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乡村变大教室 巴蜀中学国际教育中心与城口县庙坝镇同创研学课程
2024-05-20 15:30:15 来源: 华龙网 听新闻
华龙网讯(通讯员 龙兆勤)近日,巴蜀中学国际教育中心48名准留学生来到城口县庙坝镇,在学校教师和镇村干部的陪伴下,以研学手册上的调查任务为指引,分组前往场镇商户,调查对比城乡商品服务价格及消费者偏好,为次日乡村文旅项目策划案路演做准备。这是“厚植行走课程”高一年级城口庙坝行研学课程的教学环节之一。
亮特色 文化底蕴筑起乡村振兴研学之路
在前期研学课程打造上,庙坝镇多次商讨研究,“拿什么吸引客人远道而来?”成为了大家思考的首要问题。
“庙坝好耍的多哦!九重山上的青草塘、崩溪河谷的龙洞瀑布、樱桃溪的陡坡茶园、红军战斗遗址群……”提起庙坝特色,经营农家乐的庙坝村副支书唐会东如数家珍。
驻村干部们在走访中发现,除红绿旅游资源齐备以外,坐拥城口县首个工业园区的庙坝镇,还能在产业链上讲出不少乡村振兴故事。“单看一个村的资源很难具有唯一性,其他乡镇甚至主城周边区县也有,交通上我们缺乏优势,但若把全镇各村及园区企业串珠成线,加上老区遗址,我们就很特别了。”驻村干部介绍道。
在镇党委、政府支持下,庙坝村驻村工作队协助联合社完成了线路调研和收益概算,联合社决定试运营研学项目地接业务,并向巴蜀中学国际教育中心正式发出了邀请。
不过,从提出想法到方案落地,还需要多方合力。春节前,财商教育线路初稿出炉,丰富的现场学习资源引来巴蜀中学国际教育中心高一年级组负责人赵星关注,她鼓励联合社着眼教育教学效果完善线路设计。春节期间,驻村干部根据校方提议,梳理知识点逻辑,完成了行前课程讲义。2月,校方审阅讲义后,邀请联合社商讨研学项目组织原则。3月,巴蜀中学国际教育中心主任郑琪带队专赴城口考察项目落地可行性……经过一番共同努力,高一年级厚植行走课程“探索乡村振兴之路”雏形初具。
不仅如此,活动还得到了来自巴蜀校友和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乡村振兴帮扶集团驻镇工作队的专业指导。民进渝中区巴蜀中学支部主委曲鸿儒老师、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叶维维、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经理孙雨舒等校友从教学、文史、经济理论等方面,对讲义及课程提出了宝贵的专业意见;市发展改革委乡村振兴帮扶集团驻镇工作队副队长谭欣等3位帮扶干部,参加农村电商带货体验活动,现场指导学生实践。又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活动终于成行。
促增收 文旅研学项目撬动经济发展
5月14日,驻村干部向学生作行前讲座,介绍庙坝国土空间资源特点及地域文化,分析城万红军挥师城口的社会经济背景,对比分析县域经济发展统计数据,帮助学生建立对县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步印象。
“由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有限,外出务工是农户增收的必要手段。所以大家为设计文旅项目的时候,要考虑这里的人力资源供给情况。”庙坝村驻村第一书记谯治陪着学生边走边说。她既是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乡村振兴帮扶集团的驻村干部,又是巴蜀中学校友。
5月15-17日,学生们深入半山茶园、山地鸡养殖户、养殖基地及腊肉炕房、工业园区、药文旅基地场镇工商户等教学点,通过城乡对话、产业调研、电商体验、文旅策划等方式,以探索乡村振兴之路为主线,观察小镇经济运行,对比不同所有制企业经营差异,感受企业家社会责任。
只有不忘来路,才能找到归途。值得一提的是,课程将城乡学生交流和老区遗址参观安排在整个行程的一头一尾,让学生体验乡村校园生活,了解老区历史。“同学们在对话中花了心思,在实践里动了脑筋,提出的项目策划很有创意。”分管文旅工作的庙坝镇党委宣传委员田道兴为学生们的策划案点赞。
“希望多年以后,各位同学哪怕已经背井离乡、身居海外,还能记得曾经在大巴山原乡度过的难忘时光。”在文旅项目策划赛颁奖仪式上,庙坝镇人大主席姜付华寄语各位准留学生。
文旅产业是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据统计,该研学项目首次运行为联合社增收2.5万元,带动镇域经营主体餐饮业增收8000余元、零售业增收1万余元,周边乡镇旅店业收入1万余元,关联城口县域国有企业增收4.5万余元。
责任编辑:徐力超