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的学校】重庆市凤鸣山中学党委书记邓仕民:“一体两翼”促群凤和鸣 “双减”赋能助声震九垓
【核心导读】
为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重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市教委《重庆教育》政务新媒体、华龙网集团教育频道联合开展“向往的学校:重庆市中小学书记校长谈新时代教育变革”大型融媒特别报道活动。
我们走进全市城乡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围绕全市教育工作会提出的重点民生实事和工作目标,聚焦党建领航、培根铸魂、优质均衡、名师培育、强基赋能、城乡一体化、教育数字化、教育评价改革、教育治理现代化等关键词进行深入采访,通过文图、视频等融媒体形式,聆听中小学书记校长们的办学思考,见证我市城乡中小学的发展成果,展现重庆基础教育发展的变革力量,讲好重庆教育故事,传递重庆教育好声音,反映全市基础教育系统“拥抱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 建设新重庆”的良好精神风貌。
【关键词】:“一体两翼”“一院五中心”
华龙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从“十四五”到2035,您认为学校发展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制定了哪些发展目标、愿景与规划?
邓仕民:经过前十年的进步和发展,学校的品牌声誉、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质量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未来十年,坚持改革之路走到底,坚守内涵发展、特色办学蓝图绘到底。用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勇气,充分激发内部潜能,把问题当课题,抢抓学校发展新机遇,增添内涵扩张新动能。
学校始终秉承“群凤和鸣,声震九垓”办学理念,务实践行“尚雅尚慧,至善至真”凤中校训,科学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创新构建“一院五中心”特色发展平台,抓质量、重体艺,助推学校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以凤中综合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为主体,以体育和艺术特色蓬勃发展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学校发展能级提升、办学品牌创建、教育质量提升、课程改革创新和师资队伍建设等“五大行动计划”,努力在发展方式、发展内涵、发展动力上有新发展新作为新突破。让名校凤中办学基础更厚、发展内涵更丰、体艺特色更亮,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
【关键词】:“凤”文化
华龙网:文化特色如何在未来的十年里面实现,作为一所底蕴深厚,独具“凤”文化特色的学校,请您谈一谈学校的基本情况?
邓仕民:凤中校园的每一个地方都在诉说凤的智慧,凤中建筑的每一个细节都在体现凤的高雅。独具特色的物态文化承载着独具匠心的精神寓意和内涵特质。凤文化浸润校园,涵养师生,影响辐射广远,全国各地的教育考察团来到凤中,目的之一就是考察学习借鉴凤中自成体系的物态文化、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未来凤中将进一步聚焦凤文化的“雅”和“慧”的核心要义。完成“凤藻园”“凤举园”“凤栖园”等物态文化建设的收官工作;修订完善充实“凤”文化读本框架体系和文本内容,让“凤”文化的系统性、条理性、完整性更严谨更深刻,更具传播价值和推广意义,为培养雅慧并举、雅正慧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建设课程创新基地、精品课程
华龙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全面实施,新时代、新课标、新课改,围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哪些长远考量和规划?
邓仕民: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雅、慧”内涵,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行走的德育课程,管理育人、活动育人、课程育人,培养“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课堂着手,持续深化课堂改革和课程建设,创新探索,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凤中课程改革已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坚韧不拔地走了10年,取得了显著成效,已成为重庆市高中课程改革样本示范学校。下一步学校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是对于学校的课程建设要推广,比如高中课程创新基地、精品课程、双新示范校、市区级教研基地等建设,这些将助力学校课程改革走得更远、更高、更深厚。二是将深度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的精品化建设,此项工程凤中已在路上,学校已经拥有8个市、区级课程创新基地、12门精品课程。三是校本课程建设数量要力争达到150门左右,优秀学校一定要增大课程的选择权,要提供给学生丰富多彩的课程选择空间,充分培养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关键词】:思想素质、新技术应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华龙网:新时代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要扎根教育强国建设,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成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一员。围绕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有哪些新举措 ?
