。

游客们拍照打卡。王景行 摄
游客们拍照打卡。王景行 摄

值得一提的是,三峡博物馆馆藏十大镇馆之宝中的六件:旧石器时代早期巫山猿人下颌骨化石、商代三羊铜尊、战国铜虎钮錞于、战国铜鸟形尊、汉代偏将军金印、汉代景云碑,都在《壮丽三峡》展厅中得到了呈现,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据了解,《壮丽三峡》目前处于试开放阶段,将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开放。

AI+VR科技赋能 打造沉浸式新体验

走进《壮丽三峡》展厅,三块大型三维数字LED屏映入眼帘,这是本次展览蓄力的“大招”。展览利用馆藏文物的基因和元素,制作出专业的沉浸式数字化场景,让游客徜徉在光影交错的“三峡画卷”之中,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壮丽三峡》沉浸式数字化场景。王景行 摄
《壮丽三峡》沉浸式数字化场景。王景行 摄

展览通过古代大型战船模型辅以通壁绘画,展示“王濬楼船下益州”“杨素造舰永安宫”的宏大场面;通过场景和雕塑、AI语言大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展示诗人兴会场面。此外,博物馆还利用建模、动画和虚拟现实技术,将古老的文物呈现于现实场景下进行互动的效果,让文物从此多了一种贴近生活的展现形式。现在,游客不仅可以到展馆现场体验,还可以点击屏幕,感受指尖上的三维文物。

游客现场体验“会说话”的文物。王景行 摄
游客现场体验“会说话”的文物。王景行 摄

科技含量十足的博物馆之旅,让游客大呼过瘾。“太震撼了!博物馆应用了好多高科技,给了我和孩子们一次完全不一样的体验!”从宜昌带着孩子来重庆旅游的张女士表示。

现场体验文物修复 解锁博物馆新玩法 

在《妙手匠心 重现华光——三峡出土文物保护利用展》系列活动中,游客们不仅可以看到出土于奉节的世界最早火药,还可以站在文物修复桌旁近距离学习修复汉代镶银漆盒,甚至可以动手体验青铜器纹饰拓印,感受青铜器历史的熏陶和文物修复的魅力。

游客近距离观看文物修复。王景行 摄
游客近距离观看文物修复。王景行 摄

在展厅中,所有文物修复实验室都是开敞式设计,游客可以站在修复桌旁,在不影响文物修复师工作的前提下,亲眼见证三峡出土文物修复的全过程。遇到好奇的部分,还可以现场向文物修复师提问。

游客体验青铜器纹饰拓印。王景行 摄
游客体验青铜器纹饰拓印。王景行 摄

“我们把文物修复现场搬进文物展厅,是一次新的尝试和突破,让公众更直观地了解文物修复的技艺和不易。”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游客在观展之余还可以将三峡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带回家。

责任编辑:徐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