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民间:川剧传承有新声——记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民营川剧团调研团队”-华龙网

问道民间:川剧传承有新声——记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民营川剧团调研团队”

2024-05-16 16:30:52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伴随着非遗保护的深入实践,“传承非遗”已然突破自身的畛域,而成为民族文化复兴的核心要素。因而,探索“传承非遗”的理想路径,无疑成为当下的时代命题。民间生活是非遗的母体,隐含着非遗生存的文化逻辑。作为川渝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非遗种类,川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凝聚着巴蜀民众的集体智慧。然而,与其他传统非遗的现代遭际相类,一度最为巴蜀乃至西南地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态,如今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川剧何去何从?川剧的未来,路在何方?无论是川剧人,还是关心川剧的热心人士,都希望能够找到突围之路。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几个年轻学生(伍军兆、王艺璇、陈月、李泽铭、王帅丁、邬晶晶、张蓓蓓等),带着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崇敬之情,以无限的热情走向川剧世界,走向民营剧团,力图通过对民营剧团的全面考察,为川剧乃至传统戏曲的传承寻找出路。

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在该系教授张志全的指导下,团队开始调研的准备工作。他们以重庆极具代表性的民营剧团——磁器口龙群川剧团为切入点,开启民营川剧团的考察之路。团队成员多次到龙群川剧团所在的磁器口观摩演出,受到龙团长、小龙女的热情接待。二人腾出宝贵时间,毫无保留地向他们普及川剧知识,介绍龙群剧团的艰难历程。龙群川剧团20余年的坚守,深深地感染着这群年轻的心灵,也进一步坚定了他们了解、研究这个群体的信心。为此,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他们成功申报了“问道民间:川渝地区民营剧团调查研究”“秉承传统 叩问未来——非遗新媒体互动视频制作”等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先后奔赴重庆、成都、绵阳、自贡等地,对有代表性的民营川剧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访谈交流。

经过持续一年多的努力,团队针对不同群体设计了不同类别的电子/纸质问卷,累计发放各类调查问卷10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近700份;累计调研、走访民营川剧团5个、川剧玩友团体2个,访谈代表性演员10余人,获得了数量可观的一手资料,对民营川剧团的生存状态、发展模式和经营策略形成了比较全面的考察。目前,团队成员正积极梳理前期资料,着力探寻民营川剧团在面临市场冲击和文化转型过程中的挑战与机遇,希望能够为解开川剧艺术突围的密码贡献一份力量。

微信图片_20240516143129

面对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绵阳天青苑周团长不无感慨地说道:“我曾经也想像你们这样将民营川剧团资料进行收集,但是因为有很多阻力最终没做下去,我看见你们在做这事情觉得你们是好样的。”

微信图片_20240516143159

调研团队在四川省自贡市荣县,采访了荣县人大代表简小艳。在与简小艳的交流过程中,充分了解到荣县当地川剧及川剧团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作为曾经风靡全川的“戏窝子”,目前居然没有一个完整的民营剧团。简小艳对此也非常痛心,他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川剧、传承川剧。

微信图片_20240516143214

在成都,团队走进百家班川剧团,在与百家班川剧团团长代霞梅交流时,代霞梅表示:“我们的川剧有宝贵的文化精华、技艺,给社区的老年人带来了快乐,给我们巴蜀也带来了骄傲。我心里想的就是继续努力,把川剧传承下去。”

通过实地走访和观察,调研团队亲眼见证了民营川剧团演员们精湛的技艺和对川剧艺术的执着追求,深深被川剧所蕴含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所吸引,对演员们的敬业精神和执着坚守深感敬佩。

微信图片_20240516143239

调研团队走访的对象,大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川剧的魅力及川剧传承人对待自身艺术的那份热爱,也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深刻体会到,作为年轻人,了解非遗、宣传非遗、保护非遗——这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文图/李泽铭 伍军兆 王艺璇 陈月 王帅丁 邬晶晶)

责任编辑:徐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