邓仕民:目前,学校教师队伍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与活力。他们不仅在国家级、市级、区级现场赛课中取得优异成绩——31人荣获国家级特等奖、一等奖等荣誉,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合理,涵盖了老中青三代,学科分布均衡,数量充足,每位教师都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优秀的教学能力。
然而,面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我们仍需对教师队伍进行更高层次的引领和要求。首先要加大名师培养力度。按上级文件规定保障教师培训经费,有计划、有重点推进名师培养。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国培、市培项目,参加专题式、项目式全员培训、集中短期培训、周期性培训。专题研究教师发展问题,把满足教师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培训计划,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养模式,为学校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其次要深化校本研修培训。利用专家讲学、论坛互学、反思述学、研究促学等形式,促使教师深入学习新教育理论和新教育技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形成精良的教师团队。
再次要发挥骨干教师引领示范作用。继续发挥60余位市、区级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一帮一”青蓝工程将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捆绑发展。做好做细做实职初教师的帮带工作,鼓励要求青年教师按照“一年入门、两年上路、三年成熟、五年成才、十年成名”进阶发展目标,完成专业成长修炼,快速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的中流砥柱。
第四要重视正高级、特级教师培养。力争在特级、正高级教师数量上有新突破,市级名师、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促进优秀青年教师茁壮成长、脱颖而出,打造成一支品德素养优秀,职称结构合理,能力结构出众的高端教师团队。
【关键词】:“无体育不教育”
华龙网: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一个都不能少。在这三个方面教育的实施中,有哪些亮点和特色?
邓仕民:学校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好“五育并举”?这是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也是凤鸣山中学近十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体育特色项目的发展迅速,“五育并举”走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路子。
2023年11月,作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推进会重庆市唯一的中学考察点学校,凤中接受了全国各地省级领导、教育部领导到学校实地走访,他们对学校的体育发展和五育并举工作予以高度的评价。
面向未来,我校将继续秉持“无体育不教育”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体育德,开展“雅志铸魂,雅行立品”教育活动;坚持以体育智,探索“慧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以“赛季”形式贯穿学校体育的课堂教学改革继续得到深入落实和扎实推进,注重普适体育和竞技体育双轨运行、双轮推动,不断强健学生身心;坚持以体育美,以美育构建校园生活,让教育走向美学境界,重庆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创新基地成功创建;坚持以体促劳,让学生把气接上,把根扎下,在田间地头感受劳动的光荣、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的收获。在科技教育方面,凤中无人机和机器人等科技创新项目已经走到全区前列,体育和美育已成为学校的两大特色。
【关键词】:法人统筹、品牌引领、项目带动
华龙网:面对凤中教育集团成立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学校将以怎样的发展战略来推进教育集团的发展,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呢?
邓仕民:凤鸣山中学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集团化办学的总体部署和沙坪坝区“一圈三带”的教育发展战略布局,积极主动融入沙区新时代优质学校集群化发展新格局。
以法人统筹型,即集团成员校的书记校长由集团总校的书记校长兼任,这种形式的办学要求有利于人财物的集中统一调度;品牌引领型,即主要输出集团总校的教育品牌、干部管理力量,截至目前,已向集团成员校输出12位管理干部、36位教师,实现了师资互动、干部互派、资源互享、文化互融;项目带动型,总校凤中以体育特色项目为抓手,将凤中作为实践基地,组织校际间师生双向奔赴,带动周边多所优质小学与中学衔接,合作发展,扩优提质、共同优质、共享增值,促进体艺特色蓬勃发展。通过这三种模式,形成三种模式目前已形成了由11所学校构成的凤中教育集群。
未来,凤中将带动沙区更多区域学校一起进步,共同发展,特色立校,特色兴校,特色强校。
【关键词】:执着、热爱、坚守
华龙网: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所学校的管理者,请谈谈您对 “教育情怀”的理解?请描述一下您心中向往的学校是什么样?
邓仕民:作为一名教师或学校的管理者,一是要执着,二是要热爱,三是要坚守。而我的情怀来自于我小学时的一位班主任,他钟爱体育,在他的带动下,我喜欢上体育,也热爱上教育。后来在当老师和校长的过程中,内心坚定,对体育高度重视,也让学校体育发展有明显突破,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我向往的学校是一所有生机、有生气、有生命力、有生活味,鸟语花香、生龙活虎,学生喜欢、家长认可、社会赞许、人民满意的好学校。在这里,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愉快,考试考得满意。从这里培育出的每一个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工作有能力,发展有潜力,生活有魅力。
书记档案:
邓仕民,凤鸣山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重庆市凤鸣山中学党委书记。沙区十佳校长、首届沙磁名师,重庆市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专家、重庆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基础教育专委会专家、重庆市中学骨干校长、重庆市新时代好校长、重庆市教育家型校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影子校长”培养计划项目导师,教育部全国优秀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学员。曾获沙区优秀教师、优秀党员、校长论坛一等奖、青年人才论坛一等奖、重庆市教育督导工作先进个人、重庆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20 余项。主持和主研国家级、省部级、市区级教育科研重大课题、规划课题、重点课题 2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