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忠县磨子画乡:乡村振兴中的“土味”文化
2024-05-09 15:54:35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华龙网讯(记者 李天春)初夏,万物葱郁,生机盎然。5月7日—8日,民盟重庆市委会组织的助力忠县磨子乡村振兴“留住乡愁”采风活动在忠县举行。重庆文化界的知名画家、诗人、摄影师等深入忠县磨子乡、皇华岛采风调研,为当地的乡村振兴和文旅发展献智献策。
“土味”乡愁:文化为经济发展“造血”
磨子土家族乡是忠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因地形似农村的磨子而得名。
磨子乡户籍人口1.8万人,常住人口只有4000余人。农村老年化、空心化现象严重,文化生活单一。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磨子乡的真实写照。
2021年3月,磨子乡作为市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由重庆市纪委监委帮扶集团对口帮扶。作为帮扶集团成员单位之一,民盟重庆市委会给磨子乡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派出干部黄晓彦作为驻乡工作队队员,挂职该乡的副乡长,扎根磨子乡用心用情帮助当地发展。
磨子乡以农业生产为主,靠什么推动乡村振兴?民盟重庆市委会经过慎密调研,决定以“土味”(土家、乡土)文化作为切入点,打造忠县磨子土家画乡,为当地经济发展“造血”。
重庆市美术家协会、重庆民盟画院等组织李毅力(綦江农民版画创始人)、张涌、张力、肖力、罗卜春、李成芝、黄媛媛、刘月、余胜、黄伟等二十余名志愿者借助所在单位力量,以文艺志愿者团队的形式助力磨子乡的乡村振兴。
“土味”画乡:农民画工尝到绘画甜头
很多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在家中的老人能够拿起画笔吗?三年前,这确实是个问题。
今年58岁的刘凤英,是磨子乡磨子社区的普通居民,从小没有读过书,用她的话说“笔都握不稳”。
刘凤英记得,磨子土家画乡第一期培训班开班的时候,她背着孙子参加。“我没有文化,自己的名字都写不起,不是画画的料”。她要打退堂鼓。
“没有关系,你慢慢学嘛,事在人为。只要坚持,一定会画得好的。”黄晓彦对刘凤英苦苦相劝。
“好嘛,我试试看。画不成就算了。”刘凤英拗不过苦劝,硬着头皮参加培训班。起先,她画得不好很生气。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盟中央美术院重庆分院院长李毅力的悉心教授下,刘凤英慢慢掌握了调色、勾线等绘画基础知识,对绘画有了信心。
经过不断努力,刘凤英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画工。2023年,她的绘画作品还获得市级评选的奖项,绘画收入有2000多元。
今年70岁的唐兴元自土家画乡培训班开班以来,一直坚持画画。去年,他的绘画作品卖了将近一万元。
尝到绘画甜头的村民们,对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今年79岁的刘正忠,经过近一年的学习,画出来的作品有模有样。
磨子乡的老年人,能够拿起画笔吗?如今,村民们已经用行动作出了回答。
“土味”文化:握锄头的手也能握画笔
笔随心走,用心一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也能妙笔生花。如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在磨子乡已成为现实。
在磨子乡采风活动中,有盟员即兴作诗一首:
本是泥中腿,闲来学画鸦。
农夫稀识字,妙笔也生花。
民盟献良策,乡村见物华。
人勤翻沃土,手拙绘烟霞。
3年多来,在李毅力、张涌等画家的带动下,磨子土家画乡培训班已经举办了13期,培训农民画工达500余人次,现有画工主创团队有60多人,成为磨子乡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中的文艺中坚力量。
乡文化服务站站长刘光祥告诉记者,磨子农民画的品牌特色已经逐渐形成,农民画工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磨子农民画已经在市群众艺术馆举办了两次专题画展。2023年,磨子乡农民画受邀参与云南省第七届农民画展。在“第二十一届重庆市美术书法摄影联展”“首届川渝两地乡村振兴新农民画联展”上,有十余件优秀作品获奖或展出。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持续努力,磨子乡的农民画逐步有了销路,村民绘画的热情高涨,对市场前景也充满信心。文艺志愿者还组织并参与各类农民画主题创作、订单式创作。
截至目前,磨子乡已累计销售了400余件农民画工艺品,为画工们带来的收益达12.3万元。
忙时务农,闲时作画。
握锄头的手也能握画笔,在磨子土家族乡已经蔚然成风。为了推动农民画的发展,磨子乡文化服务活动中心专门设立了农民画室,每天有文艺志愿者指导,农民画工利用农闲时间在画室学习、创作、交流。
据了解,磨子乡正在农文旅项目中布局农民画美术馆,引入土家版画游学基地、画家写生基地、土家元素文创产品定制等乡村文化产业项目,不断探索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图片除署名外,由磨子乡提供)
责任编辑:王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