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论】青年说 | 聚焦文博之“热”,增强文化自信-华龙网

【渝论】青年说 | 聚焦文博之“热”,增强文化自信

2024-05-18 06:00:00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国际博物馆日”由国际博物馆协会于1977年设立,旨在传达“博物馆是文化交流、丰富文化和发展人民之间相互理解、合作与和平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持续发展,“博物馆热”火遍全国,践行着培育大众科学文化素质的社会责任,并助力把中华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知来处,明去处”。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当我们身处重重压力又无处逃遁的日常时,博物馆成为现代人最为治愈的场所。在这里,我们可以凝望过去时代里的生活与华彩,与文物进行一次宁静又神秘的对话。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截至2023年,全国已备案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全国博物馆举办线下展览3.4万个。在近日,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确定了15家博物馆为新一轮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位列其中,这表明博物馆在我国教育和研究方面的重大职责和使命,也提醒我们要更加重视和支持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文博热”的当下,“高冷”的博物馆散发的迷人的魅力。今年“五一”假日,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观众超5000万人次;春节假期,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总量达7358万人次,人们从五湖四海而来,甚至“为了博物馆,奔赴一座城”。这些数字,成了博物馆热度持续攀升的具象化表达。有人说,在博物馆看到的不只是展柜里的冰冷文物,而是心有所感的真实历史,只有走进博物馆才会真切地感悟到,“文化自信”是如何镌刻在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诚然,历史的温度需要用心灵去触摸,文化的魅力需要用眼睛来欣赏,在博物馆里我们可以直观地看见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辉煌灿烂、独树一帜,也可以看到奋勇前进、勇于担当。在博物馆,文化的力量正源源不断地浸润我们的身心。

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让观众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成为当下最重要的历史命题。近年来,各地博物馆让文物有了不一样的生命体验。“云展览”“云讲解”上线,数字博物馆、虚拟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等出现,让历史场景生动再现,让馆藏文物“触手可及”。各地“博物馆里过大年”“博物馆奇妙夜”等各类系列活动引游人打卡。甘肃省博物馆铜奔马、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等博物馆文创产品纷纷出圈。让人们感受到,原来历史是可以触摸的,博物馆是可以“带回家”的。技术和创意赋能下的文物文创让历史文化遗产闪耀数字时代,拉近了文物与公众之间的距离。

知史以明鉴,查古以知今。在文博热的当下,应当充分挖掘、利用和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和研究功能,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让全社会得到更丰富更持久的文化滋养,破译时间深处激荡着的“复兴密码”,奔赴更远更壮阔的山海,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

作者:曾晓亮(重庆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邵煜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