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吐槽生了“体育学渣” 继承衣钵的焦虑你有吗?-华龙网

奥运冠军吐槽生了“体育学渣” 继承衣钵的焦虑你有吗?

2024-05-07 05:53:25 来源: 扬子晚报 听新闻

最近奥运冠军杨威发布的一则视频,神吐槽生了仨“体弱多病”的娃,引发广泛热议和共鸣。网友看完纷纷表示,“世界冠军的爸,体操女神的妈,柔弱多病的娃……”歌唱家的孩子五音不全;画家的孩子画画一塌糊涂;学霸的孩子一路学渣……网友调侃,“正应了那句扎心名言:桃李满天下,家里结苦瓜。”针对家长们的心结,记者也请心理专家帮忙疏导。 

奥运冠军吐槽孩子无法继承衣钵

杨威作为奥运会体操全能冠军,5岁就进了运动队,他的妻子杨云是前中国体操女队队长,拿过奥运铜牌,夫妻俩都是运动健将。杨威却称生了仨孩子,结果个个体弱多病,竹竿子身材,是医院的常客。本着永不言弃的奥运精神,杨威给他们定制各种趣味训练。小腿弱练弹跳,核心弱练爬行,驼背练肩膀,本以为三个娃从此摆脱竹竿,希望有朝一日,三个娃能继承体操衣钵,备战奥运。结果‘新冠’来了,全家病倒。大儿子杨阳洋在他的专业指导下,终于成功喜欢上了高尔夫;老二练了一段时间,牙磕掉了,膝盖破了,手破了,头破了;老三支气管炎加肺炎在医院里写作业……

杨威的吐槽引发评论区热闹跟帖,有人问,这个衣钵是非继承不可吗?有人建议他们再生一个。也有不少网友表示“释怀”,“如果冠军+冠军就能生出新一代冠军,那么不出五代地球上就能有超人了。”其实身边这样“逆天”遗传的例子还不少,还有很多人表示,自己或身边人,家里也有“同款娃”。比如一对俄罗斯高材生夫妇生出来的孩子,英语才考28分。“哈哈我家也一样,我空手道黑带,我媳妇跆拳道黑带,我儿子手脚不协调,瘦得像猴。”“我985毕业,儿子在我的辅导下,英语15分,语文1分,数学不辅导考87.5分,我释怀了。”

继承衣钵源于父母对孩子未来的担忧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江苏·南京12355心理专家智库成员、南京交通技师学院思政高级讲师韩宁告诉记者,当代社会,父母希望孩子能够继承他们的衣钵,延续家族的传统和价值观,这是一个古老而普遍的愿望。然而,现实往往是复杂的,大多数孩子并不愿意或能够完全接受父母的期望。这种情况下,涉及到一系列心理学效应,既影响了孩子的内心,也牵动着父母的情感。

父母期望孩子继承衣钵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他们对孩子未来的担忧。父母希望通过教育来创造一个良好的未来,但是这种希望也可能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负担。孩子与父母的期望之间的冲突常常导致认同危机。

认同危机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涉及到个体在寻找自我认同过程中的一种负面体验。这种体验来自于社会环境和内心的不一致,导致孩子感到困惑和不安。孩子并不喜欢父母期望的方向,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因为他们感觉自己无法满足这些期望。同时这也加剧个体的信念和其自身行为发生激烈冲突,从而引发认知失调。

鲁迅先生长孙也曾饱尝“影响的焦虑”

其实杨威自己在另一个视频里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已经接受了这个现实,三个孩子虽然清瘦,但快乐就好了。“我开过汽修厂、发廊、退役后还开过体操俱乐部、当过国际裁判、接过广告代言,甚至现在做直播,我都尝试过这么多,为什么要限制他们按照我意愿发展?自从想明白了这一点,我仍然督促他们练体操,但带着他们玩各种其他爱好,我不需要他们接力这一棒奥运火炬,他们需要接力的是奥运精神和敢于尝试的勇气。”杨威说,“他们长大后可能从事任何喜欢的工作,我都支持,我有我的过去,他们有他们的未来。”对此,网友表示,“没有普通孩子,只有没有被发现长处和天赋的孩子。”“确实我知道的田亮的女儿没有练跳水,郭晶晶的女儿也没练跳水……”

“继承衣钵”的心态放在孩子身上,会成为一种压力。鲁迅先生长孙周令飞出生之前,鲁迅就已经去世了,他从未见过爷爷。中学毕业去参军,新兵连结束后分配工作,被分配到卫生所。“我问为什么,他们说鲁迅原本学医,后来弃医从文,你要完成祖父未完成的事业。”周令飞说,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要我写通讯报道,我最不会写的就是作文,他们不信,就得写,因为我是鲁迅的孙子。”周令飞和日本文豪夏目漱石的孙子在东京有一次对谈。夏目漱石的孙子说,自己的前半生一直活在一种恐惧之中,作为夏目漱石的后代,每天就是被人家说,你应该会写作。但夏目漱石的孙子后来学的是漫画,从事漫画评论工作,也被别人说这样不对。周令飞说,“我当时觉得他很勇敢!敢大声讲出来,我是把这种情绪藏在心里了。”

让孩子在探索与试错中找到自己的路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表达过:“真正的自我并不是别人所希望你成为的那个,而是你自己真正渴望成为的。”这句话点出了代际传递压力背后的核心问题:父母希望孩子延续他们的传统,但孩子可能有着自己独立的追求和梦想。解决这种冲突通常需要开放的沟通、理解和尊重个人的选择。

有多少父母甘于接受孩子可能会平庸这件事?对此,韩宁表示,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谁也无法预测,没有必要一开始去设限。发现和尊重孩子的特质,让花成花,让树成树,引领孩子成为他们想成为、能成为的最美好的样子,这是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父母对子女继承衣钵的期望,虽源于深爱与传承的美好愿望,但在实践中却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既激发家庭内部的情感波动,也考验着亲子关系的韧性。解决之道在于增强沟通,理解并尊重每个个体的自主性需求。父母应学会放手,让孩子在探索与试错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而子女也需勇于表达,学会在尊重与理解中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唯有如此,代际之间的传承才能超越简单的衣钵接续,升华成一场关于成长、理解与和谐共生的心灵旅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责任编辑:邓旻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